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踞

箕踞

箕踞,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箕。這是一種不拘禮節、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箕踞
  • 描述: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
  • 類型:坐法
  • 比喻: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含義,出處,相關文化,經典故事,踞姿詳解,箕踞失禮,

基本信息

【詞目】箕踞
【拼音】jī jù
【基本解釋】即隨意張開兩腿坐著,形似簸箕。

詳細解釋

含義

一種輕慢、不拘禮節的坐的姿態。即隨意張開兩腿坐著,形似簸箕。

出處

1、《莊子·至樂》:“ 莊子 妻死, 惠子 吊之, 莊子 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 疏:“箕踞者,垂兩腳如簸箕形也。”
2、《戰國策·燕策三》:《荊軻刺秦王》箕踞以罵曰。
3、《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高祖 箕踞罵。” 司馬貞 索隱引 崔浩 曰:“屈膝坐,其形如箕。”
4、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5、宋 洪邁 《夷堅甲志·葉若谷》:“一老嫗自外至,手持錢篋,據胡床箕踞而坐,傍若無人。”
6、《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荊軻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罵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倖免,豈非天乎!然汝恃強力,吞併諸侯,享國亦豈長久耶?’”
7、清 曹寅 《夜坐限螢字》:“吾人常不襪,箕踞已忘形。”
8、《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據案觀書,或箕踞自適,各隨其便。”
9、王統照 《沉船》:“那好說笑的 顧寶 ,卻在草棚下面箕踞坐著吸那‘大富國’的紙菸。”
10、清·邵長蘅《青門剩稿》:箕踞乾明佛殿。

相關文化

經典故事

劉邦踞床
劉邦自己踞床( 榻)接見酈食其酈生見了不拜,僅作長揖, 還批評他:“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劉邦自覺有愧,趕忙站起,整理好衣裳,請酈生上坐。(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點評:不過,長時間席地而坐,也是夠受的。)
孟子自責
孟子見到妻子獨自在房中踞,認為無禮,孟母反責他沒有“ 問孰存”,這是孟子無禮。而從踞與坐的兩種姿態比較,前者確是不如後者文雅。但是,老是膝蓋著地而坐,誰也受不了,除非真有了過硬的功夫。所以,在單獨一個人時,伸開雙足,臀部著地,也是允許的。孟子這樣嚴肅對待,連他的母親都不同意。禮,體現在人們交往中的相互尊重,如果不在交往之中,也苛刻要求,便是無禮,反而顯得失禮。【選自《夜讀拾得錄( 八十六)·孟子自責》】
(點評:孟子之妻,獨自休息,在室而踞,並不礙於人。孟子拘泥責之,這是一種挑剔,自然不妥。)

踞姿詳解

(箕、箕踞)
古人席地而坐。坐時,膝蓋著地,臀部坐在後腳跟上,雙手放在膝前。如果臀部坐在席上,雙膝在身前屈起,足底著地,雙手後撐;或者,雙膝平放,兩腿前伸分開,形如簸箕。這種姿態,古時,人們稱為箕踞、箕倨、箕股,簡稱箕或踞。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的石人像中,有坐者,也有箕踞之態。前者臀部坐於腳跟,後者臀部著地,非常明顯。踞, 在古代日常生活中, 是最失禮的坐相。

箕踞失禮

較“蹲踞”更不敬為箕踞。
箕踞的動作圖解2箕踞的動作圖解2
《禮記·曲禮上》謂:“坐毋箕……”(箕,舒展兩足,狀如箕舌也。)即尻著地或著席,兩腳伸前叉開而坐,形似簸箕。它與“蹲踞”之差,只在兩腳,一為聳膝,一為伸腳。
《史記》卷九十七《陸賈列傳》云:“陸生至,尉他瞪魋結箕倨見陸生,陸生因進說他曰:……尉他乃蹶然起坐,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
漢書》“箕倨”作“箕踞”,系指不敬之坐。故尉他起坐後,自認為失禮。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遊俠列傳·郭解傳》云:“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踞視之,解遣人間其姓名,客欲殺之。”蹲踞,孔子只欲“以杖叩其脛”;箕踞,則郭解之客“欲殺之”,此不敬之差,一目了然。然兩腳之伸,間呈異狀,有時少伸,亦可稱箕踞。
晉 皇甫謐《高士傳·嚴光》述侯霸承光武命,遣吏奉書於光,有“光不起,於床上,箕踞抱膝,發書讀訖”云云。雖為抱膝,然不名蹲踞,仍為箕踞,可知箕踞伸腳,亦有直伸少伸之別。(摘自黃現璠撰《我國坐俗古今之變》,載《掃蕩報》文史地周刊版第十二期,1941年4月16日;又載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116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