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克希神廟全景圖

米娜克希神廟全景圖

在印度南部,從7世紀起始有石造的廟宇。這種廟宇的初期形制與北方的相似,只是附屬佛塔的輪廓,不是以曲線來表現,而是採用方錐形,象削掉了尖頂的金字塔,高高聳立。這種佛塔一般是從木構建築的多層樓閣中演變而來的。高高的多層塔也被解釋成是神降臨世間時所用的梯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娜克希神廟全景圖
  • 類別建築
  • 年代:公元17世紀
  • 規格:全長258米,寬222米
基本信息,名稱,類別,年代,規格,簡介,來歷,

基本信息

名稱

米娜克希神廟全景圖

類別

年代

公元17世紀

規格

此廟全長258米,寬222米。

簡介

公元10至17世紀,印度的帕拉瓦王朝覆滅,新的統治王朝由泰密爾人執政,那時作為印度教的聖地,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第二大城馬杜賴(Madurai)。它在4至11世紀時曾是潘地亞王國的首都,1311年初被德里的一個王朝攻占。1334年,當地總督又自立為王,宣布馬杜賴獨立。至1377~1378年間,又被維查耶納伽爾(Vijayanagar)王國吞併。城內就建有上述這種石廟與塔樓,它們在印度教神廟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各國遊人都願意來此瞻仰這些宏偉而壯麗的神廟建築。
它的建築樣式是:一、在廟的頂上建造塔門,這個塔門稱作瞿布羅(Gopura),是進廟的入口;二、神殿前面有柱廊或列柱廳,稱曼達波(Mandapa);三、殿堂本身,即所謂毗摩那,其上也建有上面所述的象截去了頂部的方形多層大塔。這幅圖上就是此種方形大塔的最典型的一座。 這座大塔屬於城內由米納克希神廟與濕婆神廟(Minaksi-Sundaresvara tempe)合稱的雙神廟內的一座塔門。此廟全長258米,寬222米,包括9座刻滿神像的塔門,這一座塔門是最高一座,達46米,外有許多神龕、亭閣、殿堂和騎樓。塔身上綴滿著繁雜的雕刻,圖上所示的是神廟南面的瞿布羅,建於17世紀,也屬於維查耶納伽爾時期的建築物。當然,塔門上爬滿的繁雜雕刻的藝術價值是不高的。另外,這種密密麻麻的裝飾雕像,都是被加以彩繪的,遠遠望去,使仰觀者感到眼花繚亂。在其他類似的神廟瞿布羅上也都是這樣冗繁的雕飾。
米娜克希神廟全景圖

來歷

在古代,這種塔門只有印度教徒始得入內。據泰米爾史詩《西拉帕蒂卡拉姆》所載述:女英雄甘納吉曾在潘地亞國王庫拉塞卡拉同意下興建了這座石廟,其後迭經廢興,現存廟宇及千柱殿。作為維查耶納伽爾王國時期的建築物,它已被視為達羅毗荼建築的代表作,而且是著名的朝拜聖地。 這些難以計數的塔門雕飾,表現的都是佛經中的諸神,或坐或站,各呈其態,大小不計,爬滿在層層塔龕周圍。塔門下有一座珠寶屋和一處大水池。有名的千柱殿就在此處。千餘根巨大石柱,都被雕刻成圖案不同而構思奇特的藝術品。在高大的廟殿大廳中央矗立著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大神像。馬杜賴一直是達羅毗荼文化的中心,曾有東方的雅典之稱。圖上是南面瞿布羅塔門,它使我們深感印度古代建築的宏偉性和建築與雕塑相結合的個性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