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粉砂沉積學
- 外文名:Silt sedimentology
- 定義:研究粉砂岩的沉積過程等的學科
- 粉砂岩:由粉砂碎屑組成的沉積岩
- 目的:解釋沉積物源區域古代環境條件
- 所屬學科:地質學
粉砂沉積學 沉積學,意義,粉砂岩,定義,分類,形成,
粉砂沉積學 沉積學
粉砂沉積學是從粉砂岩岩石學中的沉積作用部分發展、演化而來的,並形成了更廣泛的研究內容和套用範圍。它解釋粉砂岩層的垂向和橫向的關係,從多方面探討粉砂岩層中構成地質記錄的特徵,作出成因分析,並使之上升為理論。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石油開發中人們認識到現代沉積的研究對油氣勘探至關重要。由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倡導的對大型現代三角洲、河流沉積物和碳酸鹽沉積物等的研究,以及對有價值的資料的出版,推動沉積學迅猛發展。
意義
粉砂沉積學探討粉砂岩物理與化學性質及其移動、沉積、岩化(轉化為岩石)等形成過程的一門學科。粉砂沉積學的眾多研究的共同目的是解釋沉積物源區域和沉積地的古代環境條件。
粉砂沉積學把對現代粉砂岩沉積研究取得的多方面的資料,特別是沉積類型和成因標誌等同古代沉積進行對比,分析古代粉砂岩層中有無相類似的粉砂岩或沉積相,以及沉積體系等;闡明其相同、相異,或有若干變化之處,以解釋地質時期的演化趨勢。
粉砂岩
定義
主要由粉砂碎屑組成的沉積岩是粉砂岩。由粒徑為0.0625~0.0039mm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粉砂岩標本的一種碎屑沉積岩。粉砂岩的碎屑組分一般比較簡單,以石英為主,長石和岩屑少見,有時含較多的白雲母。除粉砂以外其它由砂、粘土或化學沉澱物組成。
分類
按碎屑成分劃分
按碎屑成分劃分為石英粉砂岩、長石粉砂岩、岩屑粉砂岩(少見)和它們間的過渡類型。
按膠結物成分劃分
按粒度劃分
按粒度劃分為粗粉砂岩(0.0625~0.0312mm)和細粉砂岩(0.0312~0.0039mm)。粉砂岩中常具有薄的水平層理,沉積物含水時易受液化產生變形層理及其它滑動構造。
形成
粉砂岩的顏色多種多樣,隨混入物的成分不同而變。粉砂岩是在經過了長距離搬運、水動力條件比較安靜、沉積速度緩慢的環境下形成的。在橫向上和縱向上可漸變成砂岩或粘土岩,並構成韻律性層理。
粉砂岩形成於弱的水動力條件下,常堆積於潟湖、湖泊、沼澤、河漫灘、三角洲和海盆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