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 生於1952年的阿乾折,他小時候學了很多樂器,直到13歲,他在莫斯科中央音樂學院於提馬金門下專心的學習鋼琴,後來則從1974年起開始待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在弗列爾與弗拉先科門下習琴。在1978年,他獲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賽的首獎,而他的第一張唱片則是灌錄地自己改編自柴可夫斯基與謝德林的作品,很久之前他就發覺指揮能夠讓他的藝術觀念更為完整,而他和當時的蘇聯總理戈巴契夫有很好的關係,因此在戈氏的承諾下,1989年建立了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
  • 出生日期:1957年4月14日
  • 主要成就:1989年建立了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 籍貫:俄國阿甘
  • 職業:藝術
個人生平,作品評價,個人評價,個人影響,

個人生平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MikhailVasilievichPletnev,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Плетнев)1957年4月14日出生於俄國阿甘折(Arkhangelsk),雙親均為音樂家,從小便展露不凡的音樂天分。13歲時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MoscowConservatory),在名師弗利爾(YakovFlier)與弗拉先科(LevVlasenko)門下學習。1978年,年僅21歲的普雷特涅夫在第六屆柴科夫斯基大賽中贏得金牌,讓之前已受蘇聯樂界矚目的他,進一步受到國際樂界的注意與肯定。 普雷特涅夫與戈巴契夫間的友誼讓他有機會在1990年的歷史性時刻實現多年的夢想,創辦一個完全獨立於政府管轄的管弦樂團。在普雷特涅夫聲名以及他對未來俄羅斯表演事業型態的眼光吸引下,許多俄羅斯一流的音樂家加入,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於是誕生。從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創辦開始,普雷特涅夫一直擔任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並把樂團帶入世界一流樂團的領域。當普雷特涅夫把指揮事業全力集中在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時,他也經常應該擔任愛樂管弦樂團、倫敦交響樂團、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與洛杉磯交響樂團等一流樂團的客席指揮。從1999年9月起,普雷特涅夫成為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榮譽指揮,並繼續與該團在俄國、世界各地合作與錄製唱片。
確立當代最傑出的鋼琴家之一的地位後,普雷特涅夫繼續定期在歐洲各大重要音樂重鎮與音樂節,及亞洲、俄羅斯等地擔任獨奏與舉辦獨奏會。過去他曾以指揮家身份,帶領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在美國各地演出。而在千禧年裡,普雷特涅夫將以鋼琴家的身份回到美國,2000年11月在芝加哥、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獨奏會,接著會與克里夫蘭交響樂團及史拉特金、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併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
普雷特涅夫還與史畢瓦科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在2001年赴美合作慶祝樂團創辦十周年系列音樂會。普雷特涅夫曾經與海汀克、夏伊桑德林、肯特長野、葛濟耶夫、賈維布隆斯泰特及舊金山交響樂團、馬捷爾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提勒曼及以色列愛樂、加提與羅馬聖塞西利亞音樂院管弦樂團、培希克與捷克愛樂、朱里尼和歐洲室內樂團合作,並與阿巴多柏林愛樂在1997年柏林愛樂除夕音樂會中攜手合作。普雷特涅夫定期受邀與愛樂管弦樂合作,並在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下,於1997年除夕音樂會、2000年在柏林愛樂廳舉行的著名“歐洲音樂會”上合作,透過電視向全世界轉播。普雷特涅夫是愛樂管弦樂團定期合作的客座音樂家,一九九九年在皇家節慶廳與史拉特金、阿胥肯納吉合作,2000年5月與該團合作得到極度好評的柴科夫斯基鋼琴與管弦樂團作品全集音樂會。
普雷特涅夫的錄音音樂會演出曲目非常廣泛,他為鋼琴所改編柴科夫斯基《胡桃鉗》與《睡美人》鋼琴組曲(這兩部作品也都留有管弦樂錄音)以及柴科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季節》在1998年被選入飛利浦出版的首批“20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中;史卡拉第鍵盤奏鳴曲集(EMI-VirginClassics)則得到1996年留聲機唱片大獎。英國BBC音樂雜誌稱這套專輯“鋼琴演奏極為傑出……這套唱片無疑已能確立普雷特涅夫是所知中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普雷特涅夫於1997年發行在DG的第一張鋼琴獨奏專輯時,著名樂評人凱澤(JoachimKaiser)表示:“普雷特涅夫對蕭邦的不凡詮釋令人驚訝到近乎震驚……這是本年度最佳專輯”普雷特涅夫的獨奏專輯“向拉赫曼尼諾夫致敬”是1998年在拉赫曼尼諾夫位於瑞士的別墅中,以作曲家所有的史坦威錄製而成。這個事件以及普雷特涅夫與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所詮釋的拉赫曼尼諾夫,被收入在帕爾馬(TonyPalmer)的紀錄片“拉赫曼尼諾夫—回憶”(NVCArts)中。接下來得到高度評價的專輯是由DG在1998年所發行的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與《但丁》奏鳴曲。普雷特涅夫的錄音還有極富想像力與創造性的C·P·E·巴赫鍵盤樂器奏鳴曲集、葛利格鋼琴作品集(包括世界首度錄音、七首賦格)。

