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皮鯔鰕虎魚

粘皮鯔鰕虎魚

粘皮鯔鰕虎魚,Mugilogobius myxodermus (Herre, 1935),為鰕虎魚科鯔鰕虎魚屬的一種魚類,俗名粘皮櫛虎、粘皮虎,是中國特有種。體延長,粗壯,前段近圓筒形,後部側扁,背緣平直,腹部稍凸。頭寬大,略平扁,吻短而鈍圓。口近端位,口裂中等,稍斜,上頜骨後端伸達眼中部的下方。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香港四地的甌江珠江九龍江等水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粘皮鯔鰕虎魚 
  • 拉丁學名:Mugilogobius myxodermus (Herre, 1935)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鰕虎魚亞目
  • :鰕虎魚科 
  • 亞科:鰕虎魚亞科
  • :鯔鰕虎魚屬 
  • :粘皮鯔鰕虎魚
形態特徵,種群分布,

形態特徵

體延長,粗壯,前段近圓筒形,後部側扁,背緣平直,腹部稍凸。頭寬大,略平扁,吻短而鈍圓。口近端位,口裂中等,稍斜,上頜骨後端伸達眼中部的下方。上下頜約等長或下頜略短。上下頜具多行絨毛細齒,帶狀排列,外行齒稍大,排列稀。舌游離,前端近截形。鼻孔每側2個,分離,前鼻孔具較長的鼻管,開孔於吻皮邊緣,懸垂於上唇;後鼻孔管短,圓形,較大,位於眼的前方。眼中等大小,上側位,眼間隔寬,稍凸。前鰓蓋骨後緣光滑。鰓裂大,向頭部腹面延伸,僅止於前鰓蓋骨後緣的下方,鰓膜連於峽部,峽部寬。體被弱櫛鱗,頰部裸露,腹部、背鰭前部、鰓蓋上半部、胸部及胸鰭基部均被圓鱗。背鰭前鱗伸達前鰓蓋骨後緣的上方。背鰭2個,分離,相距較近;起點在胸鰭起點後上方。第1背鰭全為鰭棘,第2-4鰭棘延長,壓倒後可達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稍低,基部長,前方鰭條較短,向後各鰭條漸增長,壓倒後末端不達尾鰭基部。臀鰭起點與第2背鰭的第2鰭條相對,壓倒後不伸達尾鰭基部。胸鰭寬大,長圓形,後端超過第1背鰭基底後端。腹鰭起點在胸鰭基部下方,略短於胸鰭,左、右腹鰭在腹部中央癒合成長圓形吸盤,系膜發達,後緣距肛門稍遠。肛門與第2背鰭起點相對。尾鰭圓形。固定標本體背暗褐色,腹部灰白。頭部有褐色蟲狀紋及斑點,腹部自頤部向後有褐色弧形線紋及橫線紋多條。體側有灰黑色小斑點。第1背鰭後部近基底處有1大黑斑,第2背鰭中部有1黑色帶紋,邊緣淺色。臀鰭暗色,有白色邊緣。胸鰭基底有1暗斑條。尾鰭基底有2黑色小斑點,一上一下。腹鰭、胸鰭淺色。尾鰭具由黑色斑點組成的條紋。
粘皮鯔鰕虎魚粘皮鯔鰕虎魚

種群分布

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香港四地的甌江珠江九龍江等水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