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會館(廣西玉林市古建築)

粵東會館(廣西玉林市古建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玉林的粵東會館位於廣西玉林市玉州區大北路34號大北國小內。始建於明,原址在州城內西北隅。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遷建今地。光緒四年(1878年)又在今址進行擴建,最終形成三進兩廂兩天井的建築規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大北國小擴建等原因,致使會館三進及右廂等被人為拆除改作他用,現僅存兩進左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東會館
  • 地址:廣西玉林市玉州區大北路34號
簡介,歷史典故,

簡介

玉林粵東會館的建築格局採用院落式。朝向東北,建築主體面闊13.2米,進深31米,占地面積約860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鑊耳山牆,小青瓦屋面、青磚牆,抬梁穿斗式混合梁架。中座前廊為軒亭式,石檐柱,木雕檐板,殿內梁架木構多為鐵力木;前座大門框架採用花崗岩,莊重牢固,門前檐柱樑枋斗拱之間,雕刻花鳥、人物等吉祥圖案。

歷史典故

清初,玉林粵東會館最早建立在北門外的淳熙里,隨著西街日漸繁華,後於乾隆年間遷建至西街。在吳道恆撰的《鬱林粵東會館沿革》中記載:“清初感於吾粵客茲土者甚眾,乃在城西北隅四穿閣偶建鬱林最早之粵東會館……乾隆五十九(1794年)年倡議遷建,一時贊助者六百餘人……”在《遷建粵東會館序》拓印中也有記載:“鬱林雍正初始改為直求州,其地東控蒼梧西連合浦物產頗豐,吾粵客斯土者南海、順德人尤眾。”這印證了明清以來流行於廣西的民諺“無東不成市”的現象。
正因於此,玉林接二連三地建起粵東會館。明清以來,廣東商人在玉林共興建了三座粵東會館,分別為玉林粵東會館、北流粵東會館和興業粵東會館。三座粵東會館中,由於歷史原因,今僅存玉林粵東會館和北流的粵東會館兩座。
粵東會館“過去后座塑造有三國時代的關羽及宋代的岳飛兩個英雄塑像,每逢誕期,參加祭祀者,必須穿戴袍褂靴帽,焚香行禮,所謂祭關岳”。祭關岳是粵東會館的固定儀式,粵東會館藉此將重商誠信、互助協同的先進商業理念帶來玉林,對玉林的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