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米爾卡級護衛艦,共建造了18艘,分屬於Ⅰ型、Ⅱ型。米爾卡級護衛艦也屬於輕型護衛艦,因而在近海執行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爾卡級護衛艦
- 國家:蘇聯
- 標準排水量:1150噸
- 滿載排水量:9300噸
- 長度:82米
- 高度:8.4米
- 吃水:3.3米
- 最高航速:35節
簡介,艦艇裝備,分布情況,相關事件,
簡介
誕生於60年代的前蘇聯米爾卡級護衛艦,共建造了18艘,分屬於Ⅰ型、Ⅱ型。
米爾卡級Ⅰ型護衛艦共有9艘,全長為82米,全寬為8.7,吃水深度3.3米,由總功率為38000馬力的燃氣輪機、柴油機等設備構成雙軸推進方式的動力系統。它的標準排水量為1150噸,最高航速35節,按20節計算的續航力為2000海里。
艦艇裝備
該艦裝備的對海對空搜尋雷達為細網型導航雷達的型號為頓河2號。艦上裝備了聲納,型號為武仙星座。它有兩套電子戰設備和一部敵我目標識別設備。艦上裝備了406毫米五聯裝魚雷發射裝備、RBV-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雙聯裝76毫米對海對空全自動艦炮。
各由98名艦員操縱的9艘米爾卡級護衛艦,使用情況為:部署在波羅的海艦隊7艘—米爾卡Ⅰ號、米爾卡Ⅱ號、米爾卡Ⅲ號、米爾卡Ⅴ號、米爾卡Ⅵ號、米爾卡Ⅶ號、米爾卡Ⅷ號;部署在黑海艦隊2艘—米爾卡Ⅳ號、斯拉德科夫號。
米爾卡Ⅱ型護衛艦也是9艘。艦長、艦寬、吃水、動力裝置、艦員編制表、航速、續航力等與Ⅰ型相同。區別是多一座406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對海對空雷達改為支撐曲面型,增設了艦尾沉水聲納一部。
分布情況
米爾卡級Ⅱ型護衛艦的使用分布情況為:部署在黑海艦隊4艘—米爾卡XV號、米爾卡XVⅠ號、米爾卡XVⅡ號、羅曼斯特號;部署在波羅的海5艘—米爾卡X號、米爾卡XⅠ號、甘古特人號、米爾卡XⅢ號、米爾卡XVⅠ號。
米爾卡級護衛艦也屬於輕型護衛艦,因而在近海執行任務。但5它具備對空、對海、對艦、對岸的多層次打擊力量,比塔朗圖爾級護衛艦規模大,功能全,當之無愧地屬於護衛艦家族。
相關事件
1988年2月12日,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約克城”號藉口“維護無害通過權”而進入原蘇聯軍港塞瓦斯托波爾以南7海里的水域,以檢查蘇聯海軍的反應能力,蘇聯海軍護衛艦立即出動進行驅趕。蘇軍艦艇發出“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信號,對其主動進行撞擊。造成美國“約克城”號巡洋艦艉部和艉部的“捕鯨叉”飛彈發射架受到損傷,原蘇聯“米爾卡”號護衛艦艦艏水線以上則被撞出一個大窟窿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約克城”號可是艦長172.8米,滿載排水量9500噸的巨艦噢,而克里瓦克級護衛艦艦隻是總長:123.5米,滿載3650噸而已。
以小欺大,這算是最牛的護衛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