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文書,書寫在簡牘上的公、私文書。其實物最早見於戰國時代,而秦漢時代的實物最為豐富。按其自身性質可劃分為書檄、律令、案錄、符券、簿籍、檢楬六大類。由於文書類簡牘占當前出土簡牘總數的四分之三強,因此構成了當前簡牘學研究的主體部分。內容涉及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層面,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珍貴的原始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簡牘文書
- 定義:書寫在簡牘上的公、私文書
簡牘文書,書寫在簡牘上的公、私文書。其實物最早見於戰國時代,而秦漢時代的實物最為豐富。按其自身性質可劃分為書檄、律令、案錄、符券、簿籍、檢楬六大類。由於文書類簡牘占當前出土簡牘總數的四分之三強,因此構成了當前簡牘學研究的主體部分。內容涉及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層面,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珍貴的原始材料。
簡牘文書,書寫在簡牘上的公、私文書。其實物最早見於戰國時代,而秦漢時代的實物最為豐富。按其自身性質可劃分為書檄、律令、案錄、符券、簿籍、檢楬六大類。由於文書類簡牘占當前出土簡牘總數的四分之三強,因此構成了當前簡牘學研究的...
1、古代書寫用的竹木片。亦泛指書寫用品。2、指文書;書籍;書簡。出處 《北史.卷四五.李元護傳》:頗覽文史,習於簡牘。例句 1、古代書寫用的竹木片。亦泛指書寫用品。《藝文類聚》卷五八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王充 於宅內門戶壚柱,各置筆硯簡牘,見事而作,著《論衡》八十五篇。” 晉 ...
漢簡,是指中國兩漢時代遺留下來的簡牘。早在北周時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區發現過漢竹簡書,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肅等地獲得過東漢簡。簡介 1906年,匈牙利人M.A.斯坦因在新疆民豐縣北部的尼雅遺址發現了少量漢簡。次年,他又在甘肅敦煌一帶的一些漢代邊塞遺址里發現了700多枚漢簡。這是近代初次發現的漢簡。此後陸續有新的...
(5)龍崗秦簡。1989年10月,湖北龍崗6號墓出土殘簡303枚、木牘1枚,簡文圖錄已出版。簡文為法律文書,木牘則記案例。其年代屬於秦代末年。(6)揚家山秦簡。1991年12月,湖北江陵揚家山135號墓出土竹簡75枚,材料尚未發表。據簡報介紹,簡文為遣冊,墓葬年代,上限為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的年代),下限不...
走馬樓簡牘的內容非常豐富,可暫分為符券類、簿籍類、書檄類、信札類和其他雜類(如名刺、禮單、封檢)等。從已釋讀的部分來看,主要是長沙郡和臨湘侯國(縣)的地方文書檔案,內容涉及賦稅、名籍、官府文書等。簡牘中的“吏民田家莂”是一種形制特殊的大木簡(見圖),內容為吳嘉禾四、五年臨湘一帶的佃田租...
此展品為西漢簡牘。竹質,有兩種不同的長度,呈雙面屋脊形狀,其上墨書兩行,屬於西漢武帝早期實用文書。字型為成熟的隸書,筆劃簡潔圓潤。現收藏於長沙簡牘博物館。展品介紹 竹質,有兩種不同的長度,其中長簡長45-46厘米,短簡長約23厘米,呈雙面屋脊形狀,其上墨書兩行,屬於西漢武帝早期實用文書。字型為成熟...
北大秦簡牘中有一篇與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嶽麓書院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文句近似的“為吏之道”,由此可見簡牘主人的身份應是地方官吏,但簡牘中沒有發現法律、行政文書,卻有大量涉及經濟生活的《算數書》,或許說明主人不是掌管刑獄司法的“文法吏”,而是主管土地賦稅的官吏。秦代厲行法制,崇尚事功,以...
《簡牘文書與漢代西北邊政》是一本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迎春。內容簡介 西北漢簡以簡牘文書為主體,文書和行政制度、邊政運作是西北師範大學簡牘學科長期關注的問題,曾湧現出大量優秀論著。本書收錄1963年以來西北師範大學師生撰寫的與“文書”“邊政”主題有關的簡牘學論文27篇,由文書研究、...
3號漢墓出土簡牘按內容可分為遣策、醫書、木楬三部分。遣策包含6件木牘和402枚竹簡。簡長27.5厘米,寬1厘米。簡文字數少則1字,多則24字。木牘大小不一,長度均在23~28.5厘米之間,寬度在2.2~6厘米之間。牘文少則25字,多則92字,其中一件木牘是軑侯家丞就隨葬物品寫給陰間官吏的放行文書,其餘5件木...
