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碩記

管城碩記

《管城碩記》是199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文靖。

基本介紹

  • 書名:管城碩記
  • 作者:徐文靖
  • ISBN:710101191
  • 定價:28.0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1998-02-01
  • 開本:32開
簡介,後記,目錄,

簡介

25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本義曰: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獄事之大者
按:洹詞曰:“獄貴詳審,而忌明察。苟恃其明察而深文緣飾,沒其情實,是之謂敢。敢則民有不得其死者矣。其無敢折者,非不折也,虛明之心存於中,慈愛之政行於外,於無敢而見庶政之能明,止於明也。若以庶政小而折獄大,庶政或可明而折獄則無敢,獄將誰折哉?總之,明庶政則洞如觀火也。無敢折獄,判案如山也,皆賁象也。”
26復:反覆其道,七日來復。本義曰:自五月姤卦一陰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陽來復,乃天?/之自然。
故其占又為反覆其道,至於七日,當得來復。
按:孔氏疏曰:“褚氏、莊氏並云:五月一陰生,至十一月一陽生,凡七月,而雲七日,不雲月者,欲見陽長須速,故變月言日。”
又按:安石詩說曰:“彼曰七月九月,此曰一之日二之日,何也?陽生矣則言日,陰生矣則言月,與易臨至於八月有凶、復七日來復同意。蓋坤為純陰,十月之卦也。陰數窮於六,而七則又為乾之始復,一陽即乾之初,故云七日來復也。復與剝相對,剝卦倒而成復,反覆其道,即一陰一陽之謂
道也。”
27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本義曰:邵子之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後記

