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希森

粱希森

粱希森,山東希森集團董事長,1955年3月出生於樂陵市楊家鄉梁錐村。少年時代的梁希森,經歷可謂是極其坎坷。因兄弟姐妹眾多、農境貧寒,經常食不果腹。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弟弟餓死在他懷裡,10歲的梁希森離開家鄉,四處討飯,才得以活命。受人接濟的老梁曾立下宏願:等我有錢了,一家發一鍋白饅頭。“有飯大家吃”的思維方式,一直延續至今。他13歲打鐵,17 歲離家謀生,23歲闖關東。 梁希森 一個山東農民,據說只會寫自己名字的人,卻擁有北京最好最貴的別墅群“玫瑰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粱希森
  • 出生地:樂陵市楊家鄉梁錐村
  • 出生日期:1955年3月
  • 職業:董事長
個人資料,參考資料,

個人資料

粱希森
在希森集團,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完整和周密的循環的產業鏈:公司組織農戶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養殖魯西黃牛,公司收購農戶的架子牛進行育肥,育肥後屠宰分割,牛肉銷售到市場。牛糞和屠宰的廢水用來生產沼氣,沼氣用來發電,沼氣渣用來養蘑菇,蘑菇的培養基用來養蚯蚓,蚯蚓用來製作中藥和保健品,蚯蚓糞用來製造飼料和活性複合肥,肥料返回到田間又培養出環保的蔬菜和農作物,再用農作物秸稈來養牛。
在梁希森的魯西牛業公司,繁殖、培育乳牛,青貯、精飼料加工以及育肥項目等,容易賺取的利潤都讓給村民了,公司則在加工過程和延長產業鏈上做文章。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賈墨池帶領記者參觀了他們的秸稈青貯場、屠宰場和蚯蚓養殖場。幾個部門的負責人介紹說,魯西牛業屬精細分塊屠宰,每斤牛肉平均售價高達10元錢,僅肉牛屠宰淨肉這一項就已經把收購肉牛的成本給撈了回來,而牛皮、牛下水、牛骨、牛血等都是超值部分。比如一張牛皮價值就達600元,如果是4萬頭的屠宰量,一年的毛利潤就能達到8000萬元。但是最大的增值點並不在屠宰,而在屠宰副產品的生物技術開發。現在企業已投入800萬建起了一個中試實驗基地,研究用牛血提取生物製品,包括凝血酶、血清蛋白、血紅素、SOD等名貴藥物,預計前5年的產值達到20億。
在梁希森的企業里,最獨特的項目是利用氨化的牛糞養殖蚯蚓,現已發展了300畝,計畫將來達到3000畝。養殖的蚯蚓是從日本引進的“大平2號”,主要返銷日本。據測算,一頭牛一年產糞便5噸,1噸牛糞可以養蚯蚓30公斤,每公斤蚯蚓賣10元錢,可獲利1500元;這些蚯蚓還產生糞便3噸,可以賣給高爾夫球場做草坪養料等,每噸300元,可獲利900元。一頭牛的牛糞一年就可以增收2400元。
靠“先富戶”支持的新農村建設能走多遠
在大多數像梁希森一樣成功企業家把目光瞄向高端產業領域的時候,梁希森“插足”農村建設的反常舉動引起了輿論的譁然。人們對梁希森“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給予了很多的褒獎,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質疑。
但就在人們眾說紛紜的時候,梁希森開始了實現他“夢想”的第二個步驟。梁希森放言,他要把鎮裡的109個村全部改造。
2004年春天,梁希森的施工隊開進了鄰近的台張村,準備按照梁錐村的模式進行“翻版”改造,但這一次並不順利。台張村村民對梁希森的目的產生了懷疑,已經開始的改造行動“流產”了。梁希森沒有多說什麼,他隨後把目標定在了靠近台張村的許家村。2005年,舊的許家村像原來的梁錐村那樣消失了,一個“希森許家新村”平地而起。
許家村村支書劉之平介紹說,通過村莊改造,原先占地450畝的村莊縮小到150畝,騰出了300畝地。騰出的地全部復耕成農田,與原來的綁在一塊兒,村里成立了股份制農業生產合作社,集中經營,年終分紅。
梁希森改造第一個村莊時,大家都認為依他的實力,即使完全沒有回報也能辦得到。而當他宣布要對全鎮進行改造時,不少人開始懷疑:梁希森有沒有這個能力拿出這么多錢,這種靠大戶投資建設新農村,路子是否可行?
針對梁希森的做法,一些觀察人士開始議論和猜測他是否在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也有人質疑梁希森的用心。他們的疑慮是,按照梁希森的開發計畫,全鎮109個村完成改造後,將騰出3萬畝土地資源,這些土地從性質上來說,都是農村宅基地,通過入股方式併入梁的企業,這3萬畝農村建設用地將來的價值難以估量。另外,全鄉鎮農民原有耕地也將以村民入股、集體土地入股的形式進入梁希森創辦的企業集團,成為企業的資產。這些,是不是梁希森的真正圖謀?
一些研究新農村建設的專家對這一現象表示了關注。專家認為,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發揮企業家力量,特別是將產業資本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所主任黃少安認為,梁希森搞的養牛項目肯定是有回報的,作為一個商人,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要把握好利益的分配。特別是通過村莊改造進行房地產長遠投資,可能獲得更大回報,這本身對產業資本進行村莊改造、參與新農村建設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山東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秦慶武說,產業資本與村莊建設的結合,值得深入研究。梁希森的滾動開發改造變成一種市場行為,應該更有發展前途,也有更大的推廣性和現實意義。
農業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丁力說,梁希森在農村進行這樣一種探索,如果放大來看是體現了工業對農業的反哺。過去重視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都知道他們在農業發展上、在農民增收上起作用,而現在要看到他們在農村變化上也要起作用,要藉助大企業的力量來解決“三農”問題。
丁力說,企業家是先進生產力的體現,代表了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文化甚至先進的消費,所以這個階層是非常重要的。要學習“富人”們身上的先進的東西,也要引導他們與窮人形成互動。此外,政府在制度設計和安排上要做到使富人把財富貢獻出來時,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哪怕只是像梁希森這樣的“理想主義者”,如果他們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就會帶動更多的企業家加入到這個行列

參考資料

1.易通
2.烏托邦資料庫:
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