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舊市第十八中學

箇舊市第十八中學

箇舊市第十八中學原名“雲南錫業公司第五中學”,地處箇舊市北郊的官家山(雲錫大屯選礦廠),學校占地47.15畝,有主教學樓一幢,學生宿舍兩幢,並設有美術室、體育室、音樂室、圖書室、閱覽室、自然實驗室、檔案室、少先隊大隊部、共青團活動室、校園廣播室、學生食堂、教職工之家、多功能室。有250米環跑道、以及能滿足學生需要的籃球場、排球場,有計算機教室兩間,並能上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箇舊市第十八中學
  • 創辦時間:1956年
  • 所屬地區:雲南
學校介紹,歷史,課程設定,教學科研,教學成果,

學校介紹

箇舊市第十八中學原名“雲南錫業公司第五中學”,地處箇舊市北郊的官家山(雲錫大屯選礦廠),背靠雲錫公司松樹腳錫礦,北對大屯海,西接紅河州高科技大屯工業園區,東與紅河州府蒙自相望,學校與紅河大道田比鄰,位於滇南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域。

歷史

2005年,學校占地47.15畝,有主教學樓一幢,學生宿舍兩幢,並設有美術室、體育室、音樂室、圖書室、閱覽室、自然實驗室、檔案室、少先隊大隊部、共青團活動室、校園廣播室、學生食堂、教職工之家、多功能室。有250米環跑道、以及能滿足學生需要的籃球場、排球場,有計算機教室兩間,並能上網。
2005年,學校30個教學班,其中國中17個班,國小13個班,在校學生1499人,學生來源於古山、雲錫第四冶煉廠、雨過鋪、高壓電瓷廠、雲錫東方紅農場、雲錫松礦、雲錫大屯選礦廠和在屯團山村等地。現有教職工94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3人,國小高級教師25人,是箇舊市規模較大的一所九年制學校。2000年學校被認定為雲南省一級二等初級中學,並先後被認定為“紅河州綠色學校”、“雲南省校園綠化甲級學校”、“箇舊市文明學校”、“紅河州文明學校”、“雲南省文明學校”。
歷史沿革 箇舊市第十八中學,解放初為人民政府興辦的大屯新壩國小,1956年改為企業辦學——大屯選廠子弟國小,1967年附設國中班,1975年開辦高中班,1978年10月經雲南錫業公司批准為“雲南錫業公司第五中學”由雲南錫業公司大屯選廠管轄。中國小合為一套班子(一個黨支部)、兩塊牌子(雲錫五中、雲錫屯選國小),教學分開,總務統一管理的廠辦學校,人事歸大屯選礦廠領導,業務工作歸雲南錫業公司教育培訓處領導。
1997年6月,在雲南錫業公司教育資源重組和教育結構調整中,高中部撤銷,而國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從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先後有雲錫公司所屬的羊壩底中學,東方紅農場中學、古山採選廠中學、雲錫六中、雲錫四中等學校,撤併歸入雲錫五中。從1998年1月起,雲錫五中人事上脫離大屯選礦廠的領導,劃歸雲南錫業公司教育委員會領導。
1997年11月,學校召開了首屆學生代表大會,成立了學校唯一的一屆學生會,1980年2月27日,學校成立了校務委員會,由學校黨政領導、教師代表、團總支書記、學生會主席等組成。當年6月,成立了學校教研組,加強學校教研工作。1980年12月2日,學校決定除初一年級外,其他初高中各年級開始上早晚自習。1981年,學校分別制定了《學校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課堂常規》、《關於學校管理的幾條規定》等制度,建立了獎學金制度和教師評價獎勵制度
1985年1月,在雲錫大屯選廠試行廠長負責制的改革中,學校成為雲南錫業公司第一所試行校長負責制的學校。1989年9月,學校首次招收職工業高中選礦學生106人。
1998年9月,學校組建了微機室,開設微機課。1998年10月《紅河教育》第五期專版介紹雲錫五中的辦學情況,發表學校教師論文5篇,介紹學校情況照片12幅。2000年3月,學校《全員聘任實施辦法》經職工代表小組討論通過執行。2001年1月,經紅河州文體局批准,學校成為紅河州田徑傳統學校。2001年6月,學校籌建了多媒體教室及教師電子備課室。2002年1月,雲錫公司教育委員會在教育結構改革中,決定雲錫五中、大屯選廠中國小合併辦學,中國小人、財、物集中統一管理,王寶淵同志擔任雲錫五中,大屯選廠國小校長。
2002年8月19日,雲南錫業公司所屬中國小正式移交箇舊市人民政府管理,8月28日學校更名為箇舊市第十八中學,並由箇舊市教育局直接管轄,黨群關係隸屬箇舊市大屯鎮黨委管理,並明確中國小管理體制不變,仍實行人、財、物集中統一管理,王寶淵同志任箇舊市第十八中,大屯鎮官家山國小校長,馬克偉同志任黨支部書記。

