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竹鄉位於洞口縣竹市鎮北部,滬昆高速公路洞口入口18公里處,320國道。鄉內水泥路遍布,交通十分便利,下轄群溪村(曠家),洪橋村,灣里村,管竹村,合塘村,棉花村,頂上村,岐石村,白山村,上橋村,土橋村,岩仔村,塘山村,圳上村等。著名企業有:管竹萬頭養豬場,管竹菊花基地,群溪合作社(對外貿易以及洞口縣地區民間投資顧問),管竹鞭炮廠,農村信用合作社銀行,管竹榨油廠,群溪碎石廠,群溪石岩洞旅遊項目部(地區旅遊資源整合推廣)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管竹鄉
- 下轄地區:群溪村(曠家),洪橋村,灣里村
- 地理位置:洞口縣竹市鎮北部
- 著名企業:管竹萬頭養豬場,管竹菊花基地
紅軍萬里長征,1935年12月中、下旬中央紅軍第二、第六軍團經過洞口地區——現在洞口縣範圍內的9個區(鎮)、25個鄉(鎮)、154個村(居委會),歷時6天,行程110公里。紅二、六軍團是分兩路進入洞口境地的。一路是第二軍團約12000人,於12月17日清早,由隆回縣碧山鄉的水西橋進入現洞口縣醪田鄉的臘樹坳,經過溫家、明家、花橋等村後分為兩路:主力約10000人,沿當時通周德橋的大道,經過新隆、楊花和水東鄉的四橋、角田、興文等村,當晚到達管竹鄉的上橋、土橋、歧石、頂上、彎里、洪橋、群溪等地宿營;另一支部隊翻過禾犁坳,進入山門鎮一帶,次日與主力在岩山會合。19日,主力由管竹鄉境內分兩路進入岩山鄉的朝陽、岩山、長山、郭家、陡山等村,一部分在此宿營,一部分繼續向竹市、木瓜、洞口一帶前進。在竹市的西沖、正廷,木瓜的大田和洞口鎮一帶宿營,當晚在洞口鎮架設了浮橋。有一支兩百多人的小部隊,從正廷村的藤纏樹渡過了平溪江,進入木瓜鄉的白田村,次日經花古鄉與主力在毓蘭鎮會合。20日,主力走過平溪江,經花古鄉的王家、平南、蘇黃、苗竹等村,進入毓蘭鎮的蘭沖、橋頭、栗山、鯉魚、毓蘭等村,前衛部隊進入花園鄉。21日,主力經過花園鄉的馬家、黃金、花園、高坪、寶嶺等村,進入綏寧縣的紅岩,後衛部隊在花園宿營,22日去紅營。
管竹鄉
第六軍團約8000人,於1935年12月19日由隆回縣橫板橋進入洞口縣石下江,經樹林鄉的胡塘、樹林、石田等村,架浮橋過石江河,當晚在石江鎮及其附近宿營。次日經石江鎮的中山、黃市、可風等村、青龍鄉的大沖等村,黃橋鎮的樅山村,青龍鄉的大壠村,石背鄉的朱橋、龍頭、石背、雙竹、清風、陰山等村,馬安鄉的忠信、石堰、馬安、雙和等村到達高沙鎮。當晚宿營在桂花到高沙鎮的十八里地帶。前衛部隊到達花園。21日,主力經高沙鎮的木山、三塘,西中鄉的大洲、木井、新店、西中,在西中的李家渡遇到敵機轟炸。在新店、西中宿營一晚。22日,兵分兩路,主力由西中的李家渡經石橋鄉的楊柳、梅田、鴻鶴,毓蘭鎮的毓蘭、瓜鋪、山羊、萬塘等村,進入綏寧縣的牛欄沖、廟彎。另一支部隊約1000人,經花園鄉的陶家、巷子、毓蘭鎮的橋頭、橫木、荷葉、廣育村,古樓鄉的相山、青草,月溪鄉的牡羊,去綏寧縣的金屋塘。
當時紅軍裝備很差,槍枝不多且舊,間有大予、梭標,且有徒手者。有一些高頭大馬,但大多用來馱軍用裝備。紅軍戰士衣著多色多樣(有青、蘭、灰、黃等色,有軍裝,有便服),且多單衣,頭戴樹枝防護偽裝,腳上多打綁腿。時值寒冬,有的還是赤腳草鞋,但他們有時還一邊行軍,一邊唱歌,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隊伍中有不少女兵,其中有背著笛子、月琴之類樂器的宣傳隊員,還有很多十四、五歲的小兵。他們經過長途行軍,步履艱難,但仍拄著棍子,精神拌擻,信心百倍地前進在長征路上。