作品評價

往前溯源,再看看普雷特涅夫這個人,這位以懸殊差距贏得1978年國際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的勝利者,舉手投足之間並未露出一般藝術家蓄長發、身著奇裝的古怪氣息,期望看到這種典型的人恐怕要失望了。當普雷特涅夫步上舞台,我們看到一個冷酷嚴峻、泰然自若而專注地將眼前任務完成的人,用最實際的方式演奏:不管是開始的鞠躬或是結尾的掌聲,他始終用最簡潔的方式與聽眾交流。地呈現的是藝術個體在社會主義體制下,受到整個系統的隱密控制:不能反應喜怒哀樂的感受,也不能借著音樂表達個人的情感,不難歸納出普雷特涅夫因為整個大環境的限制,不得不“演練”他的專業:無庸置疑地,所有公開的會面及談話,也全被蒙在意識型態簾幕的背後。我們拿獲得1974年國際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的加里洛夫與他相比,他顯然像是個不易親近的戰略者;而加里洛夫則像是個燃了血的戰士,在他的演奏里到處聽得到夾雜各種極端個性的激烈撞合;下台時.普雷特涅夫一副趾高氣晶且滴汗不流的模樣:加里洛夫則是精疲力盡卻也玩得痛快。隨便一眼也認得出他們兩位在他們專精領域裡不同的音樂張力,但普雷特涅夫的部份都是經過冷靜算計的,如此能將他的音樂效果推至一種嶄新而獨立的次元。在組織完美的技巧、對困難樂句的掌握與旋律對位的冷靜分析之外,他擁有對音樂的一股熱情,這部分來得更是渾然天成,因為它不用經過裝飾
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作品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作品
普雷特涅夫並不改寫,而是精準地描繪出音樂本質,他精準而冷冽地檢視主題旋律結構的面面觀,在時間上達到天衣無縫的密合:不僅如此,他結合不同輪廓,加上聽覺的立體感,使得聽者也能夠享受到對作品結構的一番巡禮。這也正是讓我們感受到音樂動盪之處:他理性的架構、對整體的測量,轉化成純粹的熱情,如同在冰原上燃起熊熊巨火。這有點像顧爾德在他重實驗性質的巴哈作品,例如《平均律》與晚期的《郭德堡變奏曲》里,以完全令人不自在、甚至是不安的方式,達到音樂的精華。普雷特涅夫的莊嚴與謙遜,表現出音樂的透明,再以專注於想像力的流暢、毫不失誤的合弦與直達音樂中心的意念,結合出熱力四射的成品。也將焦點放在音樂本身,為了就是使其散發活力,不管在音樂廳或是唱片裡,都能將它變為主體,所謂人們熱切地討論“詮釋即為再創造的開始”,它牽涉到讀譜的正確性、完全服從作曲家意願、以及按照譜上的記號表現,同時心裡儘可能曉通相關的音樂史或美學知識、如此不斷累積,演奏者在詮釋上才能浮現新穎的自由度,即使是柴可夫斯基利用氣候相對應地表達情感的《四季》組曲里,普雷特涅夫的自製與冷酷,是他詮釋時展現Z由度的先決條件,同樣的狀況到了二流鋼琴家手中便會流於任性。
他的演奏特質,明顯可以在柴可夫斯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里發現,聽起來因此少掉樂曲中某些雜亂的蔓延與喧噪的部分。這並不是說他必須為了這首聽眾接受度較抵的曲子裡負責些什麼,在柴氏三首鋼琴協奏曲里,《第一號》已經成為通往大師的必備曲目,其中含有最好的曲調,指的是有電影配樂或民謠手法的生動;而《第二號》難在還得流轉於強烈的莊嚴、似芭蕃的嬉遊曲與室內樂式的親昵之間。普雷特涅夫將這些冗長的樂句予以伸縮自如的活力,持績燦爛的和弦延伸出清新的氣息,不只在幾個小節而已,整首作品呈現了如呼吸般的韻律感與平衡度。即使是第一樂章的裝飾奏,也並未出現比例不均的危險。他知道如何從複雜的和聲結構里,帶出音樂的訊息,同時完滿地表達抒情的美感,即使在發揮高度技巧的段落也能保證如此。多虧超凡的技巧與巨觀的審視,即使在慢板段落,他都能抓住音樂張力的弧線,精細微妙的強調分節音、調性記號與槳句的轉折,直到樂句的終點。

