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集聚與融合》是2019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芳燕、陳昭、劉映曼。
基本介紹
- 書名:粵港澳大灣區:集聚與融合
- 作者:徐芳燕、陳昭、劉映曼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06097
《粵港澳大灣區:集聚與融合》是2019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芳燕、陳昭、劉映曼。
《粵港澳大灣區:集聚與融合》是2019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芳燕、陳昭、劉映曼。內容簡介 本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成長為研究對象,運用數量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研究方法,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Outlin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1] )是,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
.14 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資源集聚和輻射效應研究 董小麟/210 .15 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的深圳創新經濟研究 唐傑 張猛/234 .16 中山市推進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策略研究 中山市經濟研究院課題組/246 .17 湛江打造粵港澳大灣...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研究》是2019年4月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邢毓靜、丁安華。內容簡介 本書借鑑英國退歐談判、歐盟建設單一金融市場、瑞士加入申根協定等國際經驗和人民幣國際化、自貿區試點、滬深港通、黃金國際版等國內...
1月21日,江門市委十三屆十四次全會召開。今年,江門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6%以上。全市將聚焦推進“雙區”建設,持續打好“交通大會戰”,力爭全年完成投資235億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建設,謀劃建設可開發...
2018年8月28日上午,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儀式暨項目策劃會在北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中央電視台副總編輯張寧,廣東廣播電視台台長蔡伏青,共同啟動項目。在啟動儀式暨項目...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一小時生活圈”已經基本成型。伴隨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微信上各種服務正不斷促進粵港澳三地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讓“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19-2021年)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總目標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
打造世界級科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 主題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環境與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視角下跨界水環境保護法治化研究 建設生態型創新型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灣區的空間抓手 ...
澳門特區立法會顧問鄭偉、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法律研究所主任黎沛文、澳門民眾建澳聯盟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馮彥龍、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博士生郭麗莎及嚴椰銘擔任主講嘉賓,從實際建設及法制互補的角度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表意見...
.17 2018~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融合發展報告 劉偉 李宏 陳梓睿/233 .18 2018~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工作發展報告 李任遠/248 .19 粵港合作創立殘疾人康復機構的頤康模式 黃彥瑜/259 Ⅵ 三地合作篇 .20 2018~2019...
聯盟將致力於打破“大陸缺技術、港澳缺場景”的區塊鏈產業發展困局,建立區塊鏈合作平台和交流機制,推動三地人才和知識的共享與流動,形成創新合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實體經濟”創新融合式發展。聯盟將基於粵港澳區塊鏈產業發展的...
《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是2017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廣漢、楊柱。內容簡介 本書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經驗研究的視角為粵港澳大灣區。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區域經濟一體化的...
鼓勵與大灣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實施資源互補合作。(三)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10.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支持企業、機構和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在深圳、廣州、佛山等創新資源集聚地設立離岸科創平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離岸創新...
伍 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機遇 (一)創新要素高度集聚提升創新質量 (二)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開創新大空間 (三)龍頭企業引領進入創新“無人區”(四)重大科研平台孕育創新創業土壤 (五)學科交叉融合催生新技術新業態 (六)成果轉化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是香港特區政府即將成立的組織機構,專責協調國家相關部委、廣東省政府、澳門特區政府,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相關政策局和部門。2018年5月6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將儘快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2...
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名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縮寫GBA)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成立於201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2019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釣魚台國賓館主持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深入...
“粵港澳大灣區中科實踐·創新教育基地”是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與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共同創建的創新教育基地。旨在助力青少年的科學教育體系的持續完善。打造前沿科學與教育相融合的實踐教育基地,推動科技賦能素質教育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茤祥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建成後將整合國際一流大學10所左右,聚集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每年培養創新創業研究生100名左右;每年創造具有競爭能力的重大技術20項以上,新增創新創業企業10家以上;為...
三、金融發展與融合的啟示 第四節 對標全球主要灣區金融監管 一、美國金融監管:雙層多頭監管模式面臨新挑戰,監管趨向放鬆 二、日本金融監管:統一監管和審慎監管為日本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三、借鑑美日經驗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監管協調應對...
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擁有一批高層次人才與豐富的科技成果資源。該中心有關負責人李裕謙介紹,據初步統計,現已聚集研發人員1500多名,其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300多名。“只要一個會員提出一個新的項目和構想,我們...
粵港澳大灣區納米創新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用地1.1平方公里,按照“一區四園”模式分階段開發建設,包括納米智慧型技術科技園、納米生命與健康技術科技園、納米創新能源與環境科技園、納米超級複合材料科技園區四大園區。園區規劃 首期將啟動300畝...
廣東將以本次賽事為契機,把賽事辦成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體育賽事,發揮體育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參與協調力的作用,促進體育交流與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事業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提升粵港澳大...
基於此,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滬杭甬大灣區的構想,與粵港澳大灣區相呼應,其要義就是使它們共同成為引領中國乃至全球經濟成長的區域科創中心和新經濟的策源地、集聚地。創業創新生態圈的關鍵要素,包括政府公共服務平台的綜合...
2019年3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校長行動聯盟在珠海市北京師範大學國際交流中心成立。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林仕梁,廣東省教育督導學會會長、廣東省教育廳副巡視員陳健、國家督學、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羅崇敏(著名教育學者、...
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探索完善數據產權和隱私保護機制,強化網路信息安全保障。加強基層治理,改革創新群團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模式。綜合套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型化專業...
提質擴容,探索建設粵港澳自由貿易港【李開益 李 麗】/146 轉型升級,加快促進世界級現代產業先導區形成【向曉梅 吳偉萍 楊 娟】/166 Ⅳ 改革動力篇 集聚人力資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游靄瓊 周仲高】/185 綠色發展,建設...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親臨主禮,並為聯盟主席蔡冠深授牌。他介紹,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由深圳市前海香港商會聯合“9+2”城市工商界共同發起,自今年6月籌備以來,備受工商界關注,並聚集了粵港澳大灣區最具代表的一批企業家。聯盟主席...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攜手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共同發起,聯合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致力於推動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