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尊者
米拉日巴尊者 - 人物簡介
米拉日巴(1040-1123)
米拉日巴大師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俗稱“白教” )的創始人,瑪爾巴祖師的嫡傳弟子,是西藏“實踐佛法”的代表人物。米拉日巴是一個徹底的出世主義者。他從維護佛教的立場出發,反對和抨擊那些借佛教之名以圖富貴、貪鄙虛偽、欺世盜名的宗教上層人物。終身堅守佛教的清規戒律,遁跡山林,潛心苦修,在佛學上獲得相當高的成就,成為噶舉派的創始人之一。生於貢塘(今西藏吉隆以北)。原屬瓊波家族,自其祖父定居貢塘後,稱米拉家族。幼時喪父,家產被伯父霸占,隨母過貧困生活。成年後,為報仇雪恥,習苯教咒術,據傳曾咒殺伯父及其眷屬、親友30餘人,並毀壞全村莊稼。後因懺悔殺人毀稼之“罪孽”,改宗佛教,拜噶舉派始祖瑪爾巴為師,矢志習受密法,注重實際修持,以苦修著稱。故人稱他為“米拉日巴”,意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據說他從瑪爾巴學到“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單布衣即能抵禦嚴寒,一生為傳教遍游西藏各地,門徒眾多。晚年聲望很高,施主與追隨弟子更多。84歲時被人毒死。他的傳教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後由其弟了收藏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集》,在藏族中廣為流傳。“道歌”雖屬佛教內容,但寫人敘事多採取比喻手法,文字清新流暢,對話生動雋永,對後世藏族詩歌發展產生過影響,在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米拉日巴尊者心咒:嗡阿 咕嚕 哈薩 巴及阿 吽
米拉日巴主要經歷
宋康定元年(藏曆第一饒迥陽金龍年,公元1040年),米拉日巴出生於吐蕃貢塘地區(今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北部,靠近阿里)。俗名米拉日巴·脫巴噶,法名協巴多吉,一般人稱得道者米拉日巴。他的祖上以經商為業,兼及農耕,家境富有。據《米拉日巴傳》的作者桑結堅贊記載:米拉日巴的祖先原先出生在前藏北方的瓊波氏家族中。該家族裡有一舊密宗上師,名曰較塞。較塞的兒子是一個修瑜伽行者,(瑜伽:梵語,意為“相應”。指以凡俗的三業去修契合佛的三密而得到相應而成就的修行方法。傳說其經典《瑜伽經》的作者缽顛闍利是瑜伽修行方法的創始人。瑜伽行者即修行瑜伽行出家人。瑜伽行派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一大派別。三業:身、語、意)固本尊加持,(本尊:修密法者所依止的主神。)所修之真言頗有威力。他遊行國中,遍謁聖地,到藏北拉堆絳草原地區的一個叫窘巴基的地方,在那裡調伏魔鬼,施行加持,以有威力之緣故,做了許多有益於眾人的事情,他所化度、所做的事情,乃甚多甚大,故名瓊波較塞,意為瓊波家族的佛子。
瓊波較塞的孫子米拉·喜饒堅贊年滿20歲時,娶了雜地方娘氏家族的姑娘娘·查噶堅(白莊嚴),生了一個兒子。當時他正在絳達孜(現昂仁縣北)地方做生意,聽到這一訊息後,喜出望外,故取名“聞喜”(即米拉日巴)。米拉·喜饒堅贊除耕地外,還經商和行醫,家道慢慢上升。待米拉日巴4歲時,母親又生了一個女孩,名叫袞摩姬,愛名白達,故又稱白達袞摩姬。兄妹2人佩戴有許多金銀首飾,富麗堂皇,真是天之驕子。但是好景不長,米拉日巴7歲(1046年)時,父親去世,年輕的寡母和他兄妹2人相依為命。
父親去世前,曾當著眾親友的面,立下了“子承父業”的遺囑,並將米拉母子三人的家產全託付給了伯父雍仲堅贊和姑母瓊擦賽德照料。不幸的是,米拉日巴的伯父、姑母居心不良。其伯父為侵占他們的家產,強迫米拉日巴24歲的母親嫁給伯父的兒子,母親不同意,他們就強行霸占了母子三人的財產,而且牲畜般地役使著他們:夏天給伯父家耕田乾農活;冬天給姑母家捻毛線。吃的如狗食一樣的東西,要乾如毛驢一般的重活兒,穿的衣服破爛不堪,只得用草繩做腰帶拴起來。整天無休無止地幹活,手腳皸裂,骨瘦如柴,面容憔悴,受盡了人間饑寒折磨。