課程設定

學校按照國家課程設定規定和課程改革要求,開設了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英語、音樂、美術、生物、勞技、計算機、體育、地方課(含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讀本、性健康教育、校園安全教育讀本、中小學生衛生保健常識、集郵課堂)等課程。

教學科研

學校1980年6月成立教研組後,1997年9月又設立了教研室,並設科室主任一名,教研員一名。並成立了學校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校長兼領導小組組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在中學部設立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勞動技術、政治歷史一理、音樂體育美術六個教研組,國小部設立了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三個教研組。
為規範對教育科研的管理,學校先後制定了《箇舊十八中教科室主任工作職責》、《箇舊十八中教研員工作職責》、《箇舊十八中教研組長工作職責》、《箇舊十八中實施素質教育方案》、《箇舊十八中課程改革方案》。並形成每單周有次教研活動,每年每位教師撰寫一篇優秀教育科研論文的制度。到2005年4月止,學校教師在省、州、市、原雲南錫業公司報刊上發表、參加競賽、交流獲獎的教育論文總計180篇。
在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學校制定了《箇舊十八中關於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規定》,成立了學校科研課題領導小組。目前,學校有2個州級課題,(其中一個為州級 重點課題),3個市級課題。2005年學校已有3個州級課題通過了紅河州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鑑定驗收,其中有一個課題被評定為州級領先水平,2005年省教科院到紅河州檢查教研工作,紅河州教委推薦學校為初級中學的代表,成為受檢單位,得到省教科院和紅河州教研室領導的充分肯定。
2005年8月,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以及國家基礎教育司下發的《正確引導中小學生開展集郵活動》的通知精神,學校楊和平,王寶淵兩位教師編寫出結合我省實際和青少年學生特點的,雲南省第一本中國小集郵校本教程《集郵課堂》,得到雲南省集郵協會專家的充分肯定,中共紅河州委宣傳部部長唐明生同志為該書寫了序言。這本《集郵課堂》校本教程於2005年9月在學校部分年級開始試用。