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不僅是一支戰鬥隊,也是一支宣傳隊、工作隊。紅軍將要來到洞口時,國民黨反動派即進行反動宣傳,說什麼紅軍共產共妻,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妄圖使人民民眾不敢接近紅軍。紅軍一到,就遵照毛主席關於“宣傳民眾、組織民眾、武裝民眾”的偉大教導,沿途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他們逢人就說:“老鄉,不要怕,我們是紅軍,是打富濟貧的,是幫助窮苦人翻身求解放的。”並嚴格招待革命紀律。紅軍在高沙關帝廟還召集過民眾大會,宣傳紅軍抗日反蔣、救國救民的主張。於是一些原先害怕“紅軍糧子”而躲起來的民眾,很快就不怕了,敢於同紅軍戰士接觸了。為了向民眾宣傳革命主張,紅軍沿途用石灰、紅朱寫了許多標語,現在有人記得的有如“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賣國賊蔣介石!實行抗日反蔣!”、“打倒土豪劣紳,剷除貪官吏!”、“廢除國民黨的一切苛捐雜稅!”、“紅軍是工人、農民的武裝”、“無事不進店,不拿民眾一針一線。”等等。紅軍還以“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邊區政府”的名義張貼了布告,落款有“主席賀龍”、“政治部主任夏曦”字樣,主要內容是宣傳紅軍抗日反蔣、救國救民的宗旨和不抓夫、不擾民、打富濟貧的紀律等。可惜因為年代已久,這些珍貴文物沒有保存下來。
紅軍每到一地,就開展打富濟貧活動。他們派出小股部隊,根據民眾報告和事先掌握的線索,到財主、土豪家裡殺豬出谷、籌糧籌款。並把一部分沒收的糧食、衣物分給窮人。比如紅軍在石江碼頭上沒收了豪富、巨商的七、八船糧食(稻穀、大米、黃豆等),大部分發給貧苦民眾,一時間貧苦的農民、居民、手工業者、小販、乞丐等紛紛上船,用籮筐挑、簸箕端,也有用衣褲兜的,莫不歡欣鼓舞。在觀音橋(現石背鄉雙竹村),紅軍根據佃戶周炳南兄弟的指點,打開了大地主曾述松的一處莊房的四個糧倉,出谷二萬多斤,除一部分用作軍糧外,大部分發給貧苦農民。紅軍還逮捕了一批土豪、劣紳,並根據罪惡大小加以懲處。比如岩山有個傅升廷,綽號“石牛麻子”,橫行霸道,為非作歹;他有五個兒子,也無惡不作,貧苦農民稱之為“傅家五老虎”。紅軍一到,除將其家產沒收分給窮人外,還把“石牛麻子”抓到綏寧李熙橋處決了。在石下江,紅軍抓獲了鄉紳數人,並刀斬了一貫包攬訟事,欺壓貧民,勾結鄉紳,橫行鄉里,敲詐勒索,作惡多端的反動街長王文祥。高沙鎮當時有“三王五霸”,橫行鄉里、魚肉人民,紅軍鎮壓了三王之一——大惡霸、土匪袁寬。據統計,紅軍在洞口境內處決了土豪、團總等五人,大滅了地主豪紳的威風,大長了革命人民的志氣。
紅軍嚴格招待黨對民族工商業的政策,保護從事正常商業活動的商人利益,所到集鎮,商店均照常營業,且有市利十倍者。但紅軍對於商賈的不法行為,則加以箴誡。比如在石江街上,紅軍連夜召開了米行經紀人會議,警告他們以後不要賣發水米給老百姓。
紅軍有鐵的紀律,不打人,不罵人,不拉夫,不擾民,說話和氣,買賣公平,愛護民眾,保護窮人。紅軍路過洞口時,正逢連日下雨,寒氣逼人,但紅軍宿營時,只住在堂屋地上,不進百姓臥室,甚至不向房東借鋪草,有許多紅軍戰士露宿街檐山林,也不去敲門借宿。當時紅軍生活條件艱苦,衣著單薄,紅軍戰士把許多從土豪劣紳家沒收來的被帳、毯子、衣服送給窮人,而不拿民眾一針一線。留下了許多遵紀愛民的動人故事。12月20日,在周家院子(現屬石背鄉清風村)宿營的紅軍,天未亮就出發了。