胡場漢墓簡牘 胡場漢墓簡牘,1980年出土於江蘇邗江胡場5號西漢墓。總計木牘13枚、木楬6枚、封檢7枚。木牘長約23厘米,寬3.5~3.7厘米,有6枚尚存字跡,內容有神靈名、記事日記、廣陵宮司空告土主文書及隨葬器物志等。木楬上端均為圓頭塗黑,下署食品名稱。封檢下端署各種糧食、布帛名稱。
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詞語釋義 基本解釋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詳細解釋 1.古代用以書寫、記事的竹片。《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晉荀勗《〈穆天子傳〉序》...
三國孫吳州中倉出運米文書木牘 三國孫吳州中倉出運米文書木牘,三國文物。此展品為三國簡牘。長24.5厘米,寬7.4厘米,厚0.5厘米,1996年長沙五一廣場走馬樓J22井窖出土。分三欄書寫。是一件州中倉吏領受各類租、稅、限米等統計數據的上報文書。現收藏於長沙簡牘博物館。
三國孫吳錄事掾潘琬文書木牘 三國孫吳錄事掾潘琬文書木牘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長沙簡牘博物館。此展品為三國簡牘。長25.2厘米,寬9.6厘米,厚0.9厘米,1996年長沙五一廣場走馬樓J22井窖出土。現存文8行。是官府對許迪個人犯罪行為核實的上報文書。現收藏於長沙簡牘博物館。
長沙走馬樓吳國簡牘的大量出土,曾被譽為是中國二十世紀一百項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所謂簡牘,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書寫材料,即按照一定的規格削製成的竹片或木片,窄的稱「簡」,寬的稱「牘」或「札」。無論宮廷還是民間,凡詔書、文書、書籍或簿記、書信等等,皆書於簡牘之上。三國時代,由於兵戎相見,戰亂...
三國孫吳上報文書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物。此展品為三國簡牘。長23.6厘米,寬3.4厘米,厚0.4厘米。木質,屬孫吳時期上報文書。1996年長沙走馬樓22號古井出土。該文書由倉吏潘慮向郡的長官匯報,詳細記載了州中倉倉吏郭勛、馬欽兩人十二月份接收百姓繳納八億錢準米的數量。現收藏於長沙簡牘博物館。
同時,益陽兔子山古井窖遺址由當時各級衙署設定,大多位於古城內的工作區域,離長沙市中心不遠,與五一廣場周邊古井窖等也有緊密的關聯,內容上或許可以與長沙等地出土的各種簡牘對讀,其龐大的數量亦有助於研究湖南簡牘文書群的體系特徵。圖書目錄 上冊 前言 凡例 彩色圖版 下冊 紅外線圖版 附錄 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
10月17日凌晨,在其中編號為22號的古井裡,出土了一大批簡牘。這批簡牘均為三國孫吳紀年簡牘,總數約17萬餘片,200餘萬字,其數量超過了以往中國各地出土簡牘的總和。這是20世紀繼殷商甲骨文、敦煌石窟文書、西北屯戍簡牘發現之後,中國文獻檔案方面的又一次重大發現,被評為中國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簡介 長沙...
《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是2006年4月1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書主要講述了長沙市東牌樓建築工地第七號古井發掘出土的東漢簡牘及所有文物。內容簡介 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2004年在東牌樓編號為7號和34號的古井中發現了426餘枚漢簡,其中有218寫有文字,其內容大致是官府文書、郵驛簽牌...
① 1951年長沙五里牌406號戰國墓,出土竹簡38枚, 這是楚簡的首次發現。②1959年甘肅磨嘴子6號東漢墓出土竹、木簡504枚,其中有《儀禮》469枚,這是在所發現的簡牘中現存第一部較完整的古書實物,在此以前發現的簡牘大多屬於文書、遣策,只有極少一部分古書,實物都蕩然無存。③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1號墓...
居延漢簡多是西北邊塞烽燧亭鄣的文書檔案,所以與軍事有關的簡牘可以說比比皆是。根據簡文記載考證,漢代的居延地區,為了軍事防禦設有兩都尉,即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其中肩水都尉府即為今大灣城遺址,都尉有都尉府,都尉府屬官有都尉丞、候、千人、司馬及其他僚屬,都尉駐地稱城,候官所在稱鄣。城尉下屬有司馬...
《李柏尺牘稿》是前涼簡牘資料中最為集中、內涵最為豐富的文書資料。文書的書法有筆畫帶有隸書的筆意,但已顯露出東晉流行的行書風貌。文書的出土,對研究行書發展的歷史具有很高參考價值。李柏所用書體, 為當時社會尚未定型的行書和今草合體書法。用筆飛動,中鋒為主, 方圓兼用, 分行布白, 參差錯落, 其中也還夾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