教學成果

從1978年10月成立雲錫五中至今,學校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新生,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勞動後備軍。學校培養的高中畢業生先後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全國名牌大學錄取。
1981年李素清被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錄取;1983年張震飈同學被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錄取;1986年張弘斌同學被成都科技大學錄取;1988年徐熠珉同學被廣州中山大學錄取;1989年張華同學被天津南開大學錄取;1989年段堅同學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1991年王榮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1992年李宏偉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1996年孫龍同學被中央財經大學錄取。
從1994年至1997年(1997年9月學校停辦高中),學校連續四年被評為箇舊市高考優勝單位。
2001年中考,周洋、鄒月圓同學均以650分的高分居雲錫公司第一,被省重點中學箇舊一中錄取,該學校中考有23名同學成績達600分以上,高分率34%,平均分、及格率中有10個指標為箇舊市第一;2002年中考共有12名同學考試成績達600分以上;2003年中考,趙文博同學考分居箇舊市第一,13名同學成績達600分以上;2003年箇舊市高考中獲雲南省第二名,紅河州第一名,以627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的余惠佳同學是學校2000屆國中畢業生;2003年10月30日,箇舊市國中教育教學工作會在我校召開,市長李潤權、副市長童外元在會上對學校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4年第五期《紅河教育》以專欄形式介紹了“箇舊十八中和他們的名師們”。
2005年中考,我校17名同學成績達600分以上,王鈧鈧同學以645分的成績獲雲南省課改實驗區中考第一名,箇舊市中考第一名。校長王寶淵獲紅河州“紅煙園丁獎”。2005年8月,箇舊市委書記楊銘書、副書記王丕勛、市教育局局長馬莎萍親臨箇舊十八中,為箇舊市十八中授省文明學校牌匾。
校舍校區建設 從1978年成立雲錫五中後,學校的校園建設一直不斷。1979年建成了一幢面積為1197m2的教學樓和兩塊籃球場;1981年雲錫公司投資47880元建蓋了一幢面積為240m2的教師宿舍樓;1982年初學校加強綠化美化工作,建成100多米長的花壇一個,種花1300多株,校內外種植雪松、香樟、銀樺等19棵,年底重建學校校門和圍牆,蓋33m2的門衛房一間。1983年在美化校園方面,學校植樹種花1049株,建成一個80米長的鋼筋花廊,假山一座,開闢了四個花區,一個花圃;並新建面積179.3m2的廁所。與此同時,大屯選礦廠出資5萬元,雲錫公司撥款2萬元,1983年底建成占地8800m2有250米長的跑道運動場。
1986年,在原有基礎上,校園植樹2400多株,校外植樹3000多株,新建花區三個,新增花木樹種100多個;學校投資3萬元,為中學教學辦公室安裝了天花板,新建一個廁所,鋪設了高中教室前的水泥路面。1987年,雲錫公司教育培訓處為學校裝備了49個座的語音室,耗資6萬元。1992年,雲錫公司教育培訓處、大屯選礦廠共同投資73742元,為學校大修籃球場兩塊,排球場一塊,共2000m2。1998年,學校勤工儉學,集資助5.3萬元,破牆開店,建蓋了8間沿街鋪面,共140m2。1998年,學校投資73707.49元,修建了花池,擴充球場,建了升旗台,裝修宣傳欄、語音室、微機室、綠化草坪1186m2,種植名貴樹種366株,對校園、校貌等進行了徹底改造。1999年8月,學校投資3.2萬元進行校園環境建設,9月雲南錫業公司投資1280000元,建成了一幢面積為1361m2的新教學樓,2001年6月,學校教職工集資19.6萬元,籌建起學校多媒體教室及教師電子備課室,8月,在雲錫公司部分廠礦的支持下,投資15.6萬元進行校園建設,重修了校園主幹道、球場,種植大王棕、梭欏等樹種。2001年10月,由雲錫股份有限公司投資9.5萬元新建女生宿舍108m2,並改造原女生宿舍、國小教學樓,國小花區進行翻修改造;2004年,學校投資27601元建成男生宿舍衛生間一個,並改造學校兩個公共廁所。
二、箇舊市第七中學
箇舊市第七中學創辦於1972年7月,校址在箇舊市大屯鎮楊家寨村,學校占地面積24畝,校舍建築面積3800多平方米。學校前身系1964年11月開辦的箇舊市半工半讀學校,隸屬於箇舊市工業局。1972年學校改為全日制普通中學,命名為箇舊市第七中學,設13個教學班,其中4個高中班,9個國中班,教職工47人,高中學制2年,國中學制3年。1984年高中學制改為3年。1992年,箇舊市教育局進行教育結構調整,箇舊七中停辦普通高中,改辦職高班,學校擴大國中招生規模,招生範圍覆蓋到大屯鎮楊家寨、代家莊等五個村委會。2004年,箇舊市政府、市教育局為了更有利於學校的發展,決定將學校搬遷至原箇舊市農業技術中學校址辦學(新校區目前正在規劃中)。現有學生892人,國中班級18個,職高班級2個;教職工65人,其中高級職稱13人,一級職稱25人,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
1985年初,雲南省教育廳提出要大面積提高農村教學質量的號召,箇舊市教研室以大屯、沙甸兩個壩區學校為點,深入學校組織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學校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得以迅速開展。同年,由箇舊市教育局撥款、學校自籌部分資金,對學校教學設施、校園環境進行了改造,購置物理科、化學科實驗器材,學校實驗教學薄弱的狀況得到初步改善;拆除部分危房,建蓋了教師宿舍樓,教職工住宿條件有所改善。學校在抓課堂教學的同時,注意抓好體育、衛生、綠化及第二課堂、校園文化等工作。修建了體育運動場,促進了體育教學工作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籃球、排球、田徑、廣播體操等體育活動有聲有色,1976年參加箇舊市學生排球運動會,男女均獲全市第三名;1984年全高學生田徑運行會中,孫永蘭獲女子鐵餅第三名;學生蘇韻秋在1985年全市中學生田徑運行會上獲男子急行跳遠第二名。學校堅持每天兩次掃除;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每年配合箇舊市衛生防疫站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建立學生健康卡。學校成立綠化組,師生動手栽花種草植樹,將學校建成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育人佳境。