讀古人之書,而自謂了了無可致疑,此其人正不可與論古。蓋好古而能信聖人也,蓄疑求信以期進於聖人之道者,學者事也。此徐生管城碩記所繇撰與?
碩者何?實也,大也。易之大畜曰:“篤實輝光。”又曰:“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則碩之義也。今是記於易、詩、書、春秋、三禮傳注,上而儀象,下而山川名物,以及於諸子百家,遇有可疑,一一而取證皆有所考究。先之前人之言以為端,加之案以發其義,著之事以徵其實。博引群書,捃摭秘冊,或一說
數十說,必求其正且大,使之有可信無可疑而後已。則誠可以為記之碩者。
余嘗謂士人讀書,但當息心靜氣以折衷理之至是,初不必毛舉他人之短,以矜一己之長。然或經傳、子史、事理、名物,偽以傳偽,轉相承襲,初學不知而信為誠然,貽誤將來,伊於胡底!
夫古人校書,不厭詳慎,而或至未免激烈,如所謂左氏膏盲、穀梁廢疾、公羊墨守,而又有針者起者發者。至新唐書之糾繆,通鑑之辨誤,小顏之匡謬正俗,則似尊己過高,而責人以謬誤者太顯。今但云碩記,其所為是正可否,裒集古人之成說,袪疑從信,而不敢妄參己意以自詡詡然夸論古之識者。余以為有當於聖賢之旨,殆可與進於道也。
而或者疑之,謂揚子云作方言,郭景純注之,復為之敘,以為洽見之奇書,不刊之碩記。今自雲“碩
記”,可乎?余曰不然。揚子太玄曰“我心孔碩”,崧高之詩曰“吉甫作頌,其詩孔碩”,是皆自以為碩者。
於徐生何疑焉?徐生向留心著述,其所著禹貢證發、山河兩戒考諸書,久已見稱於世。余於是記,益信其讀書好古,蓄疑求信,洵可與進於道也。爰欣然搦管而為之敘。
峕乾隆二年,歲次丁巳,春仲中澣之吉,年家眷侍生合河孫嘉淦題於燕山宅舍。
當塗位山徐先生,予同年友也,篤志好古,博極群書,著作等身,立言不朽。雍正癸卯恩科歌鹿鳴而游京師,名公鉅卿,鹹以閉戶先生目之。以故巾車所至,賞晰奇疑,戶外之屨常滿。
予愧竊祿風麈,簿書鞅掌,高山仰止,時切景行,彈指二十年矣。今上龍飛御極之元年,詔舉博學鴻詞,私心竊喜曰:“大江以東有徐君者,必與其選。”既而果登薦牘。雖天祿、石渠猶虛前席,而同聲稱慶,海內翕然,亦足信今而傳後矣。
乃先生玩碩果之占,借然藜之照,役管城子鉤玄提要,口吟手披,局戶著書,老而不倦。家徒四壁,環堵蕭然,先生處之晏如也。邇者聘主翠螺書院,講席雍容,生徒日益,恂恂雅飭,裁就良多。蘇湖宗風,於今未墜,居是邦者,抑何厚幸歟!予適奉命而來,承乏太郡,曠覽江山,人文最盛。下車之後,有事觀風,甫得禮謁先生於講舍。謙和靜穆,如坐春風中。傾吐夙懷,大慰饑渴。爰出所著管城碩記三十卷,上自六經,旁及子史雜集,因文審義,校字辨音。凡漢唐以來註疏諸家聚訟傳訛者,靡不訂正。旁徵博引,考據精詳。千古疑圑,
渙然冰釋。述而不作,竊比老彭,厥功豈淺鮮哉!鳴呼!秦灰方焰,大雅雲亡。煨燼之餘,竹帛散佚。傳述之際,偽誤相仍。非好學深思之士,貫通三極,別白源流,詎易撥雲霧而覩青天也!恭遇聖天子右文稽古,經學昌明,復諭直省大吏並督學使,採訪遺書,凡足羽翼聖經者,搜羅登進。而先生是編,觀厥成於此日,藏山懸國,意在斯乎?予得先天下而窺其全豹,樂何如也!?/值天地之和,居得山川之秀,質之往代而不悖,傳之奕世而無疑,於歷聖為功臣,於諸儒為益友,嘉惠後學,宗主斯文,微先生其誰與歸?行將徵車下逮,需次銓曹,拜獻先資,於是乎在。予知處為名士,出為名臣,經術湛深,樹立宏遠,又豈徒戔戔然沉湎殘編蠹簡,讐挍魯魚亥豕而已哉?
時乾隆七年,歲在壬戌,長至後三日,永陽年眷弟明晟恕齋氏頓首拜題古丹陽郡之觀我軒。
聞之讀書難,校書尤難。蓋聚天下之書而讀之,摭其華不茹其實,非真能讀書者也。抑聚千古之疑而析之,語焉不精,畧焉不詳,非真能校書者也。岳父位山翁有慨於此,臚列先代之貽書,坐誦彌年,探頤索隱,鉤深提要,凡經史子集,傳注箋釋,騞駁舛馳,聚訟盈庭,不可究詰者,一一冥搜遐討,必求確有所證據,日而積之,月而累之,裒為管城碩記三十卷。俾讀者按文求義,即字審音,靡不爽然於口,瞭然於心,夙昔之迷津頓渡,世俗之疑案全消,讀書樂事,無過於此。其用功於讎校者,為何如也?
夫古人謂校書如掃葉,旋掃旋落。抑謂校書如拂塵,旋拂旋生。至若緒雨新晴,秋風迅卷,碧天如
洗,白日高懸。此情此景,不可多得,而校書者之能事畢矣!向非讀書破萬卷,下筆無點塵,安能考據精詳若是哉?
敏捧讀之下,如泛大海得奉指南,謹搦管綴數語於後。門下子壻唐時敏百拜謹識。
書苟無當於前賢,無裨於後學,雖刊而布之,覆瓿物耳。嘗嘅世之讀書者,略觀大意,不求甚解。
即二一汲古之士,率皆穿鑿附會,強作解人。此經傳子史騷賦雜集,箋注承訛,互相祖述,其繇來久矣。岳父位山翁自少姿秉穎異,十行俱下,而又沉酣典籍,旁搜冥討,凡天地山川、艸木蟲魚,為類雖夥,無不辨之至精,而察之至細。間有諸儒聚訟,疑信相參,先後互異處,一字一句,不敢以輕心掉之。今日之所疑,閱異時而更糾其謬;此部之所惑,觸他書而盡發其蒙。原原本本,確有證據,命之曰管城碩記。俾讀者瞭然於口,輙瞭然於心。其有功於前賢,裨於後學者,何如?刊而布之,以廣厥傳,洵一時不刊之碩記與!
寧不才,獲游門下,竊見於丹陽石臼之間,辟一畝之宮,蒔花植木,為藏脩游息之所。寒燈殘焰,雞鳴月落,口唫手披,畧無虛日。至義微言,悉深有得於聖賢之旨,以視世之略觀大意,穿鑿附會,而漫無所決擇者,不且雲泥之別耶!爰不揣謭陋,遂於剞劂氏告竣之後,聊尾數言,以志青雲之附雲。子婿胡寧蒼百拜謹跋。
天地理數之變幻,古今載籍之煩賾,莫可紀極。洞然於胸,有所見而發為文章,著為論說而記之,名以傳學者,拈數寸管,搜奇索隱,窮歷浩渺,思兼收博攬,儘管城之能事,將摭獵前人,驚愚飾智。求其出一言而千百世之心胸頓開,疑案頓釋,蓋往往難之。先秦、晉、魏之文多尚瑰瑋。漢人以經術名世,臆說固多。唐取士重科目,一時競為聲調。至宋儒註疏之學,周、程、張、朱外,著述多而惑滋甚。有明諸子門戶分列,所謂經世不刊者蓋寡。他如驅騁字畫,雕鏤蟲魚,則折衷益靡所定矣。夫士君子欲出其胸臆,參互考訂,以成一代大著作,苟非綱羅補益,為功於先儒,不易於論定,則不足以傳世而解惑。雖矜淵博,毋抑強顏蔓辭而好為饒舌乎?且夫支遁之愛馬,米癲之愛石,非盡馬與石也,精明者用,爐錘者心,廣而蓄之,擇而識之,雖馬與石,而吾學之取數亦藉是以傳。
位山先生之有管城碩記也,予不富其學而信其傳,於是乎書。癸亥仲冬書於別墅之南窻,翠螺學晚何庭樹心耡氏拜跋。
叔岳位翁於天下書無不讀,讀不過三復,大義微言,瞭然心目。所著禹貢證發、山河兩戒考諸書,久已風行海內。學者想望其風采,其問奇而造訪者,殆無虛日。今上元年丙辰歲,大司馬奉新甘公、都掌院合河孫公同薦舉博學鴻詞,中外翕然稱慶。宮詹張南華先生嘗贈聯雲“承家舊學諸儒問,脫手新詩萬口傳”,蓋篤評也。
丁巳南旋,扃戶著書,復理其平時所筆記者,會粹成書,次三十卷,命之日管城碩記。凡經傳、子
史、雜集,疑訟未決者,悉皆剖雪無訛,洵所謂不刊之碩記也。
先岳父冠山老翁宦後著書,纂有經言茹實二十卷,隨將授之剞劂氏,共編為花萼一集,鼓吹六經,嘰華百氏,鹹萃於一門,厥功偉哉!
時乾隆九年,歲在甲子孟春上浣,門下侄壻毛大鵬雲軒謹跋。

