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書法全集

米芾書法全集

《米芾書法全集》是2011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米芾書法全集
  • ISBN:9787513400930
  • 頁數:636頁
  •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 8
內容簡介,目錄,圖書內容,藝術評價,學術價值,歷史意義,

內容簡介

《米芾書法全集(精選本)(套裝上下冊)》是米芾代表行書帖。就筆法、章法結字而論,米芾的提按動作在宋四家中最具特色,縱逸奇宕是其所長。《米芾書法全集(精選本)(套裝上下冊)》印刷精良,較好地再現了書法家的風格特色,是書法愛好者的極佳臨習範本。

目錄

《上冊》目錄:
《宋拓方圓庵記》
《苕溪詩帖》
《研山銘》
《蕪湖縣學記兩種》
《紹興米帖行書卷》
《米芾篆隸合帖》
《米芾小字行楷合帖》
《米芾草書合帖》
《下冊》目錄
《蜀素詩帖》
《虹縣詩帖》
《吳江舟中詩》
《多景樓詩帖》
《清重刻英光堂帖卷三》
《章吉老墓表·墓誌合帖》
《米芾法書尺牘合帖》
《米芾大字行草合帖》

圖書內容

《全集》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政府聯合出版發行,共收入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遼寧省博物館、連雲港市博物館、鎮江碑刻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日本東京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所藏的米芾書法作品,總計130餘種(類),33卷冊。按照書法學的分類,以法書(墨跡)、單刻帖和叢刻帖以及碑刻歸類排序刊布,其墨跡幾乎是米芾傳世作品的全部,刻帖和碑刻收入時間跨度上迄南宋下迄明代。真草隸篆書體齊備,還有尺牘、題跋、手扎、長卷、刻石、墓誌等多種書寫形式。特別是匯集了多個宋代版本的米芾作品的叢刻帖如《紹興米帖》《松桂堂刻帖》《群玉堂帖》《英光堂帖》《寶晉齋法帖》等,是最為系統、完整、珍貴的米芾刻帖,也是《全集》的最大亮點。下面分類介紹如下。
1.法書(墨跡)
米芾的法書墨跡藝術價值最高,影響也最大,特別是現代印刷術的發展,為墨跡的傳播和學習提供了古人難以想像的便捷。《全集》共收入米芾墨跡66種,基本上為米芾傳世墨跡的全部,以行書和楷書作品為主,完整的再現了米芾各個時期的書法風格和藝術成就,為米芾書法的研究提供了真實、全面的墨跡遺存,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2.刻帖(單刻帖和叢刻帖)
據文獻記載,刻帖起源於南唐,有《保大帖》《升元帖》《澄清唐帖》等,但只見記載未見實物傳世。北宋的《淳化閣帖》被公認為“祖帖”,由此,在宋代已演化為《慶曆》《大觀》《淳熙》等官刻帖16餘種。而米芾作品在南宋見於刻帖的分別為《紹興米帖》(1141年)《松桂堂刻帖》(1174年)《群玉堂帖》(1201-1207年)《英光堂帖》(1232年)《寶晉齋法帖》(1269年)等單刻帖和叢刻帖,以上刻帖有不同的版本並收藏於不同的地點,《全集》均收入其中。
《全集》共收入米芾書法作品單刻帖和叢刻帖32種,有的刻帖還是多個版本,收藏於不同的地方,這是《全集》最具特色也是米芾書法作品在古代得以廣泛流傳,產生更大影響的最好方式。非常難得的是,《全集》中米芾的叢刻帖宋元明清歷代都有,刻帖時間之早、數量之大、水平之高、流傳之有序、史料之珍貴是歷史上所罕見的,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3.碑刻
米芾作品的刻石非常稀少,《全集》首次集中的收入了米芾書法刻石16種。有著名的宋拓《方圓庵記》,也有非常罕見的《章吉老墓誌》《章迪墓表》,更有鮮為人知的殘石和題字等,不僅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也具有文獻史料價值。

