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景山,三岔湖西北,龍泉山脈中段,與成都市雙流縣和眉山市仁壽縣接壤,海拔974米,是成都東西屏障龍泉山脈第二高峰。據說這裡自古便是蜀中勝地,有獨特自然風光和民間傳說:五條山嶺會聚主峰的奇觀“五龍朝丹景”、三國時期蜀國劉後主的“阿斗讀書台”、一樹三身的古柏(忠烈柏),附近還有三國虎將屯兵地“張飛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簡陽丹景山
- 位於:簡陽丹景鄉
- 海拔:1147米
- 距成都西北:50公里
概述,丹景山歷史,丹景山景觀群,
概述
丹景山歷史
丹景山是一個傳說頗多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三國遺蹟較多的地方,相傳該處為蜀後主劉禪讀書修學之地。主峰丹景山,如巨人般守護著天府名珠,相對於成都平原來說,該山如一幅神來之筆畫出的山水巨型畫。一峰高聳,眾山拱上,自古就是蜀中勝地。五條山嶺會聚主峰的奇觀“五龍朝丹景”、三國時期蜀國劉後主的“阿斗讀書台”、一樹三身的古柏(忠烈柏),同時附近還有三國虎將屯兵地“張飛營”(位於簡陽武廟爛田村和團堡村之間,與雙流縣太平鎮交界,屬龍泉山脈,海拔951.4米,山頂面積2平方公里。四周是岩,僅有一條小路上山,山頂地勢平坦) 等。不少畫家、書法家、作家、詩人在三岔湖留下讚頌的墨寶。
相傳三國時期,劉備坐鎮成都,蜀國猛將張飛率兵駐紮於此。龍泉山是成都的東方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當時,此地人煙稀少,莽林荒野,從川東到成都唯有一條小路,即在張飛營腳下。張飛在山峰上安營紮寨,扼咽喉控東路之兵,保成都為錦城之屏障。
丹景山景觀群
丹景山現有景點包括位於龍泉山脈第二高峰的佛教聖地“佛興寺”、“五龍朝丹景”、“仙姬送子石”、“千年銀杏”、“阿斗讀書台”、“勸學庵”、“張飛營”、“忠烈柏”、“阿斗罵黃荊”、“張飛頭像石刻群”、“垮龍山”等。
在張飛營東邊,現聳立一塊高3米,直徑2米的青色巨石,青石背靠西北,面向東南。整塊巨石,雕刻張飛頭像,暴眼圓睜,絡須滿腮,五官齊全。張飛的官帽至今還很完整。 在張飛營山頂峰,青石雕刻張飛三兄弟的石像,穿著軍人衣服。解放前,張飛山周圍的農民,每逢農曆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為張飛三兄弟點燈。張飛營山上凸了個包出來,叫鵝公包,張飛在此修了一個高15米,寬40平方米的“望火樓”三層高,張飛用於觀察山下的情況。張飛營山下面,有一座山叫錢盤坡,傳說張飛三兄弟打了勝仗後在此地分錢,這山上的錢盤許許多多,後人取名為錢盤坡。
牛角寨 ---- 牛角寨位於湖西仁壽縣高家鄉境,龍泉山脈尾段。在這裡的山岩上,有許許多多的摩崖石刻。有北山道場石刻,有千佛岩石刻,有大佛石刻等。這些石刻大多刻於唐代。其技藝之精湛,布局之嚴密,選題之考究,形象之逼真,無一不絕。特別是大佛石刻,更加完美。據考這尊大佛建造年代與樂山大佛同時。其造像技巧與形象和樂山大佛大體相似,據說兩佛同出一人,先刻牛角寨大佛,後鑿樂山大佛。
石洞溝 ---- 石洞溝位於原乾封古鎮,今董家埂鄉螞蝗堰村,在乾封廟的左後方離乾封廟有三里來地遠,因相傳明初一代道家兼武宗的張三豐住過的“三豐洞”在此而聞名。
摩岩石刻 ----三岔湖南面的朝陽寺和湖西牛角寨均有摩岩石刻。朝陽寺位於湖南面董家埂鄉深洞村,現存有依山摩岩造像370餘尊,整個石刻以聖水觀音和卦子岩最為稱奇。
石人路彩色鄉村長廊 伴隨著“成都—石盤—三岔—丹景山—雙流—成都”旅遊環線的建設,旅遊幹道沿線相繼建成拓普農業科技園區、賈家無公害水果園區、黑寶石李子園等具“鄉村旅遊”功能的現代農業生態園,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簡陽特色飲食及旅遊產品的展示將成為沿線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