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5M靶機

米格-15М(蘇聯稱М-15)是中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從蘇聯進口的無線電遙控靶機

曾用代號“23號機”。
1956年,蘇聯第4號科研靶場將性能已落後的米格-15飛機改裝成М-15靶機,作為研製首批機載計算機瞄準系統時的空中靶標。М-15機上裝有自動裝置,可在地面遙控其飛行和降落。М-15和其他退役飛機改裝的靶機自5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是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重要的無人靶機,用於部隊訓練和科研打靶。
60年代初期,中國從蘇聯進口了10架米格-15比斯改裝成的米格-15М無線電遙控靶機。1964年,進口靶機快要用完,為解決國內靶機緊缺,由9廠1所組成了靶機仿製生產線。用米格-15比斯改制成有人和無人兩用中高空型靶機。1966年初,仿製的靶機試飛成功,命名為靶機5乙型。由於當時米格-15比斯正服現役,飛機來源有限,僅生產了10架。使用實踐證明該機存在一些嚴重問題:一是因保留有人駕駛功能就必須保留各類機載設備。為保證安全,原型機總飛行時間要小於800小時,並需在改裝前返廠翻修試飛。難以用大量退役飛機改裝。二是改裝後需進行十幾至幾十架次人工或人工監視下的各種課目試飛,空中調整複雜、困難,準備周期長、耗資大,安全也難以保證。三是全自動起飛由於自動糾偏性能不穩定,經常衝出跑道。
米格-15М靶機的主要性能數據與米格-15戰鬥機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