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變種,
形態特徵
總狀花序頂生,長8厘米,總花梗長4厘米,花梗長4毫米,均被黃褐色短柔毛;花長2-2.2厘米;花萼管狀,下半部狹,長9毫米,寬2毫米;基部有小囊,上半部擴展成杯狀,長6毫米,裂片鈍三角形,長1-1.5毫米;旗瓣折合併向背後彎曲,長1.5厘米,先端鈍而微凹,上半部寬5毫米,向下漸狹成瓣柄,最基部寬2毫米,冀瓣瓣片長圓形,長8.5毫米,寬3.5毫米,先端鈍圓,基部平截,無耳狀突出,瓣片一側直,一側弧曲,瓣柄於弧曲的一側下延並略彎,長約7毫米,寬1毫米,龍骨瓣長圓形,下部分離,上部粘合,先端鈍圓,瓣片長7毫米,寬3毫米,基部有小耳突出,瓣柄長6毫米,寬不及1毫米;雄蕊管長1.2厘米;子房線形,長5.5毫米;子房柄長1.3厘米,花柱線形,長4毫米。果橢圓形,長1.5-1.8厘米,寬8毫米,黑褐色,兩端鈍圓而先端有一極短的小尖頭,果序長10厘米,果柄長5毫米,果頸長1.4厘米。花期5-6 (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200m處的山地、密林中。現暫無引種種植。
分布範圍
產四川、湖北(鶴峰,恩施,利川,建始,巴東,宜昌,長陽,五峰)、湖南。模式標本產南沱。
主要價值
【別名】鄂豆根、山豆根、豆根、黃結
【性味】性味苦、寒
【來源】豆科鄂豆根Euchresta tubulosa Dunn,藥用全株,習用其根。
【功能主治】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腸炎腹瀉、腹脹、腹痛、胃痛、咽喉痛、牙痛、瘡癤腫毒等症。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