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特雷錐尾鸚鵡

米特雷錐尾鸚鵡

米特雷錐尾鸚鵡(學名:Aratinga mitrata)有2個亞種,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大都生長在乾燥、潮濕的森林、潮濕的長綠樹林、落葉性森林以及熱帶稀樹草原等地區,從海平線至海拔2500米皆有其蹤跡。主要的食物為水果、種子、漿果、堅果等。偶爾會到農耕區覓食穀類作物,也去果園中覓食水果。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和秘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米特雷錐尾鸚鵡
  • 拉丁學名:Aratinga mitrata
  • 別稱紅耳綠鸚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錐尾鸚鵡族
  • :錐尾鸚哥屬
  • :米特雷錐尾鸚鵡
  • 亞種:2種
  • 分布區域:南美洲的西南方,從秘魯南部經玻利維亞中西部到阿根廷的北部
  • 命名者及時間:Tschudi, 1844
  • 英文名稱:Mitred Parakeet
  • 保護狀況IUCN低危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米特雷錐尾鸚鵡米特雷錐尾鸚鵡
米特雷錐尾鸚鵡依照不同亞種體長為37到38厘米,體重200-240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胸以及下腹部的體色比較淺;頭頂、前額和眼睛周圍有深紅色的羽毛分布,頭部的兩側、喉嚨、頸部、胸部和腹部也零星的分布一些紅色羽毛;翅膀內側的飛行羽以及尾羽為橄欖黃色,眼睛周圍有白色裸皮,鳥喙為肉色,虹膜為黃棕色。臉部與紅面具錐尾鸚鵡不同,面部紅色的羽毛呈美麗的放射狀向旁邊擴張,有2種亞種,有的亞種臉上紅羽較為稀疏。
米特雷錐尾鸚鵡全部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米特雷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介於1000到2600米的乾燥林地、半開闊區域以及農耕區。甚至有在高達4000米的地方發現過它們的蹤跡。通常棲息在乾燥的亞熱帶植物區、高山的落葉性森林、熱帶稀樹草原、丘陵草原地、農業耕種區等地,在阿根廷的棲息地約從海拔1000-2500米,而秘魯有到海拔4000米的紀錄。

生活習性

平常都是成對活動,有時候是以100隻左右的小群體活動。平常非常明顯易見,因為相當吵雜;偶爾會和家族中的另外兩種成員紅頂錐尾鸚鵡以及尖尾錐尾鸚鵡一起集結活動;有時候會飛行高度相當高、也相當遠的距離覓食,飛行的時候叫聲尖銳刺耳,老遠就可以聽見,是相當吵雜的鸚鵡。
米特雷錐尾鸚鵡米特雷錐尾鸚鵡
通常在棲息的森林中覓食,米特雷錐尾鸚鵡主要的食物為水果、種子、漿果、堅果等。偶爾會到農耕區覓食穀類作物和到果園中覓食水果,因為它們數量龐大,因此會造成農作物相當程度的損害。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的西南部,從秘魯南部經玻利維亞中西部到阿根廷的北部。
米特雷錐尾鸚鵡分布圖米特雷錐尾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築巢在樹洞或岩洞中,繁殖季節約從11-2月,一窩產2-3枚;人為飼養的米特雷錐尾鸚鵡成鳥有時會很吵雜,它們是咬勁很強的鸚鵡之一,定期提供新鮮的樹枝供它們咬,能耐低溫,適應環境後即變的強壯。
米特雷的人工繁殖,由於它們的體型大,使用的巢箱建議深度要夠深,約50-60厘米,剛引進的成鳥容易緊張,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會開始繁殖,平均窩卵數3枚,偶爾4枚,孵化期約24-26天,50天后羽毛長成。

亞種分化

米特雷錐尾鸚鵡(2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Aratinga mitrata mitrata
2.
Aratinga mitrata alticola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