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賦

箏賦

箏賦是箏及箏樂文化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直至今日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彩。箏樂文化在漢魏六朝時期走向成熟、高雅和精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箏賦
  • 數目:八篇
  • 特點:成熟、高雅和精緻
  • 內容:箏及箏樂文化
作者,內容,

作者

當時眾多文學家創作了《箏賦》,如後漢侯瑾,三國阮瑀,西晉傅玄,東晉顧愷之、賈彬、陳窈,梁簡文帝蕭綱、陳顧野王等,總計八篇,在同時代樂器賦中數量為最。

內容

後漢 侯瑾《箏賦》
於是急弦促柱,變調改曲,卑殺纖妙,微聲繁縛。散清商而流轉兮,若將絕而復續,紛曠落以繁奏,逸遺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風采,練其聲音,美哉盪乎,樂而不淫。雖懷恩而不怨,似幽風之遺音。於是雅曲既闊,鄭衛仍倚,新聲順變,妙弄優遊。微風漂裔,冷氣輕浮,感悲音而增嘆,愴嚬悴而懷愁。若乃上感天地,千動鬼神。享祀視宗,酬酢嘉賓,移風易俗,混同人倫,莫有尚於箏者矣。
三國 阮瑀《箏賦》
惟夫箏之奇妙,極五音之幽微,苞群聲以作主,冠眾樂而為師,稟清和於律呂,籠絲木以成資。身長六尺,應律數也。故能清者感夭,濁者合地,五聲並用,動靜簡易,大興小附;重發輕隨。折而復扶。循覆逆開,浮現抑揚,升降綺靡,殊聲妙巧。不識其為,平調足均,不疾不徐。遲速合度,君子之銜也;慷慨磊落,卓礫盤紆,壯士之節也;曲高和寡,妙技難工。伯牙能琴,千茲為膜。蛟憚禽然,庶配其蹤;延年新聲,豈此能同;陳惠李文,蜀能是逢。
西晉 傅玄《箏賦》並序(殘)
世以為蒙恬所造,今會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列四象在,鼓之列五音發。體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所能關思運巧哉?
追赴促彈,急擊扣危;洪纖雜奮,或合或離。
陰沉陽升,柔屈剛興;玄黃之分,推故引新。迭為主賓,四時之陳。
清濁代興,有始有終;哀起清羽,樂混大宮。
東晉 陳窈《箏賦》
伊夫箏之為體,惟高亮而殊特。應六律之修和,與七始乎慈訊息。括八音之精要,超眾器之表式。後愛創製,千野考成。列柱成律,既和且平。度中楷模,不縮不盈。總八風而熙泰,晃貫徹而洞靈。牙氏攘袂而奮手,鐘斯傾耳以靜臆。奏清角之要妙,詠縐虞與鹿鳴。獸連軒而率舞,鳳琅滄而集庭。泛濫浮沉,逸響發揮。禽然若絕,咬如復回。爾乃秘艷曲,卓礫殊異,周旋去留,千變萬態。
東晉 賈彬《箏賦》
溫顏既授,和志向悅,賓主交歡,聲鐸品列,锺子授箏,伯牙同節,唱葛天之高韻,贊幽蘭與白雪,其始奏也,蹇澄疏雅,若將暢而未越,其漸成也,抑按鏗鏘,猶沉鬱之舒徹,何以盡美,請徵其喻,剖狀同形,兩象著也,設弦十二,太蔟數也,列柱參差,招搖布也,分位允諧,六龍御也。
東晉 顧愷之《箏賦》
其器也,則端方修直,天隆地平,華文素質,爛蔚波成,君子嘉其斌麗,知音偉其含清,罄虛中以揚德,正律度而儀形,良工加妙,輕縟璘彬。玄漆緘響,慶雲被身。
梁 簡文帝蕭綱《箏賦》
聽鳴箏之弄響,聞茲弦之一彈,足使客游戀國,壯士衝冠,若夫楚王怡盪,楊生娛志,小國寡民,督郵無事,乃有燕餘麗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經居東里,度玲瓏之曲閣,出翡翠之香帷,腕凝紗薄,佩重行遲,爾乃促筵命友,銜觴置酒,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白日蹉跎,時淹樂久,玩飛花之度窗,看春風之入柳,命麗人於玉席,陳寶器於紈羅,撫鳴箏而動曲,譬輕薄之經過,若夫鈞竿復發,蛺蝶初揮,動玉匣之餘怨,鳴陽烏之始飛,逐東趨於鄭女,和西舞於荊妃,使長廊之瓦虛墜,樑上之塵染衣。
陳 顧野王《箏賦》
調宮商於促柱,轉妙音於繁弦;既留心於別鶴,亦含情於採蓮。始掩抑於紈扇,時怡暢於升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