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蠟箋

粉蠟箋

粉蠟箋,是產生於我國唐代的一種名貴加工產品,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粉蠟箋又稱粉蠟宣、五色粉蠟箋、梅花玉版粉蠟箋、描金雲龍五色粉蠟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粉蠟箋
  • 年代:唐代
  • 別名:粉蠟宣、五色粉蠟箋
  • 歷史:一千多年
簡介,基本信息,史書記載,工藝特色,優點,圖案,做法,特點,史料記載,歷史沿革,歷史記錄,最新狀況,

簡介

基本信息

唐代紙名。粉蠟箋源於唐代,是一種曾被用於書寫聖旨的手工紙箋。謂填加白色礦物粉之蠟箋紙。此紙取魏、晉、南北朝時之填粉紙與唐代之加蠟紙合而為一,兼有粉、蠟紙之優點。

史書記載

宋米芾《書史》云:「唐中書令褚遂良《枯樹賦》是粉蠟紙搨。」,又謂「智永《千文》,唐粉蠟紙搨。」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大量製作粉蠟牋,以五色紙為原料,施以粉彩,再加蠟砑光,又稱「五色粉蠟」。再加以泥金等繪製圖案。早期畫風受宮廷畫家薅廷錫等影響,晚期受鄒一桂的影響,而山水圖則有張宗蒼、董浩等人的畫風。乾隆時又大量繪製冰梅紋以為裝飾,名「梅花玉版牋」,其他有「描金雲龍五色蠟箋」、「描金雲龍彩蠟箋」,以及繪有花鳥、折枝花卉、吉祥圖案等五色粉蠟箋。此外尚有灑金銀五色蠟箋,在彩色粉蠟紙上現出金鈤箔的光彩,多為宮廷殿堂寫宜春帖子詩詞、供補壁用。這類彩色灑金或冷金蠟箋是造價很高的奢侈品,其價格在當時比綢緞還貴。

工藝特色

粉蠟箋的製作工藝複雜,造價高昂,它巧妙地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蠟”兩種材料,既不失紙張易於書畫的特點,又平滑細密,富於光澤,可歷數百年而堅韌如新。金銀粉繪成的各種秀麗圖案,又為粉蠟箋增添了典雅的氣質,使之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近年來,清代粉蠟箋精品的拍賣價格最高可達20萬元以上。粉蠟箋的製作工藝在清代達到頂峰,於20世紀初失傳。

優點

“粉蠟箋”是集粉箋和蠟箋於一體,兼有二者的優點,主要是通過染色、施膠、填粉、施蠟、托裱、灑金、掙平、水印、描繪等多道工藝對原抄紙進行再加工而成。在粉蠟箋上描金勾銀,則製成“描金勾蠟箋”;若飾以金箔、銀箔,則製成“灑金粉蠟箋”,可謂錦上添花,富麗堂皇。粉蠟箋,紙質挺括,氣質高雅,富麗華貴,平滑溫潤,且有較強的防水性和抗老化性,適宜於長期保存。用以書寫,則運筆流利,不損毫,不滯筆,不拒墨,字跡烏亮有神,更富神韻。

圖案

粉蠟箋始於唐代,是以魏晉南北朝時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蠟紙合二成一的加工紙,成為多層粘合的一種宣紙,具備粉紙及蠟紙的優點。底料的皮紙,施以粉加染藍,白,粉紅,淡綠,黃等五色。加蠟以手工捶軋砑光,稱為"五色蠟箋"。有的在紙面上用膠粉施以細金銀粉或金銀箔,使之在彩色粉蠟箋上呈金銀粉或金銀箔的光彩,稱"灑金銀五色蠟箋";有原用泥金描繪山水,雲龍,花鳥,折枝花等圖案,稱"描金五色蠟箋"。此紙防水強,表面光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蟲蛀的功能,可以長久張掛。書寫繪畫後,墨色易凝聚在紙的表面,使書法黑亮如漆。由於製作精細價高,故多用於宮廷殿堂書寫宜春貼子詩詞,供補壁用或作書畫手卷引首,室內屏風,多見於宮廷內府殿堂的書寫匾額及壁貼等,民間很少流傳。乾隆內府製作最精,也稱"庫蠟箋"。

