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1956年8月15日生,祖籍安徽安慶,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碩士、聖地亞哥分校經濟學博士。
歷任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經濟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專任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現任台灣大學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中閔
- 外文名:Kuan Chung-mi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台北
- 出生日期:1956年8月15日
- 職業:大學教授,經濟學家,政治人物、校長
- 畢業院校: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 代表作品:《統計學:觀念與方法 (二版)》,《向量自我回歸模型:計量方法與R程式》
- 祖籍:安徽省安慶
人物履歷,人物評價,研究方向,學術貢獻,相關採訪,
人物履歷
歷任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專任教授,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專任研究員,“國科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台大經濟系財金系合聘教授,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等。原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國發會主委”管中閔29日請辭。
現任台灣大學教授。
2001年,任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2002年,任中研院院士。
2018年1月,任台灣大學校長。
2018年12月,台灣教育部門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台大校長。
2019年1月8日,台灣大學舉行校長交接典禮,管中閔就任台灣大學校長。
人物評價
有黨政人士就此任命指出,著眼於管中閔的財經專長,對政策實務的關心、理解與經驗,相信他定能再為新任財經“內閣”增添專業性、政策深度與廣度,協助台當局妥善因應可能即將到來的歐債危機。
黨政人士也指出,除了學術表現外,管中閔也以不同身分對財經政務提出政策規劃建言,歷任“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成員、“行政院”政務顧問,並曾是在新加坡舉行的APEC會議(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代表團成員。
台當局“經建會主委”管中閔8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不降價就不要買,隨後又補上一句,“給它們點顏色瞧瞧”。
現任台灣大學教授管中閔,26日為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喊冤,他認為馬實際上承受很多冤枉,盼外界不要再罵他了。
管中閔,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學士,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經濟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經濟學博士。博士畢業後,管中閔在美國伊里諾伊大學香檳校區經濟學系任助理教授開始其教學生涯,後因報國心切,於1994年毅然放棄獲終身副教授的機會,舉家回台,於台灣大學經濟系任教。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和經濟學系雙聘教授,多次獲得中國台灣傑出研究獎、學術成就獎。
研究方向
管中閔教授研究興趣廣泛,成果頗豐。主要研究領域為計量經濟學理論、金融計量經濟學及其套用、時間序列分析、經濟預測,在《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s》、《Journal of Econometrics》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論文。
學術貢獻
首次發現非平穩數據模型的“偽結構變化”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套用作用;證明了人工網路模型“後向傳導機制”的極限性質;提出非嵌套模型、可逆時間序列模型等多種計量經濟模型新的檢驗方法。
相關採訪
時值WISE召開“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檢驗30周年國際研討會(TEST)”之際,採訪組有幸在告別晚宴結束後對管中閔教授進行了專訪。從 TEST會議到愛國情懷、學術研究、教學育人等話題,管老師在短短的一個小時採訪中給我們帶來了一場豐盛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能有機會感悟大師的靈魂光輝。
看Test——計量的盛宴,學術的殿堂
提起6月24日-25日在WISE召開的“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檢驗30周年國際研討會”,管教授評價頗高。他說,這次會議為經濟學者特別是計量經濟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會議邀請了Herman Bierens、 Jerry Hausman、Whitney Newey、Richard Smith、 George Tauchen、 Halbert White、 Cheng Hsiao 等計量經濟學巨擘參加,這對有志於從事經濟研究的年輕學者,無疑是一個學習的良機。管教授表示,能夠在這次會議上與眾多經濟學者探討學術交流思想,自己收穫頗豐。
當我們問到作為一個學生,應當如何充分利用此次會議提供的機會時,管教授話語中透著殷切的希望。他告訴我們,WISE的學生是幸運的,擁有許多與國際知名學者交流的機會。洪永淼院長更是對WISE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洪院長舉辦該會議,希望WISE的師生能夠把握與知名學者交流的機會。他還提到,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學生都存在發表自己見解的欲望不強的通病。但是,在他認為,學生不應因自己專業知識不足而羞於與知名學者交流,而應當為自己能夠把握此類學習的機會感到驕傲和自豪!管教授以自己的切身體會為例,告訴我們,與會專家往往希望能夠有與眾人更多的交流。為此,管教授建議我們,在每次會議召開以前,都應該積極整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與參會學者研究領域一致的相關問題。借著開會的良機,主動與知名教授進行交流,在提高自己知識能力的同時,也能充分展現WISE學生的能力與活力!