藝術評價

米芾是一位生前有大名,生後也能在書法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流播四海的書法巨匠。他用一支筆書寫了人生燦爛的華麗篇章,贏得了生前生後之大名。米芾在書法藝術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歷代評者的盛譽,也留下了豐富的藝術珍品。
米芾的書法歷代評價甚多,特別是當代對米芾書法的研究更是成果卓著、幾成專學,這裡我不想對他書法的承傳、古人如何評價他的藝術風格等方面進行賞評,只想從他和“二王”的承傳關係、獨特的筆法、對後世的影響以及與“宋三家”的比較這四個方面作簡要的分析。
米芾的書法和“二王”的關係
從米芾所留下的作品和文字來看,米芾的藝術成就主要得之於晉人書法,是對“二王”書法體系的繼承和發展。米芾篆隸楷行草皆善,尤其以行草書擅長,這也是晉人特別是“二王”書法體系的重要代表,是取得藝術成就、產生巨大影響最大的書體。米芾和“二王”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取法:米芾不但從所留下文字上讓我們感受到他對“二王”書法的崇拜和讚賞,而且從書法作品的取法上也可以看到“二王”對他的影響。在米芾書法學習的一生中雖“轉益多師”,取法過多位書家,但是,晉人特別是“二王”對其影響最深、也收穫最大。他對“二王”書法的喜好、追捧到了瘋狂、痴迷的地步。米芾《手札》記敘了一段其購買王羲之《王略帖》(又稱《破羌帖》)的情況。文中說,他用15萬錢買到王羲之的《王略帖》,如果按照宋代和現在的米價來算他購買這件作品大約花去了兩千多萬元人民幣,正好和當代所拍賣的米芾自己的作品《研山銘》價格相近,可見米芾對王羲之的作品厚愛到何種地步。
從米芾對“二王”書法的取法可以看出,米芾在書法藝術上的追求具有獨特的眼光和高超的藝術修養。以“二王”為主導的書法主流藝術到南宋之後的不斷式微,正是對“二王”主流書法的偏離和誤讀所致。行草書,“二王”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歷史性的標桿,實踐證明,米芾以及當代對“二王”書法回歸和重新解讀正是米芾成功的關鍵,也是當代書法歸於理性的歷史選擇。
二是用筆:米芾論及“宋四家”的筆法特點,廣為流傳也最為精彩。獨特的筆法是米芾書法的最大特色,不管米芾書法如何的“刷”,如何的八面出鋒,但是他始終沒有離開“二王”書法用筆體系,就是中鋒用筆,側峰取妍的用筆正脈。他將“二王”的“古質”化為自己的“今妍”,將“二王”“較轉”的筆法發揮到極致,“刷出”了書法用筆的新天地。
三是作品:在米芾存世的書法作品中行書做多,其次是楷書、草書,也有少量的隸書和篆書,《全集》不僅反映了米芾各種書體的作品,也提供了宋代篆、隸書的實物,為我們研究唐宋篆、隸書法的承傳淵源、不興之原因提供了寶貴的書法資料。顯然,米芾的行書書法作品不僅遺存最多,其藝術水平也最高,不管米芾行書書法風格如何多變,“二王”對他的影響最大,氣息、用筆、結體等更是一派“晉人”的氣象。有些作品從形式上和“二王”“貌合神會”,如早期作品《方圓庵記》等,更體現出米芾對“二王”書法的繼承和發揚。最值得讚許的是,米芾在承接“二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具有自己獨特的書法語言,形成了獨特的書法面貌。
米芾書法和“宋三家”之比較
宋人尚意,這是相對於唐人尚法的書法審美風格。尚意書風的形成是宋代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以“宋四家”為代表,特別是米芾、蘇東坡和黃庭堅,寫意書法風格最典型,書法成就最高。從現代書法專業角度來看米芾是一個真正的專業書家,表現在書法技巧的高超、書法語言的豐富、書法面貌的多變、所留下的書法作品之多以及對後世產生的影響等諸多方面,均遠遠超過蘇、黃兩家。從書體上來看,蘇軾和米芾一樣以行書為主,而黃庭堅在草書上成就最高。米芾在和蘇、黃比較中文學水平遠不如他們二位,但是在書法藝術上的總體專業水平和取得的高度,遠遠在他們二位之上。
米芾書法的筆法
以上我們已經稍加注意了米芾的用筆方法,他自己稱之為“刷”,蘇軾也贊其“風檣陣馬、沉住痛快”,確實非常形象也非常妥帖,高度概括了米芾書法用筆個性和獨特技法。雖然米芾的用筆有“八面出鋒”的藝術特點,但是他仍未跳出“二王”的用筆體系,只是將晉人書法的用筆發展到極致。只有米芾這樣具有高超書法技巧、駕馭毛筆的能力才能做到“刷字”,並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
由於米芾將“二王”的筆法走向了一個極端,因此,在後世學書人中出現了兩種現象,一種如其子米友仁,南宋的吳琚“食米不化”,終身籠罩在“米字”的陰影之下,無法跳出;另一種就是後來諸多學米者,一味強調米芾用筆的“刷”、“痛快”,而使筆法大壞,離晉人筆法越來越遠。可以這樣說,北宋之後“二王”帖派書法的不振和書法的用筆有很大的關係,而米芾的“刷字”起到了負面的作用。如果只看到米芾的“痛快”而無視“沉著”的用筆特點,那就“刷”掉了“二王”的古質之氣,魏晉風韻“刷”的一絲不存,造成明、清兩季行草書不振,徒有“二王”之外形,而缺少內在的氣質,導致帖學的全面衰落,碑學在乾嘉時期的的興起,這恐怕和米芾“刷”的用筆不無關係。
米芾書法的影響
可以這么說,米芾是宋代書家中對後世書法影響最大的一位藝術家,我們不僅可以從《全集》中看到他的大量作品在歷代的摹刻傳拓,其總量遠遠超過“宋三家”存世作品的總和,而且他的作品受到歷代眾多書家的效法,成就了多位有成就的書家。主要有北宋有其子米友人,南宋有陳淳、吳琚,元金有王升、王庭筠,明代有祝允明、文徵明、徐渭、董其昌、傅山,清代有丹徒的王文治以及京江畫派畫家的書法。特別是當代,由於米芾的書法風格表現出爽捷、痛快的審美特點,具有強烈的藝術個性,正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因此,得到了眾多學書者得喜愛,取法、研究者甚眾,其書法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和繼承。

