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港澳發展研究中心
- 揭牌時間:2024年4月19日
- 建設單位:香港教育大學和中山大學
- 中心職責:打造成為集學術研究、政策研究、學術交流、研究生培養等功能於一體的聯合研究平台
粵港澳發展研究中心是由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和中山大學(中大)共建的中心。2024年4月19日,粵港澳發展研究中心開幕儀式在教大大埔校園舉行,兩校代表互換合作協定,並進行牌匾揭幕儀式。中心簡介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成為集學術研究...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機構概況 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港澳與內地合作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基礎之上,整合了校內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公共管理、新聞傳播等優勢學科研究力量,是港澳治理與粵港澳...
暨南大學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台區域合作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1月,是在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和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基礎上組建的一個開放性研究機構,承擔廣東省和暨南大學重大課題、探索發展路徑、籌劃發展戰略等研究使命。中心概況 暨南大學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台區域合作研究中心將採取整合優勢資源,凝練學術...
珠海市天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院 珠海市天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院成立於2018年03月15日。研究方向 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吸納專家學者,建立珠海粵港澳大灣區研究的專家智庫。為珠海市政府和社會提供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資訊和分析報告,承接相關研究課題或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成果要報》,獲得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全國社科規劃辦的書面表揚;《粵港澳從合作到融合:新思路、新起點、新挑戰和新突破》等四份研究報告,先後獲得中央政治局委員、前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員、現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的親筆批示,為中央政府及港澳特區政府就粵港澳區域發展戰略提供有...
發展歷史 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法治研究中心,其前身為廣東商學院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成立於2010年 。中心依託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東財經大學法治與經濟發展研究所和法學院。法學專業為國家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012年)、國家級特色專業(2008年)、廣東省首個名牌專業(2002年)。法學院...
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成立於2020年9月,是由中央財經大學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合作共建,以服務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及國家“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為宗旨,以經濟管理領域理論研究、政策諮詢、高端人才培養和金融科技產業孵化為重點, “產學研”一體化的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平台。
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法制研究中心以廣州大學公法研究中心為平台,依託廣州大學法學學科建立。由廣州大學公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董皞教授任院長,廣州大學公法研究中心主任應松年教授任顧問,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步雲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席。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法制研究中心應時而生、順勢發展,為我校法學學科的教學、科研...
其中,港澳區域研究團隊已發展成國(境)內外“港澳區域研究和決策服務的重鎮”,台灣研究團隊也在港澳與台灣關係研究、廣東台商研究等領域形成鮮明的研究特色。成果 中心建設有“粵港澳區域合作資料庫”等資料庫,收錄了“廣東港澳資企業調查”等大型調查的一手數據;中心致力於學術成果向套用層面的轉化,為政府提供高...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 (International Digital Economy Academy 簡稱“IDEA研究院”)是註冊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的一所面向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產業及前沿科技的國際化創新型研究機構。研究院旨在結合大灣區數字經濟領域發展需要,開展高水平數字經濟領域基礎研究、套用技術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並計畫與粵港...
創新產業研究處 負責研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路和對策,研究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相關策略及政策,研究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研究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泛珠合作相關問題。城鄉統籌研究處 負責全省城鎮化相關問題研究,研究以城帶鄉、城鄉統籌路徑及對策,研究...
研究成果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由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與文化傳承研究中心組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是國內首部專題性語言生活皮書,主要分領域、分區域、分人群對語言服務發展狀況進行...
“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廣東省教育廳、廣州大學三方共建的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建設成就 出版國內首部語言服務領域專著《語言服務引論》,研製發布《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0)》《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發展報告(2022)》等國家語委...
北京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作為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孵化的重點中心之一,將與北京校區文創院實現兩地聯動,為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珠海的文化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科研與社會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獻計獻策,同時服務北京師範大學“雙一流”建設和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影響力的...
2022年10月,廣東聯通攜手琶洲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安全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三方將在前期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的基礎上,持續聚焦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領域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耕廣東省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未來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共同推動科研成果在數字政府等領域的示範套用與推廣,為實現高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網路視聽創作與研究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網路視聽創作與研究中心是由國家一級學會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授牌華南理工大學成立的創作與研究機構。發展歷程 2022年6月25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網路視聽與國際傳播前沿對話活動上,粵港澳大灣區網路視聽創作與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行。研究方向 該中心旨在聚焦非遺影像研究論題域,探究粵港澳大灣區豐厚非遺寶藏和非遺影像傳播規律,傳承與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 神。發展歷史 2023年4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影像傳播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國際學術論壇在位於廣州從化的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舉 行。機構領導 學術總監: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劉廣 宇 ...
第一編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治理與規則聯通 粵港澳大灣區仲裁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模式研究:基於自貿區視角 以南沙自貿區的視角探析“政通人和”——粵港澳規則“軟聯通”的概況與展望 珠海-澳門跨境治理的結構特徵與空間實踐 第二編 對標國際一流灣區 東京都商業中心多層商圈的形成與發展 國際三大灣區...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科研人員具有紮實的理論根底,對世界經濟、粵港澳區域經濟的研究有深厚的造詣,並對本課題相關內容有長期積累,與港澳乃至國際均有廣泛的聯繫,曾作為主要成員,完成了多項廣東省和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正與香港群策經研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承擔香港特區政府委託課題《泛珠三角區內社會、...
《未來之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是2018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達志,張顯未,裴茜。內容簡介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復興中國夢並強勢崛起進程中重要的國家戰略,“灣區經濟”是天賦的全球性經濟組合,是全球性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組合。粵港澳是我國*有代表性競爭意義的大灣區,其中的發達城市已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是一本2021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符正平,何俊志,黎熙元。本書主要是對2019-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狀況進行研究。內容簡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分七編共20章,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空間布局、現代產業...
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並被聘為湖南大學, 廣州大學、嶺南師範學院、臨沂大學、韓山師範學院、嘉應學院、惠州學院等10多所高校的榮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擔任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
粵港澳大灣區骨關節疾病研究中心聯盟大會主席查振剛介紹,聯盟將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協同發展”的原則,致力於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骨關節學科在醫教研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加深粵港澳三地學術與業務交流,合作開展技術培訓、學術研討會議,推進醫療公益事業發展,為年輕醫師搭建更優、更大的三地...
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與文化傳承研究中心,2018年12月經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批准成立,為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研究方向 現有語言服務研究、大眾文化研究、文學教育研究3個主要研究方向,致力於將人文基礎學科研究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將傳統文化研究與當代文化需求相結合,立足本體,面向套用,回應國家和地區...
“一帶一路”與港澳研究 “一帶一路”倡議與“一國兩制”【曹二寶】/3 “一帶一路”及香港角色【張楠迪楊】/9 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的外國法查明制度探究【張 超】/14 法律政治 完善基本法實施的戰略探究【王振民】/27 香港特區政黨法制化問題研究【林來梵】/59 論粵港澳合作的法律機制【田靜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