做法,特點

“粉蠟箋”主要採用優質宣紙,經過染色、拖粉、加蠟、砑光、再施以泥金、泥銀,由技術嫻熟的專業技工,在紙上進行描金勾銀,形成各色吉祥圖案,一筆筆細描精繪而成。“粉蠟箋”具有“生、熟兩種宣紙的功能效果,具有紙質平滑、潤墨堅韌、色澤均勻、氣質高雅、精美華貴等特點,適合書寫繪畫、裝飾托裱等多種用途。”粉蠟箋“由於選料嚴格、加工精細、技藝精湛、圖案新穎、色彩鮮艷,不僅具有宜書宜畫的實用功能,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種華貴精美的藝術品,極具收藏價值。
粉蠟箋粉蠟箋

史料記載

據梁披雲等《中國書法大全、器具、紙》“粉蠟箋”條記載:“謂填加白色礦物粉之蠟箋紙。此紙取魏、晉、南北朝時之填粉紙與唐代之加蠟紙合而為一,兼有粉、蠟紙之優點。” 宋米芾《書記》中記載:“唐中書令褚遂良《枯本賦》是粉蠟紙拓”。又謂:“智永《千文》唐粉蠟紙拓”。尤其在清朝“粉蠟箋”加工更是盛行一時。乾隆年間大量製作粉蠟箋,以五色紙為原料,施以粉彩,再加蠟砑光,又稱“五色粉蠟”,再加以泥金等繪製圖案。我國早期畫風受宮廷畫家蔣遷錫等影響,晚期受鄒一柱的影響,而山水畫則有張宗巷、董浩等人的畫風。加之乾隆又喜歡用大量繪製冰梅紋以為裝飾,故又有“梅花玉版箋”、“描金雲龍五色箋”、“描金雲龍彩蠟箋”以及繪有花鳥、柳枝花卉、吉祥圖案等到五色粉蠟箋。此外在清代特製加工出“灑金、銀五色蠟箋”。這種加工紙主要是在彩色粉蠟箋紙上現出金銀鉑的光彩,多為宮廷殿堂等宜春貼子詩詞,供外壁用。這種特種加工的彩色灑金或冷金蠟箋,造價昂貴、技藝精湛、圖案秀麗、色彩典雅,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珍視,故時有“宣紙誠可貴,灑金價更高”之美譽。

歷史沿革

歷史記錄

粉蠟箋是我國著名的高檔古箋紙之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加工紙工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此時,為了易於書寫而用粉填補紙的纖維空隙,於是出現一種名為粉箋的加工紙。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用法蠟之”則表明經過施蠟工藝的紙張已出現,這便是蠟箋。現存於北京圖書館的開元六年(公元718年)道教經文《無上秘要》卷52及遼寧博物館的王羲之《萬歲通天帖》唐摹本便是由蠟箋書就,保留至今。粉蠟箋自唐開創以來,歷代都有仿造,其製作工藝日益精湛。至清乾隆時期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階段,是當時加工紙中的皇冠,史稱“庫蠟箋”。其加工工藝集傳統加工紙工藝的大成,代表中國加工紙工藝的最高水平。可惜其製作工藝隨著清王朝的覆滅而消亡。 1999年,這一失傳的技術在安徽省巢湖市奇蹟般地“復活”。2006年 “手繪描金粉蠟箋”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評為“國之寶——中國十大名紙”。目前,已開發出手繪描金、金銀印花等系列“粉蠟箋”產品,大量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國。 2006年12月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綠色描金銀粉蠟箋,清乾隆\綠色描金銀粉蠟箋,清乾隆
2008年,以粉蠟箋為代表的紙箋加工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新狀況

描金粉蠟箋是我國著名的高檔古箋紙之一。據史料記載:這種紙先要在宣紙上填粉、加蠟,然後用真金真銀勾畫出各種富麗堂皇的圖案,紙張本身就是很好的藝術品。在古代,粉蠟箋一直為皇家獨有。清朝之後,粉蠟箋的製作工藝不幸失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巢湖的劉錫宏嘗試製作描金粉蠟箋,他先後十幾次到北京榮寶齋、故宮博物館、涇縣宣紙博物館,查找粉蠟箋實物和文獻,並請教專家,推測粉蠟箋的選料配方和工藝流程,最終獲得了成功。1999年,劉錫宏接到了來自日本的第一批粉蠟箋訂單,短短兩個月,就有300多萬元的訂單紛至沓來。今年,他計畫辦個粉蠟箋網站,讓世界更加了解粉蠟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