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村(浙江蘭溪西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管村,位於浙江蘭溪西鄉雙牌水庫的內緣,與龍游地界毗鄰。管村山清水秀,環境幽靜,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民風淳樸,耕讀傳家。本世紀初時,全村僅有82戶,共26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管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浙江蘭溪西鄉
  • 人口:265人
村莊由來,景觀古蹟,對面山,郭偲寺,地圖信息,

村莊由來

從前,深藏在荒野丘壑林木間的管村人,與外界交往不多。除了次第開放的野花,山中雲來早鳥去遲,一榻清風,涓涓流水,頗有點桃花源中的味道,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據說,管村的先祖是於唐代自金華遷來定居的。管氏在蘭溪算是個小姓。春秋齊桓公的著名謀臣管仲,向來被管姓人奉為先祖。
曾有當地學者撰文說:“管村人的先祖,曾任九江知府,再遷金華通判。年高致仕,於唐昭宗十七年(904)舉家遷來蘭溪安居。”(按,此說有誤,因通判之職乃始設於宋代,唐代以前朝廷並無通判之職。而且唐昭宗的年號亦有誤,存疑。)

景觀古蹟

對面山

管村有座蘑菇形小山,村民稱之“對面山”。山上樹木層層疊疊,蒼翠欲滴,茂密蔽陰。舊志有載:唐郭偲先生煉丹於此。當地人說,倘若砍伐了此山上的樹木,全村就會遭到劫難,因而,村民一直視為神聖,無論男女老幼,皆盡心照料、呵護。
管村自村口修建水庫後,與外界似乎相隔得更遠了。雙牌公社水庫於1964年11月動工,至1972年5月才完工,1978年又再度擴建。庫容279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500畝,堪稱當地的生命之源。從此後,從管村出行就得繞著水庫走了。

郭偲寺

管村近旁,有個郭偲(當地土音讀采)寺,又名石室寺、安隱寺,隱隱約約地半藏在一方巨大的岩石下面。此寺約建於唐鹹通年間(866),迄今已有1140餘年。俗傳,唐代丞相郭偲公務過此處,見似世外桃源,遂修建了這座寺院。舊時,寺內懸有郭偲的畫像,腳蹬草鞋,肩背雨傘,嚴而可親。也有人說,郭偲是皇家血脈,因權力之爭,隱姓埋名,逃難於此當了和尚。住持釋悟璜大師說,郭偲是唐代平定“安史之亂”的一代名將郭子儀的後人。大殿拱頂高數丈,鐘乳石犬牙交錯,其間“岩懸一滴清泉,晴雨如常,晝夜不盡,下承方池,即所謂龍井也”(光緒《蘭溪縣誌》)。水質清澈甘洌,善男信女爭相取之,以為明目治病之神水。民國間,寺內香火鼎盛,有和尚10多人,良田30餘畝。上世紀解放初“土改”時,兩側的偏屋分給了貧苦人居住,中間正殿則無人管理,日久天長,因風雨摧殘而倒塌了。
按,晚唐鹹通年間,藩鎮割據,國破家殘,爭戰傾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裘甫一舉,震撼浙東。黃巢義軍,轉戰兩浙。因此,取名安隱寺,是有其寄託的。傳說郭偲官至丞相,但有人查了自唐大和九年(835)邑人舒元輿為相,至開成、會昌、大中、鹹通,35年間竟然易相15人(19人次),其間並沒有郭偲任丞相的記錄。不過,由於當時處在爭戰之中,吏制混亂,皇帝常隨意封、削官員,郭偲任丞相之事失載,亦未可知。
宋明時,蘭溪雙牌有書院多處。嘉靖年間,設立了郭偲禪館授徒。明代著名學者胡應麟的父親胡僖有記:“余未及第時,嘗業郭偲寺中。”殘存的郭偲寺系清光緒二年(1876)重修。日寇侵蘭時,郭偲寺曾充當過很短暫的臨時縣治。上世紀90年代中,管村村民開始自發清理,後釋淨一大師至此,集民間眾力,民營企業主慷慨相助,加上管村“兩委會”重視,逐年興建至今之規模。
民國末年,蘭溪縣修志館曾派員對郭偲隱居處作過調查,稱“查各譜均無可考”。

地圖信息

地址:金華市蘭谿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