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拜相(1982年北京京劇院京劇作品)

管仲拜相(1982年北京京劇院京劇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管仲拜相》,又名《拜相記》,1982年由吳江執筆,陸翱、錢元通編劇的歷史題材京劇劇目。取材自《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

該劇講述了戰國時鮑叔牙舉薦賢良,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仲拜相
  • 別名:拜相記
  • 類型:京劇劇目
  • 創作時間:1982年
  • 編劇:吳江(執筆)、陸翱、錢元通
  • 劇目取材:《東周列國志》
劇情簡介,作品選段,創作人員,主創人員,表演人員,角色人物,戲曲表現,唱腔特點,舞美設計,劇目賞析,

劇情簡介

春秋戰國時候,齊襄公之子公子糾、公子小白兄弟二人爭奪王位。公子糾的太傅管仲率兵箭射公子小白胸前的帶鉤,與小白結下仇恨。公子小白繼位後尊為齊桓公。公子糾請魯莊公發兵相助。魯國兵敗,公子糾自刎身亡。
齊桓公的太傅鮑叔牙深知管仲才智過人,欲為齊國求賢,逼魯國生獻管仲歸齊。管仲回歸後,被齊桓公押在天牢。齊桓公深夜暗訪天牢,見管仲忠心無怨,隨即赦免管仲並親迎出獄。
後來,管仲平息齊魯之爭,致使各路諸侯推舉齊恆公為盟主。齊桓公深受感動,高築相台,拜管仲為相,從此奠定了齊國富民強國的基礎。

作品選段

選段:《故鄉月也比那異國明亮》
劇中人:管仲
故鄉月也比那異國明亮,光如水穿囚欄灑滿牢房。
今日我把黃泉路已踏上,不料想齊桓公舉劍彷徨。
好男兒生和死何必思想,心只念建功業青史留芳。
空懷著報國心無人讚賞,辜負了我管仲熱血滿腔。
借竹簡詳書寫治國良策,揮鐵筆立下了富民主張。
但願那齊桓公寬宏大量,容我在天牢內苦度流光。
管仲我深感他恩高義廣,管仲我願奉獻霸業良方。
心激奮在斗室中暫為首相,天牢內做一個社稷棟樑。

創作人員

主創人員

職員表
職位
人員
編劇
吳江(執筆)、陸翱、錢元通
導演
王雁
副導演
周和桐、馬崇仁、閻元靖
音樂顧問
李慕良、何順信、譚世秀
舞美設計
鄭傳恩
唱腔設計
孫玉祥、閻元靖
音樂設計
尚長貴、溫寶善、馬紹宣
舞蹈設計
張少武等
服裝設計
李連生、孫海松、張鳳山
燈光設計
謝頂茂、溫德海、張寶全等
舞台監督
劉少奎
劇務
喬鳴章、王展雲
場記
王慶生
繪景
李連生、吳濟群
燈光操作
劉玉坤等
化妝
王金榮、王淑蘭
道具
趙錫福、吳濟泉
裝置
德慶禎、錢永生、宋春茂
音響
劉振海
字幕書寫
常占傑
字幕員
劉德壽
樂隊
司鼓
劉永瑞、譚世秀
京胡
劉震國
京二胡
關靜國
月琴
尚長貴
弦子
馬紹宣、葉和來
中阮
溫寶善
民二胡
劉弼漢、王立成
中胡
夏慶濤
低胡
李小明
笛子
溫寶善
高小光
嗩吶
尚長貴、馬紹宣、溫寶善
大鑼
張書征
鐃鈸
查寅生
小鑼
沙惠民
配器
譚世安

表演人員

劇中人
表演者
魯莊公
馬崇仁
施伯
史金貴
曹沫
趙文明
公子糾
尉中謙
王子成父
張濱江
鮑叔牙
姚宗儒
開方
何金龍
管仲
馬長禮
東郭牙
蘇士詹
寧越
周榮寶
齊桓公
徐韻昌
衛姬
楊淑蕊
春紅
楊秀華
宓姬
裘紅
葛贏
董玉寶
易牙
鈕榮亮
老獄公
郭元祥
秋菊
歐陽慧

角色人物

劇中人
角色行當
角色
管仲
老生
原是公子糾的太傅,曾與公子小白結仇。後公子小白繼位為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
鮑叔牙
淨角
齊桓公的太傅,他深知管仲才智過人,欲為齊國求賢,逼魯國生獻管仲歸齊。
齊桓公
小生
在與公子糾爭奪王位中獲勝,被尊為齊桓公。公子糾自殺後,任用其太傅管仲為相。

戲曲表現

唱腔特點

在劇中,馬長禮區別不同情況,把他擅長的諸派藝術技能,都用到了管仲身上。劇一開始,主人公被齊國軍士捆綁押回時唱的一句“回龍”:“不料想,身遭捆綁,鐵鏈纏身,轉回家園!”其高亢激揚又頓挫有力的唱腔,寓含鮮明的譚派特色。其後,管仲在金殿上的大段念白,層次分明,琅琅上口,溶正義和幽默為一體,給人舉重若輕的感覺――這是馬派的顯著特點。再其後管仲被押入天牢,在其“故鄉月也比那異國明亮”的特殊感觸之中,又唱出一大段二黃慢板,蒼涼沉鬱的詠嘆,這就是楊派的特長了。

舞美設計

設計者依據京劇傳統的程式需要,又在戲曲原來“守舊”形式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和發展,採用一道裝飾性很強的畫幕,和一組固定的小平台及漆器圖案裝飾的假台口貫穿全劇,並用青銅器的回紋圖案、龍鳳對稱的構圖來組織畫幕的主體形象。它向外擴散的光輪與逐漸向內緊集的回紋藝術造型,就造成了一種向心力的效果,給觀眾在視覺上形成一種很有音樂旋律的節奏感。在舞台上,設計者還通過各場戲的情節之需要、充分運用舞檯燈光的魅力,變換各種奇妙的氣氛,給人們各種極其豐富的聯想:有時它象月亮;有時又象太陽;在宮殿內又似金碧輝煌的戰國時的壁畫造型等等。
設計者為了充分地展現他所要表現的主體形象,還調動舞台美術的各種造型手段,為它的構思服務。在繪畫上,把西洋畫的用色巧妙地同中國畫的勾線相結合、通過冷暖相間和線條的粗細、剛柔等變化,組織到整體形象上,使“金殿”“後宮”“元帥寶帳”“監牢”“御花園”“拜相台”等各種不同的場景,都能有機地結合,渾成一體,使人感到和協統一。

劇目賞析

這齣戲抓住了好題材,膛出了好路子,作了很好的嘗試,演出是成功的。但是,也還有不足之處,尚需大力研究修改,才能變成一出真正動人心弦的好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宋振庭
《管仲拜相》在尊重歷史基本事實的前提下,圍繞春秋時齊國太傅鮑叔牙以國事為重,薦賢,讓賢,齊桓公不記射鉤之仇,納諫任賢,拜管仲為相的故事情節,著力刻劃了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三個人物。馬長禮飾演的管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京劇舞台增添了一個頗具光彩的新形象。劇中所體現的“能容仇者得天下,用才莫以親疏分”的主題思想給人們以深刻的啟迪。(《中國戲劇年鑑》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