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塞斯大傳》一書由[德]約爾格·吉多·許爾斯曼所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米塞斯大傳
- 作者:[德]約爾格·吉多·許爾斯曼
- ISBN:9787552012910
- 頁數:829
- 定價:145元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8
- 裝幀:精裝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 [德]約爾格·吉多·許爾斯曼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副標題: The Last Knight of Liberalism
原作名: Mises
譯者: 黃華僑等
出版年: 2016-8
頁數: 829
定價: 145元
裝幀: 精裝
叢書:啟蒙文庫
ISBN: 9787552012910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副標題: The Last Knight of Liberalism
原作名: Mises
譯者: 黃華僑等
出版年: 2016-8
頁數: 829
定價: 145元
裝幀: 精裝
叢書:啟蒙文庫
ISBN: 9787552012910
內容簡介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20世紀重要的經濟學家、思想家,亞當·斯密之後對市場經濟理論貢獻最大的人。他的思想不合潮流,卻是矯正時代前進方向的指南。
《米塞斯大傳》詳細描述了米塞斯漫長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他的思想發展軌跡,以及與時代的碰撞。同時本書敘述了以米塞斯為中心的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發展歷程、歐洲和美國的經濟思想史,也生動呈現了米塞斯所經歷的時代的風雲變幻。可以從中窺見那個時代最顯耀的人物——門格爾、龐巴維克、維塞爾、熊彼特、羅賓斯、哈耶克、凱恩斯等傑出人物之間的思想交鋒和充滿戲劇性的人際交往。
偉大的生命成就精彩的傳記。本書學術性與可讀性俱佳,是目前最詳實,最受好評的米塞斯傳記。
作者簡介
約爾格·吉多·許爾斯曼,德國經濟學家,出生於 1966 年,現為法國昂熱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米塞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經濟學史、金融市場、貨幣理論、經濟學和宗教的關係等。著有《貨幣生產的倫理》《支配論批判》《貨幣競爭的邏輯》《秩序與混亂:經濟、政治及文化論文集》等著作,並在專業刊物上發表大量學術論文。
目錄
目錄
前言1
致謝1
第一部分青年時代
第一章家族之根3
第二章 學校時期17
維也納17
維也納猶太人20
學術中學22
奧匈帝國29
奧地利式的社會主義33
職業選擇37
第三章 維也納大學42
格林貝格的研討班45
軍隊服役與父親之死49
菲利波維希的研討會50
一位經濟學家的誕生56
追隨大師59
第二部分奧地利學派
第四章 世紀末的經濟科學69
卡爾·門格爾:“經驗主義理論”的先驅69
德國背景下的門格爾著作76
方法論之爭78
奧地利學派和戈森學派81
奧地利學派的突破87
歐根·馮·龐巴維克89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94
約瑟夫·A.熊彼特99
第五章 早期職業生涯120
職業生涯的艱難伊始122
平行生活124
商會126
烏雲密布129
社會政策協會的維也納會議130
在商會的突破135
貨幣理論136
第六章 貨幣著作144
貨幣的本質146
價值理論與貨幣理論的整合150
維塞爾的貨幣理論151
米塞斯的貨幣價值理論156
貨幣不是中性的:康蒂永效應158
匯率的決定:購買力理論159
部分準備金銀行和商業周期162
第三部分官員、紳士、學者
第七章 世界大戰175
初入戰場175
家鄉前線181
重返前線185
新生189
最後的任務191
第八章 民族、國家與經濟202
移民、民族雜居和現代帝國主義203
功效主義的社會分析206
德國社會主義在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的錯誤208
語言社群的政治經濟學210
第九章 1919年219
新的戰場220
戰後社會主義和無政府幽靈222
後政府危機時代229
通往健全貨幣232
維也納的學術圈子237
第十章 哥白尼式轉變249