1992年秋,國家大力倡導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們為改變傳統教育觀,積極投身到控求素質教育方法的教學研究中,研究活動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的發展。1994年11月,箇舊七中在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方面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一步,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並通過了校長江漢朝提出的《箇舊七中校內管理體制改革試行方案》,學校全面推行校內管理體制的改革,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及結構工資制,隨後又出台了與之配套的一系列改革“試行方案”。“試行方案”推出後,學校的各項工作出現了質的飛躍,教學管理秩序井然,教學成績有了新的突破,“以教學為中心,以改革促教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局面逐漸形成。1996年中考,徐中圓同學以701分的中考成績居全市第四名,郊區中學第一名;1997年中考,李應傑同學以739分的成績奪得效區中學第一名;2002年中考,高江凱同學以660分的成績奪取全市第三名。
2002年7月,箇舊七中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簡稱“新課改”),成立了由李子碧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宣麗芬為副組長的“箇舊七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制定了《箇舊七中課程改革實驗實施方案》。方案旨在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不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學校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所有參加新課改的教師接受多種形式、多程層次的學習、培訓,教師們也踴躍投入到“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以往“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改變學習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主動探究知識、獲取知識。教師們通過“新課改”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撰寫了50餘篇教育教學論文,其中《Body language and English Teaching》(李雪芳)、《淺談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情趣的創設》(宣麗芬)、《淺談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朱林)、《以“人本”教學談論英語教學中的糾錯問題》(江竹仙)、《初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調查與研究》(楊雪萍)、《輕輕鬆鬆學數學》(吳鳳林)、《試論新課程標準中的英語中語教學》(餘波)、《淺談素質教育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何冰)、《開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趙青梅)、《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實施》(趙飛燕)、《農村中學生語文學習不良習慣分析及思考》(楊青)等35篇論文分別獲得國家或省、州、市的獎勵。僅2000年以來,在陳紅、劉祥、曾昭澤、宣麗芬、曾雲、聶晶、楊青、趙飛燕、李錦霞、朱林、羅雪鵬、白家福、朱林等教師的指導下,後雪波、楊鑫梅、楊漢民、柏添源、陳燕等同學分別獲得全國雲南省國中語文知識競賽、紅河州國中化學競賽、全國希望杯競賽、箇舊市首屆航模比賽、雲南省化學競賽、箇舊市首屆中學生電腦現場作文競賽、全國中學生能力競賽(英語)、“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箇舊市國中“六科”競賽等比賽的多個獎項。
學校建立德育為首,五育並舉的德育工作全面管理機制。制定了德育工作崗位制度,定期召開德育工作會議,研究德育工作。把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入教師量化考核之中,從校長到教職員工,每個人都成為德育工作者。學校制定出《箇舊七中文明禮儀規範》、《箇舊七中青年文明公約》,組建“文明監督崗”,對師生在校園內的行為儀表、衛生保潔等情況進行監督;從1994年開始,通過“千分制考評”考核各班在每天在衛生值日、遵守紀律、班級文化、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情況,學期結束時以得分高低評選出各年級的“文明班級”,將學生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落到實處,形成良好的校風校紀。
