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掌村(山東曲阜縣吳村鎮簸箕掌村)

簸箕掌村(山東曲阜縣吳村鎮簸箕掌村)

簸箕掌村位於曲阜市吳村鎮北,距市中心約40里路。村子三面環山,為遊覽九仙山的必經之路。現在為民俗村,有農家樂,自采果園。清雍正年間,張、段、李、顏、孔等姓貧民來此墾荒種地,居此立村。因置於三面環山狀似簸箕,故名。《續修曲阜縣誌》載:“峪口鄉、簸箕掌”。新中國成立後,各個墾荒的小居落聚集在一起,成為現在的簸箕掌村。村目前有四個大隊,分南北兩個新村。村總面積1530畝,山林面積500畝,耕地面積700畝,村莊占地面積330畝。地多梯田,依地形而開闢田地。村北有群山,山北有山,山廊之間有幾個小村。村西山為陵園,山西有村名為桌球村,以鐵鑿石之聲為名,現更名為平安寨,該村距九仙山最近。南有東嶺村,東越隴有石泉莊村和韋莊村,東北隔山有大西莊村,北隔山有丁莊、郁莊村,顏家嶺。西北隔山有紅山子,王林村(現更名為會泉峪)。簸箕掌村及其周邊地區多有古蹟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簸箕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濟寧市曲阜縣吳村鎮
  • 電話區號:0537
  • 郵政區碼:273100
  • 地理位置:曲阜市北部的吳村鎮北
  • 面積:總面積1530畝
  • 人口:761
  • 方言:魯西南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九仙山,烈士紀念碑,九仙山地質文化公園,百陵園,鹿文化園
  • 火車站:曲阜火車站
  • 車牌代碼:魯H
簸箕掌村,居聖城北四十里,以地形為名,立村逾百年,今為民俗村。是村也,三面環山,唯南面無山,而有一塘,為風水寶地。西北之山最高,次之北山,再次之西山,又次之東北之山,東山最卑。山北有山,有數村散列于山廊。
簸箕掌村
是村也,分南北兩村,其間有大壑,夏秋多水。村西北隅有大楊山,大楊山西依九仙山。九仙山,古名為甑山,鄉人常作九山。是山也,傳為九仙女所遺之配飾所化。是山為眾山所拱,有北斗帝王之相。山陰臨絕壁,鄉人謂之大陡崖,亦有二陡崖。崖上有草,其名為珍珍,其花黃而可食,其味鮮如肉。崖下有灌木,其實澀而酸,鄉人稱吃李子。伏雨之後,迷霧繚繞,幼時常隨人采之。今已難覓其蹤矣。山陰多松,山陽多橡、槐。九山有清時古蹟。有碑刻,歷劫已毀,今為泥粘者,上有楷書,其跡猶可辨。
簸箕掌村
簸箕掌村
簸箕掌村
九山及大楊山南有東嶺山,有抗日遺蹟。東嶺山西多墓,鄉人稱之為林。山西多穴,或疊洞如樓,或星布於林下。洞有深淺大小,或有水,或已涸。山陽有烈士紀念祠,上有紀念碑,高逾三十米,下有展廳與慢城車場。山下有丘,今有陵園,名為九仙山百陵園。是丘也,鄉人稱土山子,原有梯田,多有棗、梨、柿、柤,廿年前有溪,多有鳥、兔、獾,今已絕跡矣。唯有池蓄水於東,多漏水,雨多則見水,旱則涸,不足以養魚。塘東有民居,今多遷於兩新村。臨大道有養老院,未竣工。養老院北為村委會,有廣場,鄉人夜舞焉。北臨大石,狀若香爐,鄉人稱香爐子。有石門對峙其巔,鄉人覆以草木,乘涼其間,涼風習習,品茗而神遊,怡然若仙人。有天然滑梯,幼時常嬉焉。其南有泉,水甘醴,聞名遐邇,鄉人喜汲水焉,以泉瀹茶。
簸箕掌村
是村也,北枕無名山,山有異石,有雙巨石對峙其巔,石間有樹,名門閂石,傳為仙界之門。又有鴨子石,牧者避雨焉。山下有池蓄水。東北之山原為採石場,現存石塘,塘內有日月潭,避雨之石屋,有銅模以現匠人採石之狀。山頂有奇石,傳為靈猴所化。是猴也,因喜食奇異果而名為奇異。奇異因偷窺九仙女沐浴,而變作石猴,石猴今猶西拜九仙山。山麓今有論語碑苑。其東經年採石,今已空矣。山之東北有莊園,以綠色養生為名。山後有貔狐澗、石佛山。東山者,實為隴也。山南有澤,鄉人多引水灌地。丙申(2016)年,鄉人掘塘土架橋。是橋也,如白練凌波,鉤連兩村,為村一亮景。塘南有大壑,鄉人謂之魚家溝。是壑也,多魚蝦。有淵焉,為村至卑處。是淵也,大旱不涸。尚憶壬午(2002)年,終歲未雨,是淵水亦降,其深猶十米許。
簸箕掌村
崇山之麓有大道,其名為仙石大道。是道也,東極梨園,通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極葫蘆套,其東有大湖,是為梁三十。其北有龍尾莊,有天池,九女堂,鳳凰城。龍尾莊東有紅山子,紅山子北有王林,有安丘王陵,蘆斗寺。
村有大井凡三,北村兩井,村間亦有一井。村間之井多穢物,今已廢,唯以北村之井為飲。南村有水樓,高十餘米,建於文革,今已廢,遺為村標。丁丑(1997)年通柏油路,及今已歷兩修,現為水泥路。今有李、張、段、顏、孔、魏、田,王諸姓氏,皆遷於異鄉,李姓一支遷於李家窪,清末天祖墾荒於九山之陽,土山之西,後遷於土山東,歸於簸箕掌。
簸箕掌村(山東曲阜縣吳村鎮簸箕掌村)
鄉人皆拜九山老母。九山老母,鄉人謂之九山老奶奶,傳為泰山碧霞元君之妹,或謂之碧霞元君也。正月初一,鄉人喜上早香,鳴首竹,以圖大吉。陰曆三月初三有廟會,歷旬余,時商賈雲集,摩肩接踵,蜩螗沸羹,鄉人亦貨飲食土產。有棚戲於麓,觀者如潮。丁丑(1997年)年大興土木,環山之鄉人皆為征,壯者負石木,婦孺皆負沙背水,卒有今日之九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