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篾竹窠
- 別名:竹絲
- 示例:籃、籮
- 類別:傳統工藝
概述,竹文化,相關信息,
概述
竹製品我知道除了常見的籃、籮之外還有令條、角墊、魚簍、黃鱔簍、竹榻、竹椅、豬欄、筷、筷籠、蓆子、樂器、匾、龍、風箏、鳥籠、燈等等。平湖人除了樂器和竹工藝品,其它多少都有一些。平湖竹器製作有一定的地域分工,比如新埭張玉觀以灶籃、毛豆匾著稱,聯豐吳家浜以元寶籃為主,張家浜以飯籮為主,聯豐九組以令條、角墊為主。
文化館張玉觀說當年劉伯溫曾想遷都嘉善大雲寺,等欽差一來,看到此地地勢低洼,頗不稱意,於是他們垂頭喪氣地回去了。一路上因為無力提刀,把刀把栓在腰上,刀頭倒拖在地上,以至刀掉在了聯豐一帶,他們也沒注意。而老百姓看到這失去了刀把的刀,又快又好,就拾起來用作劈篾刀了。所以當地流傳的劈篾刀都沒有刀把。
竹文化
竹子生長向南延伸,所以百姓在造屋之後,在屋後空地的最北面種上一棵竹子,若干年後就會長滿整個空地。種竹子在平湖稱“排竹園”。竹子在平湖主要有這么幾個品種:煙藍頭、烏樁頭、搖矛竹、港鐵頭、桃枝竹。一到春天農戶都會到竹園裡去挖“蘿蔔”(筍)。
一片毛竹一般可以劈十二層篾,平湖人說“劈十二坯”,手藝好的可以劈十四坯。劈篾還有“平篾”與“側篾”之分。
以前聯豐編竹成風,家家戶戶都以編竹謀生。人們空下來就聚在一起編竹器,無論男女。外地新嫁來的女子或做女婿的,過了三二個月還不會做竹器活,就會被大家所看不起,並且也少了大量與同村人交流的機會。後來人們又有了以竹刀做嫁妝的新習俗,平湖許多地方的竹匠都是這樣從鐘埭流出來的。今天我打電話給聯豐村書記,他說由於失去市場,聯豐做竹器活的人已經基本沒有了。
相關信息
竹師這一行當在聯豐沒有泥水、木匠那么多的規矩,不用拜師傅,一般都是家傳,也沒有男女之分。
人們稱做手藝活的人掙來的錢是“活來鈿”,只要動動手就會有錢進賬,而不用看老天臉色。
平湖還有一句方言“荒年餓不煞手藝人”。做竹活,聯豐人稱“倷生活”。開夜工做竹器稱“開夜竹”。
年初一這一天上午,竹師“停刀”,是不動刀的。
開始編竹器時常用六根篾搭在一起做成中心,稱之為“六搭頭”,也有“八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