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精製紙

明清精製紙

Ming-Qing jingzhizhi 明清精製紙 Fine Paper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中國明、清時期在造紙業空前發達的基礎上,紙張加工技術如施膠、施粉、染色、塗蠟、砑光、灑金、印花等工藝都有新的成就,歷代名紙均能仿造,所生產的各種精製紙,有許多已成為值得珍視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清精製紙
  • 外文名:Fine Paper of the Ming and Qing 
  • 類型:生活用語
  • 朝代:明清
明代紙張,清代製品,明清其他種類,

明代紙張

明代的加工紙“宣德貢”有許多品種,如五色粉、金花五色、五色大簾紙、磁青紙等,均制於宣德年間(1462~1435),多供內府御用。
明代還仿製了唐代“薛濤箋”和宋代“金粟山藏經箋”。屠隆《紙墨筆硯箋·紙箋》說:“新安仿造宋藏經箋紙亦佳。”這種仿造紙中加雲母粉,紙面露出光亮耀眼的顆粒,是明代人的創新。明代江蘇蘇州一帶還有一種灑金箋也名重一時。

清代製品

清代以來加工紙的品種更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間的製品最為精細。
乾隆年間仿製五代南唐的“澄心堂紙”多為斗方式,紙料為皮料。紙質較厚,可分層揭開,多為彩色粉箋,還有的繪以泥金山水、花鳥等圖案,紙上有長方形隸書小朱印,印文為“乾隆年仿澄心堂紙”和仿宋代的“金藏經紙”。清仿“薛濤箋”是一種長方形粉紅小箋,印有長方形小印,印文曰“薛濤箋”,多用於信紙。
流入清內府的北宋“金粟藏經紙”,為乾隆帝所喜用,並用此紙印過《波羅蜜心經》,有些內府的名畫也用此紙作引首。乾隆年間曾仿製過此紙,故宮博物院仍有保存。
乾隆時還仿製了元代名紙“明仁殿紙”。現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清仿明仁殿畫金如意雲黃粉蠟箋”,是桑皮紙,紙厚,表面平滑,紙質勻細,纖維束甚少,紙上用泥金畫以如意雲。這種紙兩面均有精細的加工,背面有黃粉加蠟,且灑以金片。紙的正面右下角鈐“乾隆年仿明仁殿紙”的隸書朱印。此紙在製造及加工上均達到了很高水平,造價極高,為內府藏品。
清代除仿製古紙外,還創新了一些加工紙,如保存在故宮博物院內的“梅花玉版箋”,為斗方式,原料為皮紙,紙表加以粉蠟,再用泥金或泥銀繪以冰梅圖案,加方形朱印“梅花玉版箋”。這種紙創於康熙年間,薄於“明仁殿紙”。
保存在故宮博物院乾隆時期的內庫藏品“描金雲龍五色蠟箋”,紙料為皮紙,施以粉彩,再加蠟砑光,用泥金描繪雲龍圖案。也有繪成花鳥、山水、折枝花、博古圖案的。
清代還創新制出“灑金銀五色蠟箋”,在彩色粉蠟箋上,施以細金銀粉或金銀箔,用膠粘在紙面上,使之在彩色粉蠟箋上呈顯金銀粉或金銀箔的光彩。這種紙多用於宮廷殿堂的宜春帖子,或書畫手卷引首和室內屏風。作者多為蘇州織造或宮廷內如意館的工匠,所作繪畫受宮廷畫家蔣廷錫的影響,後受畫家鄒一桂、張宗蒼、董浩等人的影響。此紙加工成本昂貴。

明清其他種類

明清間另一種新的加工紙為砑花紙,紙料為上等較堅韌的皮紙,有厚有薄,圖案多山水、花鳥、魚蟲、龍鳳、雲紋和水紋,也有人物故事和文字。此紙透光一看,能顯示出一幅美麗的暗紋圖畫。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彩色砑花蠟印故事箋”,用的是細簾紋皮紙,纖維交結勻細,紙厚,色以土黃為多,紙上砑有赤壁賦、盧同烹茶等人物圖畫的暗紋。有的紙還在表面施粉。紙非常精細,極適於筆墨書寫,此紙加工時加粉、染色,把畫稿刻在硬木模上,再以蠟砑紙,模上凸出的畫紋因壓力作用,呈現出光亮透明的畫面。
明清時還製造了各色印花壁紙及使用板、拱花等精細的印刷方法印製的箋紙,名目繁多,使精製紙的生產呈現出繁榮的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