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粟裕故居
- 坐落位置: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鎮楓木村
- 始建時間:清鹹豐年間(1851-1861)
- 占地面積:450㎡
故居,簡介,內部景觀,周圍景觀,粟裕紀念館,粟裕紀念碑,粟裕簡介,
故居
簡介
故居始建於清鹹豐年間(1851-1861),由前廳、正屋、橫倉樓三棟兩層木樓房組合成二進式的獨立院落,占地面積450m2;房屋坐東南朝西北,房屋建築均為穿斗式梁架結構,雕樑畫棟,飛檐翹角,極富有湘西民族特點。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橫倉樓的一間房子,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原整個房屋建築分東、西兩院,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大小房間約三十間。現保存的房屋即是東院正屋,是家人居住之地;西院是一排坐西朝東的房屋,北頭為客廳,是接待賓朋、宴請客人和私塾講學的地方;中間幾間房子是供幫工們住的;南頭是牛欄、馬圈。東、西兩院由一條村道小溪分隔開來。
內部景觀
粟裕故居,位於湘西南邊陲,懷化市南端,會同縣坪村鎮楓木村,距會同縣城約8公里,209國道僅0.5公里,交通極為方便。舊居建於清光緒年間(1851-1861),分為東、西兩個大院,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小房間有30餘間。兩個大院中間有一條村道和小溪通過。小溪右邊的東院為正屋,是家人居住之地。小溪左邊的西院是一排坐西朝東的房屋。北頭為客廳,是接待賓朋、宴請客人和私塾講學的地方;中間幾間房屋是幫工們的住房;南頭是牛欄、馬圈等。故居現保存的房屋即為東院正屋,占地約416平方米,房屋坐東南朝西北,由三棟兩層的木房組合構成,分為前廳、正屋和橫倉樓。其中前廳是為“品”字型客廳,前廳與正屋之間有一“一”字型天井,兩者正好構成“一品” 之意,寓意深厚。整個房屋建築均為面闊三間的穿斗式梁架結構,房屋雕樑畫棟,飛檐翹角,極富湘西民族特色。
粟裕故居於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7月,粟裕故居和紀念館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圍景觀
粟裕紀念館
粟裕紀念館位於會同縣城西南邊沙梨界粟裕公園內,209國道旁。該館建成於1987年4月,由北京建築學院設計,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建築結合地型特點,把現代建築與傳統民間建築以及繪畫手法融為一體。紀念館館名由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該館共有三個展室,主要以粟裕同志生平事跡為依據,通過文獻、資料、照片、珍貴文物以及各種圖表、字畫、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生動形象地再現了粟裕同志光榮戰鬥的一生。
2007年是粟裕100周年華誕。中共會同縣委、縣人民政府對粟裕紀念館重新陳列。紀念館由第一展廳和第二展廳兩個廳組成。陳列的內容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投身革命,轉戰湘贛閩浙邊”;第二部分:“抗擊日寇,馳騁大江南北”。第三部分:“戰略決策,逐鹿中原,揮師江南”。第四部分:“嘔心瀝血,致力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第五部分“滄海一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粟裕紀念碑
粟裕簡介
(1907—1984)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8月10日生於湖南會同坪村鄉楓木樹腳村,侗族。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連長、營長、支隊長,六十四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教導師政治委員,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