簣草,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短葉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的根或全草。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具有清熱涼血,利尿之功效。常用於風火牙痛,吐血,尿血,白帶,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簣草
- 別稱:蒲草、鹹水草、野席草、席草仔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莎草目
- 科:莎草科
- 屬:莎草屬
- 種:短葉茳芏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0-30g
- 毒性:無毒 《重慶草藥》
- 貯藏:貯藏於陰涼、乾燥、通風、潔淨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淡,性寒。
歸經
歸肝、心經。
功效
清熱涼血,利尿。
主治
風火牙痛,吐血,尿血,白帶,小便不利。
相關配伍
1、治火症牙痛:蒲草根、老虎姜、枸樹根、狗地芽根各30g,龍膽草60g。水煎燉豬蹄子,內服。(《重慶草藥》)
2、治白帶:鮮鹹水草根(地下莖)500g,燉雞服。(《重慶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洗淨,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軟,切段(全草)或切片(根莖),乾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有長而木質化的匍匐根莖。稈直立,銳三棱形,平滑。基部有葉片l-2,長不足3cm,寬3-8mm,平展,葉鞘長,棕色。苞片3,葉狀,其中1片發達,托著花序。聚傘花序復出;穗狀花序鬆散,有小穗5-10;小穗線形,長5-10mm,寬約lmm,有10餘朵花,小穗軸具狹翅;鱗片排列疏鬆,長圓形,長約2mm,先端鈍,無短尖,背面紅棕色;雄蕊3,花葯線形,藥隔突出;花柱短,柱頭3,細長。小堅果狹長圓狀三棱形,與鱗片近等長,熟時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河旁、溝邊、近水處。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狀鑑別
全草長80-100cm。根莖長而木質化。稈銳三稜柱狀,表面平滑。基部具葉片1-2枚,展平後呈條形,長約3cm,寬3-8mm;葉鞘長,棕色,包裹莖基。苞片3,葉狀,短於花序。復出聚傘花序;穗狀花序鬆散,有小穗5-10。小堅果狹長圓狀三棱形,黑褐色,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重慶草藥》:“清火。治火症牙痛,白帶。”
2、《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涼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
3、《福建藥物志》:“清熱,利尿,解痙。主治小便不利、閉經、急驚風、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