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蘭主義

米勒蘭主義,又稱內閣主義。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工人運動中的一種右傾機會主義思潮。因法國獨立社會黨人米勒蘭參加資產階級政府而得名。1899年米勒蘭未經黨的同意,以“挽救共和國和維護社會主義利益”為藉口,參加資產階級政府,擔任工商部長,成為國際共運史上第一個在資產階級政府中擔任部長的社會黨人。米勒蘭主義集中表現在1896年他提出的改良主義的《聖芒德綱領》中,宣稱:“要說明社會主義的綱領,舉出以下三個必不可少的要點就夠了:國家進行干預,使各種形式的生產和交換手段按其成熟到可為社會所占有的程度,逐步從資本主義所有轉變為國家所有;通過普選獲得國家權力;勞動者的國際協調。”他認為社會黨人只要在選舉產生的各種機關中爭得多數,就能夠“從經濟上、政治上解放全人類”。他企圖求助於普選制和全民投票來奪取國家政權,而不必訴諸於暴力革命;主張通過加入資產階級政府的辦法,“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他宣稱:“讓我們拿起勇氣,把我們叫做改良主義者。”這一思潮竭力主張以合法的、和平的議會鬥爭,以所謂勞資合作、階級調和,並通過頒行工人養老金法案、限制工作日法案、調解勞資糾紛法案,成立合作社以及勞動介紹所等一系列社會改良措施,來取得國家政權。它是“實踐的伯恩施坦主義”,是“運用修正主義政治策略的最大嘗試”。米勒蘭主義的危害性在於用微小的社會改良的諾言來誘騙無產階級離開社會主義革命。由於在第二國際中未受到應有的批判和制裁,以致第二國際各國機會主義首領加入資產階級政府的行為,成為一種國際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