有個戰士拿了個照明火把,一不小心碰著了周紅順家矮小茅屋,由於茅草潮濕,當時火未大燒而沒被發覺。等到走了十里路時,聽追來的房東(周的妻子)說茅屋被火燒掉了。於是一位紅軍連長立即帶了兩個戰士返回原地做安置工作,賠償光洋五十六塊,比茅屋的實際價值高出一倍。並向周紅順家做了檢討,向周圍民眾做了解釋。紅軍在花園休整時,劉秀姣正“坐月子”,在他家宿營的幾個紅軍戰士,幫她挑水、劈柴,忙這忙那,劉秀姣很受感動,就做了一餐蕎麥粑給紅軍戰士吃,紅軍戰士硬要她收下兩升米。紅軍走時,又送給她家兩擔穀子。為了永遠不忘記毛主席領導的工農紅軍對窮人的恩情,劉秀姣把剛生幾天的女兒取名“紅軍”,以後為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耳目,又改名為“紅珍”。紅軍到西中時,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飛機轟炸,當時還只有12歲的王康元(原西中大隊黨支部書記)放牛回家,遇上國民黨的飛機投彈從未見過飛機的王康元嚇得不知所措,一個紅軍戰士著急地喊:“快臥倒!快臥倒!”不知是由於沒聽見還是沒聽懂,王康元仍然呆呆地站在那裡,這時一陣飛機俯衝的嘯叫聲邊後,一顆黑乎乎的炸彈從頭頂飛落下來,正是千鈞一髮的時刻,那個紅軍戰士急地躍起,衝到王康元的面前,將其按倒在地,用身體掩護著王康元。炸彈爆炸後,聲浪帶著泥土將那個紅軍戰士推出了幾尺遠,而王康元卻安然無羔。敵機走後,紅軍戰士把王康元拉了起來,幫助他拍掉身上的泥土,親切地對他說:“蔣介石不打日本打紅軍,我們要打倒賣國賊蔣介石!”王康元捏緊兩個小拳頭,向空中揮了揮,然後拉住那紅軍戰士的衣角,望著那紅軍戰士親切的面孔,兩行熱淚漱漱地掉下來。以後,王康元逢人就說:“紅軍是我的救命恩人。”12月20日紅軍駐紮高沙鎮,當天下午在該鎮王家碼頭召開民眾大會,專靠賣花生謀生的貧民肖禮行挑著一擔花生也來到會場。由於人多擁護,把他盛花生的籮筐也擠倒了,掉在地上的花生眼看就要被擁擠的人群踩爛,肖禮行急得大喊:“不要踩!不要踩!”幾個紅軍戰士看到後,立即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直到肖禮行把花生撿完才鬆開。紅軍遵守紀律,於老百姓秋毫無犯,他們在饑寒中宿營、行軍,買老百姓的紅薯吃,總是先交一個銅板,再拿一個紅薯,這樣買賣公平的例子不勝枚舉。楊顯財賣甘蔗,只賣一個銅板一根,紅軍對他說:“你太賣便宜了,這么粗的甘蔗,應該賣五個銅板一根。”於是,一些紅軍戰士照五個銅板一根的價錢,一下子把甘蔗買光了。老楊逢人就激動地說:“紅軍對我們窮人真好,真是處處為我們謀利益。”紅軍紀律嚴明,愛護人民,所以紅軍每到一地,都能得到人民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也是能夠打敗前堵後追 、數倍於己的強敵的重要原因之一。
軍愛民,民擁軍,廣大勞苦人民在紅軍短暫的接觸過程中,即認識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因而主動幫助紅軍,比如為紅軍帶路、辦米、做飯、護送傷病員、挑運東西等。岩山街上羅玉元,看到自己家的紅軍戰士都是赤腳草鞋,於是和母親連夜為紅軍趕做了十雙白布里鞋(穿上這種鞋,再套穿草鞋,可以禦寒)。紅軍戰士臨走時,感激地說:“我們穿上這鞋子,一定要好好地打白軍、打土豪。”石下江街上的裁縫邱國財、王安軒等11人,通宵為紅軍製作軍帽。石背譚又華為紅軍送傷病員,挑藥箱,一直送到會同縣的江西縣。紅軍在李家渡遭到兩架敵機的轟炸,犧牲了20餘人,李明生、劉大炳等二十五、六個貧苦農民與紅軍指戰員一起流著眼淚埋葬了烈士的遺體。