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貢士

《策貢士》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策貢士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計六奇
  • 作品出處:《明季北略》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策貢士
三月王策貢士於建極殿,賜魏藻德第一。先是,閏正月,上召貢士四十八人於文華殿。上問邊隅多警,何以報仇雪恥?藻德對曰:使大小諸臣,皆知所恥,則功業自建。娓娓數百言。藻德,通州人,更自言戊寅守城功。上心識之。至是優拔第一。
新進士召對,上拔趙玉森等五人為翰林,周正儒五人為科臣,吳邦直五人為御史,俱批應對詳明。又拔呂陽等十三人,為吏、兵二部主事,俱批應對稍明。賜下第舉人無錫華廷獻、江陰徐亮工等為進士。時稱欽賜進士。
太祖吳元年置翰林院,以陶安為翰林學士。洪武十八年,始定翰林官制。永樂二年甲申科,擇會元楊相等五十一人及善書、易流等十人,俱改庶吉士。次年正月,復命解縉選庶吉士楊相、武、進段良等二十八人。於文淵閣肄業。時人謂之二十八宿。舊制庶吉士,間一科考選,額定二十八人。自萬曆十一年癸未李廷機榜,始令每科考選以二十二人為額。故數科來翰林官至百餘員,皆無所事事。惟揚揚長安道上,拜客飲酒而已。崇禎甲戌、丁丑兩科,始不選庶吉士,以即推有異政者,擢入翰林,亦制之一變也。至庚辰新科進士召對,上問君有難,當云何?錫人趙玉森對曰:萬歲臣殉死,上頷之。因問四事,玉森對且泣,遂拔翰林。時稱欽賜翰林。旗桿半黃半朱,眾榮之。或雲故例。每科翰林選十八人,惟南京及浙各選二人,余每省一人,每科選科道每省一人,凡有大政必合十三省人酌議,故備知天下得失。此制之善也。及崇禎辛未以後。始不考選,惟取知推為翰林科道矣。迨癸未科復考庶吉士。後乙酉,隆武立,復改庶吉士為庶萃士雲。
四月,命考選大典須科貢兼取,以收人才之用。已而吏部考選,不列舉貢,特命貢士並歲貢二百六十三人,俱補部寺司屬,推官知縣,不為例。
命朝臣及撫按各舉將材。
明制最重進士,可仕至六部,進士中翰林為最,一入翰林則不屈膝。雖揖腰背不甚折,所以養相體也。舉人止可仕至太守而已。故進士觀舉人頗卑,雖同處不甚款接。至歲貢蔭官,又無論矣。若武職則微甚,雖大至總戎,自文臣視之抑末也。思廟命科貢兼取,可謂一洗舊習。然二百六十三人俱補部寺司屬,得毋更矯太甚乎?

作者簡介

計六奇(1622~約1687年),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縣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一帶)人,明末清初史學家。從小家境貧困,早年寄讀塾館。十九歲隨岳父杭濟之就讀於洛社,二十一歲在母舅胡時忠家讀書,為邑諸生。入清後,曾於順治六年(1649)、順治十一年(1654)兩次鄉試,不舉。從此無意科舉仕進,在無錫、蘇州、江陰等地,以坐館教書終其一生。著有《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二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