目錄

自序
凡例
卷之一
易一計五十二則
卷之二
易二計三十九則
卷之三
書一計三十一則
卷之四
書二計二十七則
卷之五
書三計二十一則
卷之六
詩一計三十九則
卷之七
詩二計四十一則
卷之八
詩三計四十六則
卷之九
春秋一計十六則
卷之十
春秋二計三十七則
卷之十一
春秋三計一百四十七則
卷之十二
禮一計二十二則
卷之十三
禮二計十九則
卷之十四
楚辭集注一計二十七則
卷之十五
楚辭集注二計二十一則
卷之十六
楚辭集注三計二十九則
卷之十七
楚辭集注四計四十二則
卷之十八
史類一計四十則
卷之十九
史類二計四十六則
卷之二十
史類三計四十則
卷之二十一
正字通一計一則
卷之二十二
正字通二計八十六則
卷之二十三
正字通三計八十三則
卷之二十四
正字通四計六十七則
卷之二十五
詩賦一計五十六則
卷之二十六
詩賦二計四十六則
卷之二十七
天文考異一計四十八則
卷之二十八
楊升菴集計三十七則
卷之二十九
通雅計三十五則
卷之三十
雜述計五十一則
以上共一千二百九十二則
附錄一
敘跋
附錄二
傳記
附錄三
目錄提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