論證251
思想背景255
勝利260
未竟的革命事業264
第十一章 關於社會主義的專著273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優越性274
民主制的功效主義論證275
家庭政治經濟學277
經濟計算問題的意義280
道德風險:社會主義的另一死敵282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的軟弱和妥協283
協作法則284
壟斷理論287
基督教倫理與市場經濟之辯290
社會主義等於毀滅主義293
第四部分盛年米塞斯
第十二章 全新的開始303
哈耶克與理賠局304
反通貨膨脹的鬥爭306
研討會308
維塞爾的長久陰影310
倫敦經濟學院的聯繫317
金匯兌本位制的出現319
惡性通貨膨脹、通貨競爭和貨幣改革323
重新思考貨幣與信用理論329
德國經濟學家回歸古典自由主義331
地平線上的一線曙光334
第十三章 政治哲學體系350
干預主義理論的雛形351
“反馬克思主義”批判353
新自由派批判357
經濟科學的轉型360
自由主義366
第十四章 巔峰375
1926年之行375
商業周期研究所378
面對金匯兌本位制襲擊的奧地利政治380
自由貿易、貨幣穩定和周期政策382
新的理論家們384
重新思考價值理論386
走向新的社會科學認識論390
個人的繁榮—蕭條393
第十五章 危機404
大蕭條的原因406
倫敦助理413
回歸外匯管制419
《社會主義》第二版424
社會政策協會德勒斯登會議427
經濟理論的完成430
維也納的暮光435
第五部分米塞斯在日內瓦
第十六章 日內瓦歲月455
高級國際關係學院456
學院生活458
疏遠昔日盟友462
米塞斯和新自由派467
人民陣線469
深刻轉變472
瓦爾特·李普曼大會478
針對戰後的計畫481
逃離歐洲484
第十七章 一部經濟學著作504
思想體系概述504
反心理主義507
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是理性的508
均衡、利潤與虧損、企業家精神510
消費者主權和利息511
重寫商業周期理論514
社會主義經濟計算之爭的最新進展515
純粹現金餘額方法517
第六部分米塞斯在美國
第十八章流亡紐約525
抵達紐約525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529
黑暗時期和新的計畫530
在墨西哥的六周537
奧地利國家委員會539
新朋友542
美國公民548
第十九章一場運動的誕生560
自由至上主義的萌芽561
紐約大學的長期訪問564
倫納德·里德和經濟教育基金會566
弗雷德里克·尼邁耶568
米塞斯與美國自由至上主義之爭570
計畫造就混亂573
朝聖山會議574
籌備反革命行動579
德國的新自由主義政變580
紐約人583
第二十章 《人的行為》及其影響592
前言1
致謝1
第一部分青年時代
第一章家族之根3
第二章 學校時期17
維也納17
維也納猶太人20
學術中學22
奧匈帝國29
奧地利式的社會主義33
職業選擇37
第三章 維也納大學42
格林貝格的研討班45
軍隊服役與父親之死49
菲利波維希的研討會50
一位經濟學家的誕生56
追隨大師59
第二部分奧地利學派
第四章 世紀末的經濟科學69
卡爾·門格爾:“經驗主義理論”的先驅69
德國背景下的門格爾著作76
方法論之爭78
奧地利學派和戈森學派81
奧地利學派的突破87
歐根·馮·龐巴維克89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94
約瑟夫·A.熊彼特99
第五章 早期職業生涯120
職業生涯的艱難伊始122
平行生活124
商會126
烏雲密布129
社會政策協會的維也納會議130
在商會的突破135
貨幣理論136
第六章 貨幣著作144
貨幣的本質146
價值理論與貨幣理論的整合150
維塞爾的貨幣理論151
米塞斯的貨幣價值理論156
貨幣不是中性的:康蒂永效應158
匯率的決定:購買力理論159
部分準備金銀行和商業周期162
第三部分官員、紳士、學者
第七章 世界大戰175
初入戰場175
家鄉前線181
重返前線185
新生189
最後的任務191
第八章 民族、國家與經濟202
移民、民族雜居和現代帝國主義203
功效主義的社會分析206
德國社會主義在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的錯誤208
語言社群的政治經濟學210
第九章 1919年219
新的戰場220
戰後社會主義和無政府幽靈222
後政府危機時代229
通往健全貨幣232
維也納的學術圈子237
第十章 哥白尼式轉變249
論證251
思想背景255
勝利260
未竟的革命事業264