個人評價

雷特涅夫是個多才多藝的音樂家,在過去幾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成為優異的國際指揮家,也自己建立了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顯示了他不畏艱難的熱情與決心。這方面他和匈牙利鋼琴家柯西斯互相激盪,柯西斯在幾年前設立布達佩斯節慶交響樂團,和指揮伊凡.費雪合作推廣匈牙利音樂。如此的衝擊對於藝術團體,尤其是缺乏排練時間與集體官僚心態的大樂團來說,有很大的好處。身為鋼琴家的普雷特涅夫,不管是現場演奏會或是唱片目錄,他的寶藏一樣令人目眩,總結其詮釋在許多視野上,他都是個特殊主義者。他最近為DG錄製的唱片顯現他在蕭邦方面的唯美主義,極盡冒險展現出色調與氣氛的極端性,就如同不間斷地分析貝多芬作品裡,最富細緻音樂價值的小曲及變奏曲集,和普羅高菲夫里端莊的戲刻變化,在技巧上總能平衡地掌握每首曲子的特殊之處。與其稱之為特殊主義,說他會認真看待他所演奏過的曲目遠比較正確點。此外,在準備階段和演奏的霎時,作曲家與作品間的交流正是他所關注的。有時候您會發現有些演奏者在事前聲稱自己對演奏的內容十分了解,但在演奏當時卻轉而追求自我的表現,放棄真正能達到完美的境界,這在普雷特涅夫的演奏會上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柴可夫斯基演奏家:以往柴可夫斯基許多鋼琴小品都被誤以為是感性的沙龍音樂,這並非因為演奏者缺乏對音樂本質的領會,而是因為被情緒化地、技巧不足地演奏所致。普雷特涅夫將其中每個小段落視為小宇宙,將之平衡在具像幻影與徘徊於不可知之間。他把柴可夫斯基胡桃鉗》與《睡美人》的部分樂段改編為鋼琴版,也同樣蘊含這種張力,當他在柴可夫斯基大賽獲勝後不久所錄下的《胡桃鉗》選曲,其中活潑的進行曲旋律,與引起快意的華爾茲節奏,在1970年代後期曾引起不小的騷動;十年後的《睡美人》選曲依然如此。我們不應該將之視為獨立的作曲,而是一個借著十指傳達整個樂團份量的鋼琴濃縮版。同樣地,在這裡有著無比的綜合性、聰穎的組織能力、在莊嚴之際展現高度情感,與強烈的旋律。能夠控制演奏時的冷靜,最後將芭蕾世界的故事轉由鋼琴娓娓道出,這是具有舞蹈藝術鋼琴家才做得到的事。

個人影響

不管是鋼琴或是指揮,普雷特涅夫的錄音或是現場演出,都展現了也是一位優異的柴可夫斯基演繹者。身為鋼琴家的敏銳分析能豐富地在指揮時能看透整個作品,而身為指揮家的他則能幫助地在演奏鋼琴時展現管弦樂般的色彩。 在許多方面,普雷特涅夫的獨特藝術面貌,在近代鋼琴史土占有特殊的地位,他是一位接受嚴謹的訓練與準備之後,能在彈奏霎時毫不保留地展現主觀意識的演奏者。不同於其它音樂家,他挾著近乎冷酷的從容,迫使我們同意他富原創力的觀點,即使人們早已認同其它詮釋模式。在精準分析與熱力沸騰之間,他能在演奏質量上帶來充滿魅力的邏輯性,產生獨特的聲響:而作品本身則以最美好的感覺,散發其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