學術價值

隨著現代印刷術的迅猛發展,歷代書法作品的出版發行便捷又快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徹底改變了傳統書法“摹拓”得以“化身千萬”的古老方法,成為真正的革命性的改變。近現代書法碑帖的出版物數不勝數、難以計數,規模較大的有《百冊中國書法大觀》《故宮藏曆代法書全集》《中國法書全集》《中國碑刻全集》《中國書法全集》《歷代墨跡大觀》等;海外有《日本書道全集》《歐美藏中國書法名跡》《海外藏中國書法》等。除了這些綜合性書法出版物外,也有一些古代書家個人的專輯出版如《王鐸書法全集》《董其昌書法全集》《八大山人書法全集》等,還有更多的是小型、單冊的書法出版物就無法統計、數量巨大,對書法的學習、普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承傳、復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全集》的出版發行,不僅在個人書法出版規模上是最大的,從出版的檔次、藝術水準、文獻價值、歷史意義等方面來看都稱得上書法出版史上的大手筆,具有極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景式的描繪了米芾書法的整體面貌
米芾是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書家,古代對他書法的摹刻傳拓,歷代未有中斷。近現代以來對他作品的出版印刷也是汗牛充棟、不勝枚舉,但是,像《全集》這樣如此完整全面的全景式的展示米芾書法藝術還是第一次。從作品的種類來看有法書墨跡、單刻帖和叢刻帖,還有碑刻、墓誌等;從字型上來看真草隸篆齊全,以行書最多,藝術水平也最高;從形式上來看有尺牘、題跋、手札、長卷、斗方、條幅等。其中刻帖從宋到明清貫穿於古代每一個時代,從內容上來看有抄錄前人的文章詩句、志銘、傳記、齋紀、題字,也有自己的論書、詩詞歌賦、書信、札記等,可以說涉及到歷史上諸多的文藝形式,在書法家的個人作品中是極為罕見的,對米芾的研究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
2.為米芾書法的比較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我們知道,現代的印刷技術只有百年多的歷史,在漫長的書法歷史長河中,書法主要是憑藉著傳統的形式傳播,如摹寫、臨寫、刻帖、碑刻等。前兩者是面對真跡所採取的主要手段,只有少數人才能面對名家書法墨跡,特別是像米芾這樣的書法大家,其真跡更是一般學書者難得一見的。所以,對刻帖和碑刻的摹拓就是中國古代學書者得到範本所採取的重要方式。《全集》收入了大量的拓本、刻石書法作品,非常全面的提供了米芾不同載體、形式、年代、書體的書法作品。不同類別所展現出的審美感受產生很大差異的,除法書墨跡是真實的再現了米芾的書法原貌外,不管是刻在木頭上還是石頭上的刻帖,還是鑿在摩崖和墓誌上的碑刻等都與原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客觀上造成了米芾作品和學書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豐富性,比現代印刷術更加具有一種“人性”的“意味”,是屬於中國特有的“臨摹”藝術創作,也是屬於中國特有的“臨”、“創”藝術的評判體系。《全集》所展示米芾不同時期、載體、形式的書法,為我們進行比較性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3.“拓本”所具有的獨特藝術價值
上面已經說過,摹拓是我國古代獲得書法範本的主要方法,它不同於現代印刷術的“再現”,它是對原跡的再次“創作”,雖然竭力的試圖展現原跡的客觀真實,事實上一定改變了原作的形質和精神風貌,因此是對原作的一種“二度創作”。《全集》收入了米芾大量的刻帖和碑刻,大多都是精心的選擇著名刻本,顯然都是出自於一流的刻手。這樣的“二度創作”,不僅呈現出獨特的審美效果,而且在刻、鑿以及摹拓的過程中,改變了米芾“刷字”所產生的“火氣”,因此,看米芾的摹拓作品和墨跡有很大的差異,其“沉著”的成分更大,有的作品給人以溫和、典雅、蘊藉的審美感受,從根本上改變了米芾書法的審美風格,體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
4.摹拓是“計白當黑”審美思想的實踐
古代刻帖和鑿碑所產生的拓片,並作為書法藝術的學習、欣賞和收藏是漢文化所獨有,它對書法的傳播、學習、收藏以及書法思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全集》較為全面、完整的展現了早在宋代的書法大家米芾的墨跡、刻帖和碑刻的全貌,特別是刻帖和碑刻墓誌,其“白字黒底”相對於正常書寫的“黑字白底”,是我國“計白當黑”哲學思想的實踐運用,是研究墨跡這種“黑字”和刻帖、碑刻墓誌的“白字”從宋代開始對中國人“黑白”互換、“計白當黑”的書法審美思想的產生,以及“黑白”哲學關係的演變、形成,提供了完整的實物依據。

