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墓記》有可能詳細記錄了南昌西漢大墓建造的過程,將為揭開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準確的依據。據了解,在漢代墓葬中出土此類竹簡,或屬首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築墓記
- 出土地點:南昌西漢大墓
- 發現時間:2015年12月19日
- 記錄內容:可能詳細記錄了南昌西漢大墓建造的過程
12月19日,記者從考古現場最新了解到,此前在主墓出土的竹簡中發現了一篇《築墓記》,有可能詳細記錄了南昌西漢大墓建造的過程,將為揭開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準確的依據。據了解,在漢代墓葬中出土此類竹簡,或屬首次。
竹簡中發現一篇《築墓記》
此前,南昌西漢大墓主墓的藏閣中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片木牘。目前,文物保護專家正在加緊清理,已成功剝離竹簡2000多枚。
昨日,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向記者透露,在出土的大批竹簡中,發現了一篇《築墓記》,裡面可能詳細記錄了南昌西漢大墓的建造過程,也可能記錄的是別的墓。“目前文字還連不起來。”
專家介紹,《築墓記》是一篇文學作品,像《離騷》一樣,什麼什麼兮,可以唱的。從初步了解的信息來看,裡面寫了棺的形狀、棺周圍的裝飾,是寫實性的。“我們還要請古文專家進行準確釋讀,將成為下一步清理、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據。”信立祥說。
此類竹簡或是首次出土
究竟什麼是《築墓記》?記者諮詢了多位考古專家,均稱在西漢墓葬中首次發現這樣的記載,以前從未見過。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介紹,東漢中後期,墓葬中流行“買地券”、“鎮墓文”隨葬文字材料,這種象徵性的證券,放在墓內意在保證死者對墓地的所有權,不可侵犯。
“買地券”的用材也因時代不同而有變化,東漢時仿簡策之形,多刻於長條形鉛板上,也有用玉板或陶柱的。三國、西晉開始,多刻於磚上。總的來說,唐以前以長條形鉛錫合金質地為主,五代、宋時期以木質為主,宋以後以方形磚、石質為主。從南朝到明清,“買地券”的形制、大小和墓誌相像,有的甚至還帶蓋。“買地券”多放於墓室內,也有放在甬道或近墓門之處的。“買地券”的出現和使用,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和土地買賣的盛行。
不過,專家組副組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長張仲立認為,南昌西漢大墓中出土的《築墓記》,與“買地券”等隨葬文字材料不同,因為這個墓地本來就是當時海昏侯國的封地,不存在買賣之說。
由於竹簡保存不太理想,目前只認出部分文字,裡面的內容也比較含糊,還有待進一步識讀,才能判斷該竹簡的用途和價值。據了解,這個過程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文獻釋讀工作即將展開
專家介紹,目前大致可以判定,此次出土的木牘,內容應是海昏侯及其夫人分別寫給皇帝和皇太后奏摺的副本。根據以前高等級墓葬中出土的文書來看,這些竹簡有可能包含了多種古代文獻,如醫術、農書等等。
針對竹簡和木牘,專門成立了兩個課題組,一個是科學保護課題組,由知名漆木器保護專家吳順清任組長,對這些簡牘分別進行保護、編號、紅外掃描攝影以及彩超攝影等;二是文獻釋讀組,由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的有關專家對簡牘進行釋讀及研究。
專家介紹,文獻釋讀組的工作即將展開。解讀這些竹簡和木牘,不僅有助於確定墓主人的身份,還將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生產和生活,豐富對西漢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的認知。
昨提取龍首、玉環等文物
19日,圍繞南昌西漢大墓主墓棺柩周圍的清理仍在進行中。記者在現場看到,棺柩北側和東側的壁板已基本拆除完畢,一具棺柩的形狀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考古人員取下了棺柩北部覆蓋的一大塊淤泥,小心檢查裡面是否存在文物。信立祥在現場指揮清理,他說,淤泥未必會對棺內文物造成影響。
據專家介紹,在棺柩的東側發現了不少玉環,可能是從棺柩中滑落下來的,也可能是放在棺上的隨葬品。昨天下午,考古人員將這些玉環和上次發現的“龍首”形青銅掛鈎進行了提取,為下一步清理主棺做好準備。
專家表示,棺柩附近的槨木和淤泥清理工作仍要持續一段時間,棺柩是整體打包提取還是現場清理,將視實際情況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