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力量:中國挑戰的制度求解》內容簡介:“結果不平等”是必然的,但我們必須做到“機會平等”,即任何人都不能通過非市場化手段獲得額外的競爭優勢。國企要基業常青。就必須徹底告別國企管理者“準官員化”。政府應減持國有股份。並將所得投資於醫療、教育、住房,消除擋住居民消費的三座大山。市場化改革反對者“瞄準”的是改革具體“過程”中的缺陷(改革的成本)。而擁護者捍衛的是“方向”的正確性(改革的收益)。他們瞄準的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當被投資企業成功上市時,PE可以瀟灑套現。這天經地義的回報,為什麼到了中國就演變成了PE腐敗呢?這不能不說是令人心酸的中國式幽默。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不會自然發生,中國企業需要在嚴格環境保護執法、完善勞動者權益保護、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壓力下才有可能實現涅槃。
基本介紹
- 書名:管理的力量:中國挑戰的制度求解
-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遠東出版社
- 作者:劉勝軍
- 出版日期:2010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601715, 9787547601716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媒體推薦
——吳敬璉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
凱恩斯有言:“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我讚賞劉勝軍博士一以貫之的認真,他直面問題,卻又以理性常識回應問題,探討解決之道。
——秦朔《第一財經日報》主編
劉勝軍博士為我們貢獻了很多思想與觀點,展現了一位知識分子應有的形象——獨立、敏銳,但始終跟社會同行。
——吳曉波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圖書目錄
1 論道商學院
當商學院走向娛樂
商學院常青之道
商學院:如何讓學術研究回歸商業本質需求
中國商學院的國際化熱
你所不知道的案例教學
德魯克:一面鏡子
越危機越學習
薩繆爾森的獨立與幽默
永遠的加爾布雷斯
2 中國企業國際化之路
吉利牽手沃爾沃需面對八大婚姻陷阱
定位新聯想
成吉思汗的國際化密碼
多一些冷靜的傢伙
國際化的小聰明與大智慧
中國企業的“世界盃”
聯想的國際化微笑曲線
中國企業全球化,好大喜功是最大陷阱
TCL:“迴避制度”VS“山頭主義”
人力資源全球化的策略與實踐
公司制勝之道:讓沉默的大多數說話
“米其林式”的中國啟示
3 未競的央企改革
歐巴馬“限薪”與央企改革的未競之路
公司治理應突破官本位
靠什麼終結央企地王潮
中石化的豪華吊燈與自由現金流量
警惕企業界的“報銷議員們”
過程VS方向:市場化改革爭論沒有輸贏
駁斥郎鹹平職業經理人論的三大謬誤
4 中國股市為何低效
增發恐慌與股市低效
PE腐敗與IP0調控
嚴之爭:公司治理中的代表權爭奪
葉志剛與李國寶的幸與不幸
5 艱難的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企業創新須突破“三不”
儒教傳統與創新型社會
中國人為什麼消費不起來?
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成果的大眾化
走出“中國病”
湘江之痛與有選擇的增長
抓住危機為中國經濟排毒
6 次貸危機與全球金融改革
美國金融監管改革:髒水和孩子一起倒掉?
伯南克的辯護與告白
“中美國”的未來
外匯儲備運用應借力民間海外投資
金融自由化的十大矛盾及應對
以貨幣目標區制度遏制美元過剩
“伯南克流動性過剩”即將到來
美國欲輸出金融監管全球標準
如何為過熱的房市降溫
打造軟實力:上海的戰略選擇
7 解碼全球化戰略與組織能力
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戰略思考框架
你的組織能力“全球化”了嗎?
後記
文摘
回顧金融創新的歷史,最初設立的農產品期貨是為了幫助農民規避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20世紀90年代金融工程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衍生產品日趨複雜化和模型化,最終在某種程度上淪為金融界自娛自樂的遊戲。次貸危機的爆發,可以說是對金融衍生產品脫離實體經濟需求惡性膨脹的一次大清算。在金融工程學中舉足輕重的布萊克一斯科爾斯公式就是商學院的兩位教授發明的。
其實,領導力大師沃倫·本尼斯於2005年發表的《商學院是如何迷失方向的》一文,很早就警告了商學院日益“偏離實體經濟需求”的危險。在他看來,很多教授沉迷於撰寫那些沒有幾個人讀得懂的晦澀論文,而忘記了商學院的真正使命——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需求。金融衍生產品的悲劇是對商學院教授“向上弱智化”的一個很好的注釋。
因此,商學院如何讓學術研究回歸商業本質的需求,是金融危機提出的重要課題。
商學院也未對安然事件揭示的公司治理危機給予足夠的關注。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美國次貸危機不過是安然事件的翻版。由於股權過度分散,上市公司股東傾向於用腳投票,而董事會也逐漸淪為橡皮圖章,導致了管理層的內部人控制。
後記
在中歐,我時刻感動著、激動著,時刻被新的信息、新的思想滌盪著。中國企業那不可遏抑的生機令人熱血沸騰,更堅定了我對市場化改革的信念。然而,也時時聽到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切實感受到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兩種力量的搏鬥。這些感受與感悟,就是這本隨筆的靈感之源。
在中歐EMBA課程就讀的兩年期間,筆者有幸系統地學習了戰略、管理、行銷、領導藝術、人力資源、運營管理諸學科,在案例中心工作期間採訪了柳傳志、金志國、衛留成、張瑞敏等著名企業家。
序言
面對中華民族崛起的歷史時刻,我們也必須保持清醒,時刻告誡自己在前行道路上會有眾多的挑戰和現代化的陷阱。慶幸的是,我們這個時代有很多學者一直秉持“思想自由、學術獨立”的精神,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創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一向倡導學者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實踐是商學院的立足之本,正如德魯克所言,管理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如果理論不能用於分析現實問題並為社會發展提供指引,就失去了其核心價值。在我國這樣一個新興加轉軌的經濟中,新事物、新成就伴隨著新問題、新挑戰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更加需要學界為社會說出自己的見解。劉勝軍博士在本書中從各種角度警示企業,在發展中科學的管理須臾不可缺失。
劉勝軍博士博學善思,勤於寫作,涉獵廣泛,但其中一以貫之的則是對當代經濟和企業發展的思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