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頭寺

箕頭寺

箕頭寺,原名箕裘寺,始建明朝初年,位於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玉豐鎮箕頭村。箕頭寺在保升、聚賢、玉豐鎮交界處,山下為省城都會要道黃峨古鎮,交通方便,山勢壯麗,遊客不斷。現為遂寧旅遊重要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箕頭寺
  • 地理位置:遂寧市船山區玉豐鎮箕頭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8:00-20點
  • 景點級別:鎮級寺廟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箕頭寺大殿
寺院沿革,歷史典故,白蓮教據守箕頭寺,楊慎題賦贊箕頭,建築藝術,

寺院沿革

據老人言傳,早年寺廟建在箕泉山,俗稱和尚坡雞的背脊,故名箕裘寺,至今山上還有圯墟。箕頭山峰巒聳秀,氣象雄峙,山下紳士為逃避搶劫,明代(1368——1644年)時先後以箕頭山建箕裘寨,依山建廟,更名為箕頭寺,座東向西,常有10多名僧人住廟。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和尚坡右側山腰桐子樹上長“官刀”、“梭標”,周邊幾十里外特別是遂寧城裡的人前去觀看。
箕頭寺的廟宇於1956年6月拆去修保升鄉政府辦公用房,山上的石頭被採去搞農田基本建設,致山坡下降約10公尺,但箕頭山仍別具一格,高於群山,超於群山。
另有,箕泉山(俗名和尚坡)左,半山腰桅子埡坡梁有土地廟和桅桿,水坑內長靈芝,一“柏”零三株黃葛樹,外搭一口活棺材。其實是山間有一座土地廟,人說土地菩薩很靈感,常人燒香還願。最有特點的是,凡在菩薩面前許了大願顯大靈後,就要在廟前立桅桿,高約三、四米(用條石雕塑像船上掛帆的桿子,桿子的斗方雕刻有戲劇人物),先後豎立了數十根於石板大路兩旁,故名:桅子埡口。埡口坡梁土地廟右側是遂寧通往重慶石板大道,廟前有豬肉、小食、雜貨、香蠟店鋪,行人常往。
1998年1月16日,遂寧市市中區人民政府遂區府函[1998]7號文批覆開放箕頭寺為宗教活動場所。2000年,本土人吳安邦發動鄉民捐資補書“極大西天”金字牌匾懸掛彌勒殿上方。同時,黃娥古鎮(玉豐鎮)箕頭村黃峨故里景區建成,緊連箕頭寺,成為一處新興旅遊景區,遊人絡繹不絕。

歷史典故

白蓮教據守箕頭寺

箕頭寺山高路險,是交戰雙方必爭之處。清代嘉慶元年(1796年)“白蓮教”起義,有個謝統令率兵幾次攻寨都未攻破。鹹豐10年(1806年)12月,藍大順之部謝大德進圍遂寧城,相持六十餘日,監生曾明謙,合族黨數百人,戰賊於箕頭寺,眾寡不敵,力戰死之,獻身於民。
民國初年有個蔡牛兒率領幾百人攻打山寨——箕頭寺仍未攻破。”當時人們流傳著幾句歌謠:“箕頭寺是砣鐵(攻打不破),佛仙寺惹不得(勢力大,甘大璋清晚期內閣侍讀學士居處),老君寨去不得(方圓近10里,不易圍攻),雷家寨子很鬧熱(婦女居士)。”這說明山勢險要。
山頂奇觀:龍戲涪江水(站在箕頭寺遠眺龍鳳場和涪江水面),鳳穿白塔壕(龍鳳場白塔壕河),船山插槓頭(船山坡八角亭傳說為船的插槓),靈廣鐘古嘯(在箕頭寺聆聽靈泉、廣德寺鐘古聲)。

楊慎題賦贊箕頭

此處名山勝景,與遂寧鎮山玉堂山連娟修蛾其從。不少名人賦詩題詞:明正德15年(1520年)狀元楊慎(又名楊升庵,新都人,黃峨丈夫)為遂寧城北玉堂山題《玉堂翔鳳賦》記載:“箕頭奴嶡,連娟修蛾其相從。”④明嘉靖(1552—1566)時期,遂寧縣令後任四川巡撫羅瑤(進士)題詩:“長驅迤邐到箕頭,助我江山興獨優……”前縣令范府題詩《次前韻》(一併附後)。為引人入勝,清進士吏部主事徐冕在高台建築大廟山門石額上題詞:“大觀在上”斗大四字,喻為豐富多彩,景秀壯觀,朝輝夕陽,氣象萬千。“雲鶴歸來”是撥貢王祉欽書寫匾額高玄玉皇大殿,象徵著嶡山勝景,雲鶴日歸。“界納須彌”是四川總督趙爾豐為仙佛古剎箕頭寺武聖殿匾額題詞:“界”,界際,事物分界;“納”,納甲,八卦天干,五行方位相配合;“須彌”意識妙高,古印度的山名,須彌山世界的中心。⑤“極大西天”匾額玄耀在大雄寶殿,是舉人,明末清初著名左腕書法家張鰲書寫,把箕頭寺比喻為“極樂世界”、“西天勝景”,有阿彌陀佛居住國之稱。