儘管從殷實富足的小康人家一下子淪落到了寄人籬下的窮困境地,母親娘·查噶堅仍滿懷信心,希望米拉日巴成年後能實現亡夫“子承父業”的遺囑,讓兒子從伯父和姑母手中接過自己的財產,重振家業。可是殘酷的事實卻使米拉日巴母子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嚴重打擊,伯父和姑母的手下人多,他們借勢顛倒黑白,在大庭廣眾之下,硬將米拉·喜饒堅贊在世時委託他們看管的房屋和田地、金銀財帛、牛羊牲畜等財物,謊稱是米拉·喜饒堅贊借債還給他們的,趁機侵吞了他們的財產,將米拉日巴的母親和妹妹趕出了家門。孤兒寡母無依無靠,流浪街頭。在繼承父業成為泡影后,米拉日巴母子三人決心報仇伸冤。母親娘·查噶堅咬牙賣掉了娘家給他的陪嫁地的一半,備了一份厚禮,送兒子出遠門學習咒術,以報伯父霸產之仇。
米拉日巴牢記母親的囑咐,到亞隆覺波仲(位今山南乃東縣境內)的聶·雲丹措傑喇嘛和藏絨魯庫隆(位今仁布縣西北地區)的庫隆巴雲登嘉措喇嘛二人那裡學會了苯教咒術。當他的伯父為其長子舉行婚禮時,米拉日巴放咒致35人死於房屋坍塌之下。不久。他應母親的請求,又連續3次施咒降雹,家鄉莊稼盡毀,村民們怨聲載道,視米拉一家為仇敵。雖然報了冤仇,泄了母恨,但米拉日巴再也不敢重返故里。由此他也深感殺人毀禾,造孽匪淺,悔恨莫及。為了棄惡從善,以消罪愆,他不得不修習正法,改信了佛教。
後來,米拉日巴來到了藏絨的拉爾地方(位今西藏仁布縣境內),尋榮敦拉迦大師求法。榮敦又把他介紹到當時有名的佛教大譯師那裡。為了表示身、語、意皆供奉上師,“淨除罪障”,時年38歲的米拉日巴為瑪爾巴修房蓋樓、種地幹活、勤服勞役,經歷了9次大的折磨,經受了難以忍受的考驗,終於感動了瑪爾巴,把全部密法的修煉辦法傳給了他,成為其大弟子。米拉日巴在瑪爾巴那裡學7~8年之久,始學得佛法要旨。身穿單薄棉衣,就能抗禦嚴寒,故稱“日巴”(意為穿布衣者)。米拉日巴45歲那年,當他回家得知母親已去世,妹妹流落在外乞討之後,遵照瑪爾巴的教命,入吉隆、聶拉木、定日縣的深山老林,以野草為食,坐靜潛心苦修秘密真言達9年之久,最後獲得了所謂“即生成佛”之“正果”,領悟了所學之各種教法,乃遍游西藏各地,弘揚佛教教義,收徒傳法,擴大噶舉派的勢力,進而達到“利益眾生”的目的,湧現了日瓊巴、塔布拉結等許多著名的弟子,終成為藏傳佛教噶舉派一代宗師。
米拉日巴尊者個人成就
《米拉日巴道歌集》
米拉日巴生活在吐蕃王朝崩潰之後,烏斯藏地方陷於四分五裂、割據勢力之間攻伐,戰亂頗仍,人民流離失所,慘遣塗炭的時代。當時,佛教宗派紛紛興起,各派僧徒競相宣揚本派主張。而米拉日巴自幼喜愛唱歌,又有一副好嗓子,大家都喜愛聽他唱歌。晚年他成為名僧以後,便借用詩歌的形式,向眾弟子信徒們宣傳佛法,創作了不少證道性的詩歌。這些詩歌被後人桑結堅贊等四處蒐集記錄,綜合編撰成完整系統的詩歌集,稱為《米拉日巴詩歌集》,又因為該歌集是宣講佛學哲理的,故漢文譯為《米拉日巴道歌集》,又名《十萬道歌集 》,在藏族中廣為流傳,是西藏文學史上較早的一部作家詩集。
《米拉日巴道歌集》簡介
《米拉日巴道歌集》包括三部分。即:一、降服來犯鬼神(非人),使受佛法約束;二、引導具緣弟子走入成熟解脫道(即成佛道路);三、其他種種。全書共分58節,約400首詩歌。米拉日巴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出世主義者。主張摒棄一切物質生活的享受,潛入深山野林,刻苦修行。他的童年時代遭受到豪強的伯父、姑母的欺凌和奴役,備嘗了人間的辛酸,所以在他的詩歌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各階層人們思想和“人生苦海”的消極厭世的人生觀。在思想內容上有對剝削者和統治者殘暴不仁和貪婪成性的揭露和批判,對某些上層喇嘛不守戒律、欺世盜名行為的抨擊;深感社會的不平,對弱小者和受苦難的人寄予同情;讚美高原優美風光,對雪山、幽泉、飛雀都進行了入神描寫;宣言佛教的出世觀,帶有悲觀厭世的情緒和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藝術風格上採用了魯體民歌的形式,散韻結合而自成流派;多段體的詩歌格律更有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字清新流暢,對話生動雋永,語言通俗質樸;寫人敘事多採取比喻手法,達到貼近生活的藝術效果,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流傳甚廣。對以後藏族詩歌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藏族文學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米拉日巴 圓寂
宋宣和五年(藏曆第二饒迥陰水兔年,1123年),米拉日巴被人毒害,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