第二年開春,當地的豪紳揚言要掘墳開棺,把紅軍戰士的遺體丟到河裡去,窮人們知道後,就暗地裡湊了一些錢,將紅軍墓遷移到一座山上,並在四周栽上了翠柏青松。這座烈士墓一直完好地保留到現在,成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好場地。窮人和紅軍心連心。花園、花古等地的貧苦農民,都護理過在李家渡被敵機炸傷的紅軍傷員,或因身體虛弱無法趕上部隊的其他紅軍傷病員。李雪姣和她的丈夫曾書華收留了一個瀏陽籍的紅軍傷員,把他藏在薯窖里,又請來了一個姓唐的草藥醫生治療,精心護理達半年之久。這個紅軍傷員傷愈離開時,李雪姣還送給他一個包袱、一個口袋、一升米、一隻碗。
紅軍路經洞口時,並沒有正式開展大規模的擴軍活動,但由於人民民眾認識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是以打倒土豪劣紳幫助窮苦人民翻身求解放為己任的,因面許多窮人踴躍參加紅軍。據調查統計,參加紅軍的有20餘人,他們中有的犧牲在長征途上,有的在抗日前線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如西中鄧星怡,犧牲時是八路軍某團團長;有的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畢生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尹華桂、王振貴等。
紅軍進入洞口縣境,國民黨軍何鍵所部63師、19師等即尾隨跟進,相距只30里。追敵系地方軍閥部隊,都想要保存實力,並不真正敢與紅軍交鋒。所以紅軍走亦走,紅軍止亦止,在洞口境內沒有發生過大的戰鬥。紅軍在石下江寫下了這樣一條標語:“又怕老子,又追老子,追到老子又不敢打老子!”既諷刺了國民黨追兵,又表現了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紅軍每到一地,土豪劣紳聞風喪膽,紛紛逃匿;紅軍走後,土豪劣紳又神氣起來,向革命人民反攻倒算。馬安的大地主曾述松占有良田千餘畝,莊房十數處,在觀音橋的莊房糧倉被打開後,他暴跳如雷。紅軍離開馬安、高沙的第二天,曾述松就氣勢洶洶地跑到觀音橋,把佃戶周炳南、周慶先兄弟抓起來,私設公堂,濫施刑法,硬逼周氏兄弟承認“帶頭趁火打劫”,並要他倆講出哪些人挑了他的穀子。但周氏兄弟任憑嚴刑拷打,始終閉口不言。於是曾述松就把周氏兄弟送到高沙警察所關起來。周炳南坐了九個月的黑牢,被折磨成疾,嘔血不止,回家後不到四個月,就含恨死去。高沙鎮貧苦農民張從主,紅軍經過高沙時,在高沙街上賣甜酒,一個紅軍戰士用一把雨傘、一個銅煙管換吃了他的甜酒,這兩件物品為紅軍沒收偽鄉長曾松清所得。紅軍走後的第二天,曾松清帶著兩個鄉丁跑到張家,硬說這兩件物品是張從主從他家搶去的,將其綁走,打入監牢。後經家人多方奔走,花費了不少錢財,才保釋出獄。紅軍離開花園的第二天,鄉隊副李少華就帶兵四處搜查紅軍傷病員,槍殺了留下來的四個紅軍傷員。地主鄧陳謨跑到武岡縣政府告狀,說紅軍打開了他家的糧倉,農民挑走了他家的穀子,而他的穀子是混有蕎麥作記號的。回來後,他把附近農民家凡有蕎麥的稻穀強收為已有,結果他倒算回來的糧食比原來的還要多。以上數例,可見各色各樣“還鄉團”的真面目。但革命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紅軍播下的革命火種早已燎原,紅軍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人民前進在新的革命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