談故鄉——拳拳之心,溢於言表
管教授的原籍是安徽安慶,講起自己的故鄉,教授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雖然他從小在台灣長大,但是對於家鄉安慶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軍事作用,以及當地的名人雅士等,管教授非常熟悉,令人佩服。比如太平天國上海保衛戰中安慶的重要地位,以及共產黨第一人書記陳獨秀為安慶人等等。採訪時,我們不經意間談及兩岸問題,管教授提到大陸這幾年經濟學教育水平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提高,眾多國際知名經濟學家也將大陸作為其重要的研究對象和訪問目的地,而台灣這些年相比較而言發展速度較緩慢,因此在邀請專家交流方面,兩岸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進行探討和研究。他還提及,兩岸的傳統節慶和慶祝方式都十分接近,在合作交流上有著廣闊的空間。在言談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管教授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和拳拳的愛國心,我們想,這也是管教授後來選擇回台灣的重要原因。當談到如何增進兩岸交流的問題時,管教授強調,應該多鼓勵兩岸年輕人之間的交往,尤其是加大大陸學生與台灣學生訪問和交流的頻率和規模。
做研究——問題導向,厚積薄發
在與管教授的聊天中,他在多年學術攀登中練就的深厚功力也讓我們深深地折服。
當問及國內經濟學研究與世界同步水平的差距時,管教授給出了深刻的回答。他說西方是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而中國多數是以發表論文為目的的研究,真正的研究應該從現實問題出發,通過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文的創作也就能水到渠成。管教授說:“經濟學的思想應當來源於生活,你們學習經濟時應當儘量嘗試用經濟學的理論去解釋現實世界。”然後他用均衡的理論舉例為我們解釋了政府政策變動等問題。
而後,當我們問到作為一名經濟學者是否應當主動為政府出謀劃策時,他毫不猶豫地說:“作為一名學者首先應打好基礎,這樣才有資格讓政府、讓千千萬萬大眾聽從你的建議,當你有了一定的素養,可以適當為政府獻計獻策。雖然我們中研院隸屬於台灣政府,但我們並沒有政策任務,我們只做我們的研究。”
管教授在回答經濟學是否過度數學化的問題時,他抿了一口茶停頓了一會說:經濟學數理化是不可逆轉的,數學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有思想,數學只是思想的具體化!在經濟研究中要培養經濟學的直覺。他生動地比喻說:“只會數學的經濟學者是畫匠,但是既會數學又有思想的經濟學者就是繪畫藝術家。”
論學習——夯實根基,興趣引導
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管教授稱,一定要學好“數學”,掌握好這門工具,與此同時,要逐步接觸經濟、金融領域,看自己是否有興趣、有做研究的潛力,這裡所指的“樂趣”,不僅來自於成果,更在於過程;研究忌諱隨波逐流,“一窩蜂”地研究熱門問題,僅有這些還不夠,還需要經濟直覺。那么,如何獲取直覺呢?管教授認為,要將經濟學融匯到生活之中,試著用課本的知識去解釋經濟現象,日積月累,直覺便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當談到這裡,管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中國在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關心的問題也是全球人關心的問題,這為經濟學的研究創造好了良好的經濟環境,中國的經濟學家要抓住好這次機遇,不斷開拓,經濟學必將有所創新。
管教授鼓勵我們,一定要練好英語口語,並敢於向“學術權威”挑戰。他坦言,即使自己在海外生活多年,英語聊天仍舊“很累”,同學們可能也是這樣。但並不能知難而退,反而要越挫越勇,就好比這次TEST會議,同學應該主動纏著這些專家問問題,在討論中鍛鍊口語,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作為一個過來人,管教授說,學生時期都會擔心自己的問題過於簡單、幼稚,這種想法是大可不必的!十個爛問題就有一個好問題,另一方面,學術界沒有大小,要敢於挑戰權威。管教授以自己為例而言,最怕的就是在自己的論文演講中沒有人問問題。
最後,管教授強調了在學習過程中導師的重要性。管教授以他的導師Halbert White指導自己博士論文為例,認為導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不是去告訴他該做什麼或怎么做,而是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以獨特的視角發現問題,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導師要重視同學生的交流,而且要多交流,在交流中會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