歷史意義

《全集》的出版是書法界的大事、是書法出版界的浩大工程,也是文化界的大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是現代科技高度發達帶給我們的恩惠,是一種值得歌頌、研究的文化現象。百年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不斷式微、不振,至今有斷層之危。五四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以及30年的經濟建設大潮都不同程度的給傳統文化帶來了一定的破壞和影響。然而,中國經濟國力的不斷加強,特別是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對文化多樣性的改變以及環境的惡化、精神的頹廢和道德的淪喪,讓我們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絕對價值,對現代文明的作用和意義,這對中華文化的復興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希望。
書法藝術是最典型的中華文化的代表,大規模、高水平《全集》的出版發行,必將對書法界乃至文化界產生一定的影響,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示:
一是為大型書法出版物的出版起到示範作用。《全集》共收集米芾書法作品130餘種(類),33卷本,印刷3000套,投入資金千餘萬元。在圖版的質量、印刷的技術、版設的設計、紙張的選擇、以及出版質量等方面,不僅是個人專輯史上史無前例,就是在整個書法出版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更具有價值的是,所有的圖版都是第一手資料,單就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就拍攝了3000餘張,如此大的工程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並且很好的處理了各收藏單位的有關法律、著作權問題,為當代書法出版物樹立了榜樣。
二是整合多方資源力量協同合作完成的結果。《全集》的圖版資料共收集了國內外20多家博物館、私人收藏者的第一手圖版資料,其協調工作十分巨大。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不僅擔任該書的主編,撰寫《前言》,而且親自下庫房查看、關心、督促圖版的拍攝、選錄、質量等情況,還協調、整合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此外,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也對《全集》的出版付出了心血,不僅擔任主編,還會同編委會的主要成員多次在北京、南京、鎮江、丹徒等地,研究、商討《全集》圖版收入原則、出版規模、裝幀版設、印製檔次和數量等。總之,《全集》的出版發行是多方力量、資源共同努力、整合的結果。
三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成功典範。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古代書法收藏機構,也是收藏米芾書法作品最多、最全的單位,同時也是我國書法學術研究最權威,高端書法研究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丹徒是米芾的故鄉,他們對米芾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近幾年來,鎮江丹徒區委、區政府努力打造米芾文化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受到了廣大社會的高度關注。因此,故宮博物院和丹徒區政府共同合作出版《全集》,是對丹徒人民對米芾深厚感情的尊重,也是對近年來丹徒區政府著力打造米芾文化的回響和支持,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地方政府合作出版如此大型書法出版物的成功典範。
四是“述而不作”的文化思考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的整體實力得到了顯著的加強,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然而,中華民族的真正復興是文化的復興,所以為了中華民族的真正強大、崛起,我們不僅需要物質的強大,更需要文化的準備,特別是近百年來我們和傳統文化的“隔斷”,更需要我們這代人將其“連結”,為文化的全面復甦做好準備。文化界已有了這個意識,著名學者任繼愈生前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先後整理出版了《中華大典》《中華大藏經》《全宋文》《全宋詩》等大型的文化資料圖書,為文化的承傳、復興作出積極的貢獻。然而,書法界還沒有這樣的意識,我們要利用現代的科技,將優秀的歷代書法文化整理、展現出來,為中國書法的真正復興做好充分的準備。顯然,《全集》的出版就是對文化界這種深刻文化思考的回響,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頭重要,也是孔子所謂的“述而不作”的哲學思想的具體體現。
《米芾書法全集》的出版發行,是現代印刷技術高度發達的產物,是我國經濟騰飛的標誌,是廣大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是中華文化復興的前奏。從這個側面充分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充分的感受到古老燦爛的書法藝術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在此,讓我們衷心的感謝為這項工程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們,感謝他們為傳承中華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復興作出的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