建築藝術

此山山勢雄偉,上山一條獨路上廟門,門外有一石碑上鐫刻:“南無天元太寶阿彌陀佛”。碑側一株菩提樹,樹高20多米,直徑50公分,年秋菩提果成熟,其果有圓型、豬腰型、羅漢型,形態百出。廟門全用石條砌成20多公尺高的基礎,門額上書寫箕頭寺三個大字,上面是一座戲樓,用木質結構建成,面積約200平方米。前台彈琴吹打演唱,後面作畫裝之用,兩邊耳房用於保管衣物道具和演奏人員住所。戲樓房頂搬敖柁脊,雕樑畫棟,房檐瓜桷各種浮雕,獅象人物,花草鳥獸形象逼真。台口石刻戲劇人物栩栩如生。
進入廟門,從戲樓下面10多步石梯是四方形的戲場壩,周圍有石欄桿,地面用石板鑲嵌,上方有20多步約30公尺長條石階梯(觀戲座位)進入玉皇殿堂。戲場壩、石階梯、玉皇殿三處相連,可容納二、三千人觀賞戲劇。左右頁岩縫隙樹藤環繞,右邊岩隙有一株直徑一米多粗壯,樹身高達30多公尺的黃連樹,丫枝覆蓋戲場壩一半。這樹有一美傳:“黃公子懷抱棕小姐,白花小姐緊纏著黃公子”(黃連樹中部寄生一顆小棕樹和白花刺藤)。
由戲場壩經石階梯上玉皇殿(清光緒年間建),殿堂七幢,系木質建築,房上屋脊塑有鰲脊寶頂,左右是“八仙過海”人物塑像立屋脊之上,兩頭是鰲魚獨站。殿堂正中是身高一丈余的玉皇,左右是文昌、武聖三尊坐像。殿堂兩頭靠左黑神、財神殿,塑有黑神、財神男女四尊坐像。靠右月光殿,塑有月光菩薩男女坐像。整個殿前修建有半人高的石欄桿。兩頭是土地廟。獨有黑神菩薩愛管人間之事,在民間糾紛雙方鬧得無法解決時,都到黑神面前詛咒了之,寄託菩薩裁決。有的雙方不服,就抬黑神娘娘(系木枝架連線外穿繡袍)去對方家威逼對方了結此案。玉皇殿後小天井內,於20世紀90年代鄉土人士吳安邦、吳限(碩士)、胡光翰等豎古詩玉碑、箕頭寺記和遂寧市中區人民政府遂區函【1998】7號文《關於開放箕頭寺宗教活動場所批覆碑記》。
再上六梯坎是武聖殿,殿堂七幢,房檐屋脊雕龍畫鳳,樑柱瓜桷鑲牙彩畫,粉壁上畫的戲劇人物,山水鳥獸,畫筆精工,形象生動。武聖帝君坐正中,韋馱站立之後,靠左是呂祖和觀音殿。呂祖殿內的呂祖菩薩坐像金身輝煌,菩薩面前設有簽筒,凡問病求藥籤,將簽票上的處方用水煎服治病。廟上先後開過中藥鋪,方便鄉民和為慈善會施藥服務。問事簽按簽票吉凶應正自身,威靈顯應……給菩薩掛紅、送掛匾;匾額有:“真活菩薩”、“靈丹妙方”、“有求必應”、“妙手回春”……有的給菩薩穿金、演大戲還願。清代鄉人募捐成立箕裘寨慈善會,有常款二百餘串。民國五年(1916年)山下甘榮山、賴茂華繼任會首。二十五年(1936年)又由吳家興隆溝張天柏繼承領辦箕頭寺慈善會,對貧民施米糧、藥物或棺木。觀音殿內塑有普陀觀音、送子觀音、牛王觀音和送子娘娘、痘麻娘娘坐像。靠右是雷祖殿和灶王殿,塑有雷公、火閃神像與灶王菩薩。
武聖殿後是天井,長約12公尺,寬4公尺,四周石欄桿,石柱上刻有獅、象、瓜、果、蓮花等圖象。周邊石縫中生長不少首烏藤蔓步石壁。底部系泥土栽有石菖蒲,天井內常年有水,清澈明淨,可食用,有“箕泉聖井”之稱。井內還有魚、龜,供人觀賞,魚、龜千姿百態,尤為壯觀。天井位於箕頭山頂,井內的泉水通過西邊和尚坡直下吳家興隆溝(約五、六百米坡度),多股泉水常年不涸,可灌溉五、六百畝糧田;經多年實踐證明,人食了這泉水無癌病發現,可長壽。
後殿寬100餘平方米,用木板鑲嵌地樓,座落向東,明窗靜謐,是遊客聚集休息的場所。每年正月初一和節日盛會又是青年婦女玩雞毛毽的賽場。窗外有一株大黃葛樹,四人牽手難圍,枝葉覆蓋整個後殿,夏天是供人乘涼的好地方。山岩上長有一株大黃連樹,樹大身高中心空。據傳早年有一蟒蛇藏於樹空心處,年長月久變成蛟龍出不來,一天雷雨交加,“龍”與火閃斗光,雷電折斷樹桿,“蛟龍”順水奔逃。樹的空心處後又被獐子聚為老窩,時久被上山放牛的牧童發覺,小牧童搬弄木柴堆放樹空頂端,企圖把獐子燒死,誰知勇猛的獐子從火光中跳出逃跑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