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是指原材料經過簡單加工或初級加工而成的產品。在機械中,粗加工產品一般指的是高效地去除大部份餘量,做出後序加工的基準的產品。
粗加工
粗加工是指去掉毛坯上鑄造、鍛造產生的不規則表皮,按照零件要求簡單加工到加工餘量在5mm左右。粗加工工藝的加工方法一般有:粗車、粗刨、粗銑、鑽、毛銼等,可見刀痕。套用在非配合尺寸或者不重要的配合,加工精度在IT13~IT8,Ra為80~20。
粗加工種類
粗車
“粗車”是加工工藝中的粗加工工序,主要是將工件表面的多餘材料切削,一般對產品尺寸、粗糙度要求不高。粗加工主要是切除加工表面的大部分加工餘量,在允許範圍內應儘量選擇大的切削深度和進給量。而切削速度則相應選低點。粗車所能達到的加工精度為IT12~ITll,表面粗糙度Ra為50~12.5μm。
粗刨
工具機粗刨時加工速度快、工件進給速度高、切削餘量大,所以加工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大,刨床加工精度低,表面粗糙度為IT13~IT11,Ra為25um左右,並可見明顯的刀痕。
粗銑
當銑床對零件進行粗銑時,金屬加工餘量大,進行IT13~IT11
鑽
鑽床用於鑽孔加工精度可達IT13~IT11,表面粗糙度Ra80~Ra20;用於擴孔精度達IT10,表面粗糙度Ra10~Ra5.;用於鉸孔精度可達IT7,表面粗糙度Ra5~ra1.25。
毛銼
使用銼刀對待加工零件加工時,加工餘量大、摩擦發熱較明顯,加工精度很低,加工粗糙度一般為IT13~IT12。
粗加工作用
粗加工主要有一下幾種作用:
1、工件加工劃分階段後,粗加工可以大吃刀,大進給。而因其加工餘量大,切削力大等因素形成的加工誤差,可通過半精加工和機械精加工逐步得到糾正,保證加工質量。
2、合理利用加工設備,粗加工和精加工對加工設備要求各不同,加工階段劃分後,充分發揮粗細加工設備的特點。合理利用設備,提供生產效率。粗加工設備功率大,效率高,剛性強。精加工設備精度高。誤差小,滿足圖紙要求。
3、粗加工在先,能夠及時發現工件毛坯缺陷。毛坯的各種缺陷如砂眼、氣孔和加工餘量不足等,在粗加工後即可發現,便於及時修補或決定報廢,以免繼續加工後造成工時和費用的浪費。
4、合理安排冷熱處理工序。工件熱加工後殘餘應力比較大,粗、精加工分開,可安排時效消除殘餘應力,安排後續冷卻後的精加工,可以消除其變形。
5、粗加工安排在前,機械精加工、光整加工安排在後,可保護精加工和光整加工過的表面少受磨損。
粗加工要求
粗加工對加工後表面質量的要求不高,一般都是為半精加工、精加工做準備工作,因為粗加工加工餘量大,加工速度高,加工所產生的熱量也較大,所以對加工刀具要求比較高,一般選擇硬度高的合金材料來作為刀具材料,同時粗加工時要注意散熱措施,必要時要給刀具人工降溫,如油浴降溫、風冷降溫來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
證書介紹
FORM A 是原產地證書的一種,更注重的是原材料的來源和加工地點,即使是進口料件加工的產品,按照Form A的填制方法,其表格中有一欄:原產地標準。
完全原產品,不含任何非原產成份,出口到所有給惠國,填“P”;
含有非原產成份的產品,出口到歐盟、挪威、瑞士和日本,填“W”,其後加上出口產品的HS品目號,如“W”42.02。條件:
1、產品列入了上述給惠國的“加工清單”符合其加工條件;
2、產品未列入“加工清單”,但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非原產原材料和零部件要經過充分的加工,產品的HS品目號不同於所用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HS品目號;
含有非原產成份的產品,出口到加拿大,填“F”。條件:非原產成份的價值未超過產品出廠價的40%;
含有非原產成份的產品,出口到波蘭,填“W”,其後加上出口產品的HS品目號,如“W”42.02。條件:非原產成份的價值未超過產品離岸價的50%;
含有非原產成份的產品,出口到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填“Y”,其後加上非原產成份價值占該產品離岸價格的百分比,如“Y”38%。條件:非原產成份的價值未超過產品離岸價的50%;
輸往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貨物,此欄可以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