針對大部分畢業生完成義務教育後就回鄉務工的情況,學校創辦了“三加一”班。開設了腳踏車修理、電工基礎、工業化驗、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等專業。1998年通過紅河州教育局的檢查驗收,首批認定為“三加一”班示範性校點。作為紅河州“三加一”班辦學點,每年初三畢業的大部分同學都接受了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這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學校創辦以來,一直以“培育人才、造福家鄉”為己任,經過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基本規模”的辦學條件、“整體最佳化”的管理體制、“系統工程”的德育格局、“質量核心”的教學模式和“優秀合格”的師資隊伍,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為地方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到2005年,學校共培養高中畢業生950餘人,國中畢業生13700餘人。畢業生中有的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成為科技或行政人才,擔任了州、市、鎮各級黨政領導職務,有的回到農村成了基層骨幹,為箇舊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學校的工作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讚譽。1997年,學校檔案工作通過市檔案局達標檢查,達省C2級標準;2002年學校通過雲南省普通中學督導評論估,被評為優秀;1998年至2002年學校先後榮獲了箇舊市政府授予的市級文明單位、市教育局授予的市級文明學校、團市委授予的市級青年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多次被大屯鎮政府評為鎮級先進單位;1999年至2005年,學校在箇舊市教育局及教學科研所進行的“教育教學綜合測評”中,成績均處於全市前三名。2005年被市教育局評為課程改革先進單位。
三、箇舊十五中
箇舊十五中成立於1986年8月10日,歸大屯區管理,第十五中學預設十八個教學班,。學校成立後任命胡占先同志為副校長,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任命羅天錄同志為教導主任,滕瑞英同志為總務主任。並於同年10月5日開學,有4個教學班,初一新生有216名,教職工6人,校園占地面積4666.6M2,校舍建築面積3257.14M2。
1991年11月,胡占先為校長,楊龍遇為副校長。1998年1月6日,楊龍遇為校長,張瑋為副校長。到2002年,全校發展為16個教學班,學生600多人,教職工50多人。
2002年8月底,箇舊十五中與原箇舊四中合併辦學,箇舊十五中遷入新校址(由於教學設施不完善,仍有一部分師生留在原箇舊四中辦學),新校園占地面積約為96.4畝,有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總數1760人,教職工總數增至121人。9月1日,箇舊十五中在修繕後的新校址上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箇舊市副市長楊樹文、市教育局局長馬莎萍、大屯鎮鎮長包旭、孫副鎮長等各級領導親臨學校參加開學典禮並作了重要講話。從此,箇舊十五中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2002年9月12日,李萍慧為箇舊十五中校長,張偉、劉銅文、蘇紹文為箇舊十五中副校長。
2004年9月,箇舊十五中作為第一批公選學校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校長公選,劉銅文為新一屆校長,其後又任命了朱興林、張偉為副校長。
2003年3月,原箇舊國四中劃為“非典”疑似病例隔離區,於是留在原箇舊四中辦學的師生,在4月28日撤離搬遷到了原箇舊農中內辦學,將原校址內的所有資產移交給了箇舊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
到2005年12月,學校已擴建為完全中學,占地面積擴大到13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8217 M2,體育場面積20493 M2;理化生實驗室各一個;微機室3個,共有計算機近100台;多媒體教室一間;圖書室一間,有藏書6341冊;現有33個教學班,其中國中班30個,高中班3個;在校學生1862人,今年招生676人,畢業生人數為708人;教職工總數134人,其中黨政幹部11人,專任教師109人。教師學歷結構為:大學本科48人,大學專科61人,國中學歷合格率為100%。中學高級教師23人,中學一級教師28人。
學校辦學多年來,注重教育教學質量,1991年以高質量的教學成績被箇舊市教委譽為“郊區中學的一面旗幟”;1993年——2005年,12年間獲得了箇舊市教育局頒發的教學成績優秀單位獎;199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紅河州國中教學質量優秀獎,並被紅河州教委譽為“硬體不硬,軟體不軟的學校”;1998年2月省級刊物《教材教學研究》一期一校欄目專門介紹了箇舊十五中,並被省教委譽為“一所落實學科知識的好學校”,此期刊物還刊登了楊龍遇等6位教師的七篇文章;2004年學校還獲得了市教育局頒發的“課改實驗優秀單位”獎。
學校在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還注重抓德育、文明、科技、體育等方面的工作,辦學成效顯著。1990年6月獲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學校道德工作作出顯著成績”獎;1991年6月獲得市級“文明單位”稱號;1994年1月獲得市級“勞動競賽先進集體獎”;1994年10月和1996年10月兩次獲得市級“先進集體”稱號;1997年3月獲得州級“文明學校”稱號;1998年12月獲得市級“德育工作顯著成績獎”;2002年4月獲得市級“先進單位”稱號。1991年1月學校生物科技組的“葡萄豐產實驗”和“根雕盆景藝術”榮獲了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獎協會的“小星火杯先進集體”。自1987年學校第一次參加箇舊市中小學生籃球、田徑運動會以來,共拿過團體獎7次第一名、2次第二名、3次第三名以及6次“體育道德風尚獎”。
學校教師教學勤奮踏實、努力拚搏,積極進行教研、課改實驗,取得了很多成績,先後有30多人次獲得國家級比賽的獎勵,有20多人次獲得省級比賽的獎勵,有40多人次獲得州級獎勵,其中楊龍遇老師獲得2001年紅河州“紅煙園丁獎”,她把獲得的10000獎金全部捐獻給學校作為學生實習獎勵基金。
箇舊十五中建校近20年來,共培養出國中畢業生73個班,4300多人,多人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1993年張玉庭同學在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中獲三等獎;1999年,李穎娟同志在第四屆國中語文知識競賽中獲二等獎;1995年,95屆(1)班被評為雲南省先進集體;1997年3月在雲南省首屆國中現場作文競賽中,何艷渠獲一等獎,黃艷丹、馮艷獲二等獎,羅薇、後銳獲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