第十一章 關於社會主義的專著273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優越性274
民主制的功效主義論證275
家庭政治經濟學277
經濟計算問題的意義280
道德風險:社會主義的另一死敵282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的軟弱和妥協283
協作法則284
壟斷理論287
基督教倫理與市場經濟之辯290
社會主義等於毀滅主義293
第四部分盛年米塞斯
第十二章 全新的開始303
哈耶克與理賠局304
反通貨膨脹的鬥爭306
研討會308
維塞爾的長久陰影310
倫敦經濟學院的聯繫317
金匯兌本位制的出現319
惡性通貨膨脹、通貨競爭和貨幣改革323
重新思考貨幣與信用理論329
德國經濟學家回歸古典自由主義331
地平線上的一線曙光334
第十三章 政治哲學體系350
干預主義理論的雛形351
“反馬克思主義”批判353
新自由派批判357
經濟科學的轉型360
自由主義366
第十四章 巔峰375
1926年之行375
商業周期研究所378
面對金匯兌本位制襲擊的奧地利政治380
自由貿易、貨幣穩定和周期政策382
新的理論家們384
重新思考價值理論386
走向新的社會科學認識論390
個人的繁榮—蕭條393
第十五章 危機404
大蕭條的原因406
倫敦助理413
回歸外匯管制419
《社會主義》第二版424
社會政策協會德勒斯登會議427
經濟理論的完成430
維也納的暮光435
第五部分米塞斯在日內瓦
第十六章 日內瓦歲月455
高級國際關係學院456
學院生活458
疏遠昔日盟友462
米塞斯和新自由派467
人民陣線469
深刻轉變472
瓦爾特·李普曼大會478
針對戰後的計畫481
逃離歐洲484
第十七章 一部經濟學著作504
思想體系概述504
反心理主義507
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是理性的508
均衡、利潤與虧損、企業家精神510
消費者主權和利息511
重寫商業周期理論514
社會主義經濟計算之爭的最新進展515
純粹現金餘額方法517
第六部分米塞斯在美國
第十八章流亡紐約525
抵達紐約525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529
黑暗時期和新的計畫530
在墨西哥的六周537
奧地利國家委員會539
新朋友542
美國公民548
第十九章一場運動的誕生560
自由至上主義的萌芽561
紐約大學的長期訪問564
倫納德·里德和經濟教育基金會566
弗雷德里克·尼邁耶568
米塞斯與美國自由至上主義之爭570
計畫造就混亂573
朝聖山會議574
籌備反革命行動579
德國的新自由主義政變580
紐約人583
第二十章 《人的行為》及其影響592
第一反應593
米塞斯主義者597
演講和論文600
《自由人》雜誌602
尼邁耶的關係608
美國版《貨幣與信用原理》611
幕後推手和巡迴學者613
紐約的學術圈子615
一本米塞斯主義專著619
森霍爾茨在格羅夫市城市學院623
第二十一章 資本主義的認識論問題635
一言以蔽之637
科學及進行有益爭執的文化640
大眾民主社會的英雄643
歷史研究648
反資本主義心境653
重新思考基督教信仰654
第二十二章 運動的破裂661
保守主義運動和自由至上主義的殘存者663
巴斯夏小組的解體666
對抗新自由主義670
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歲月679
最後的寫作681
與無政府主義者的最後交鋒684
與貨幣主義者的最後交鋒688
最後的榮譽690
結語702
譯後記707
參考文獻709
名稱索引741
主題索引768
米塞斯主義者597
演講和論文600
《自由人》雜誌602
尼邁耶的關係608
美國版《貨幣與信用原理》611
幕後推手和巡迴學者613
紐約的學術圈子615
一本米塞斯主義專著619
森霍爾茨在格羅夫市城市學院623
第二十一章 資本主義的認識論問題635
一言以蔽之637
科學及進行有益爭執的文化640
大眾民主社會的英雄643
歷史研究648
反資本主義心境653
重新思考基督教信仰654
第二十二章 運動的破裂661
保守主義運動和自由至上主義的殘存者663
巴斯夏小組的解體666
對抗新自由主義670
第二十三章 最後的歲月679
最後的寫作681
與無政府主義者的最後交鋒684
與貨幣主義者的最後交鋒688
最後的榮譽690
結語702
譯後記707
參考文獻709
名稱索引741
主題索引768
叢書信息
啟蒙文庫 (共11冊), 這套叢書還有 《米塞斯回憶錄》,《人的行為》,《甘地自傳》,《德克勒克回憶錄》,《德克勒克與曼德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