《精神分裂症高危青少年前額葉神經發育的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劉哲寧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神分裂症高危青少年前額葉神經發育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哲寧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眾所周知,18至25歲是精神分裂症的發病高峰,此時人的前額葉還在發育。然而至今還不完全清楚這個時期正常和異常的前額葉神經發育的特點及其與精神分裂症的關係。本項目基於磁共振的研究,縱向比較首發未服藥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的健康同胞、超高危青少年和健康對照的腦網路連線。構建演變和不演變成精神分裂症的個體前額葉神經發育模式、前額葉神經發育異常的遺傳風險性、及抗精神病藥物對前額葉神經發育的影響。闡明精神分裂症前額葉神經發育過程與精神分裂症發生髮展的關係。進一步探討精神分裂症的神經發育異常假說,並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防治以及療效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本項目總共採集了2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88例健康對照、135例患者一級親屬和50例超高危人群的影像學數據、行為學數據和部分被試的血樣標本。此外,我們對近一萬名青少年進行了為期三年的隨訪,探討影響精神障礙發病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為此,我們還將繼續收集樣本,進一步擴大建立的資料庫,以便進一步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我們採用Granger因果模型全腦網路分析的方法,發現精神分裂症的默認網路難以受抑制可能是導致工作記憶/注意功能損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討了青少年時期精神病性體驗與精神障礙的關係,發現精神病性體驗與精神病的臨床表型具有相似的危險因素,如精神障礙遺傳史、城市居民、兒童期創傷、家庭支持等。同時發現除了陽性精神病性體驗外,抑鬱及陰性症狀樣體驗也具有相似的危險因素。通過對比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與正常被試的腦影像數據,發現幻聽患者在右側Heschl腦區的皮層厚度顯著下降,並且皮層厚度與幻聽的嚴重程度顯著負相關,而與病程和服藥並無顯著相關性;左右側尾狀核頭部的灰質密度與關係妄想評分呈顯著負相關,這有助於我們理解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