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竇秀才書

答竇秀才書

基本介紹

原文,注釋,作者簡介,相關作品,背景,評論,

原文

愈白:愈少駑怯②,於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③。念終無以樹立,遂發憤篤專於文學。學不得其術,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於空言而不適於實用,又重以自廢。是固學成而道益窮④,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於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喘喘焉無以冀朝夕⑤ 。
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銳,當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數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於甲科⑥。今乃乘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從問文章為事。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於左右哉!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愧恥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足下之事業,稛載而往,垂橐而歸⑦,足下亮之而已⑧。愈白。

注釋

朱子考異》:“竇下或有存亮字。” 廖本題註:“公時以言事黜為陽山,故云‘遠宰蠻縣’,貞元二十年作。”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亦繫於是年。
駑怯:喻才能低下。駑,劣馬;怯,懦弱。
齟齬:上下牙齒對不上。喻意見不合、相牴觸。
④ 道:思想、主張、學說。窮:阻塞不通,行不通。
喘喘:喘,通惴,《釋義》:“惴,本亦作 ,又作喘。”惴惴,恐懼貌。《詩·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以上言己之處境與心情。
⑥ 沈欽韓云:“《通典》卷十五《選舉三》:‘秀才之科久廢。而明経雖有甲乙丙丁四科,進士有甲乙二科,自武德以來,明經唯有丁第,進士唯乙科而已。’唐中葉以後,《登科記》、《摭言》所載通為一榜,未審甲乙合併或廢甲單舉乙乎?自是文人稱謂,惟名第居前者號為‘甲科’。”
稛載:滿載。舊時常以“稛載而歸”為贊商人獲利而歸的敬語。垂橐:向下掛著袋子,即掛著空袋子。《國語·齊》:“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載而歸。”韓愈反其意而用之,說竇秀才來時滿懷希望,歸去卻一無所獲。
⑧ 亮:通“諒”。原諒,體諒。 以上謝竇之遠涉,特恐無益於竇。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度推官,其後任監察御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後又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於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

相關作品

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鬥性強。他的碑誌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志》),創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於碑誌,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誌這種歷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秀的傳記文學,如《柳子厚墓志銘》等。《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性的實用性的文體。《答崔立之書》等書啟,因人陳詞,情真意切。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蘇洵《上歐陽內翰書》)。深於立意,巧於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於創新,工於長篇古風,採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像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李、杜之後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七律《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於追求新奇,不免流於險怪,強調“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背景

這是韓愈在謫陽期間(公元804年)寫給竇存亮的信。竇存亮,長安人,生卒年待考。他想專程到陽山跟隨韓愈,請教作文的方法。竇存亮在來陽山之前,大概曾寫信給韓愈,徵求韓愈的意見,以弟子身份師事韓愈。但韓愈並不以師長自居,立即給竇存亮回信,一是向他傾訴了自己貶謫陽山的苦悶心情;二是滿腔熱情地對竇存亮給以稱頌。這也體現了韓愈與學生弟子間推心置腹,誠以相待的精神,這在講究師道尊嚴的封建社會,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評論

何焯曰:“其誠有志於道者邪?抑者名也?姑為是言以謝之。”
劉大櫆曰:“雄硬直達之中,自有起伏抑揚之妙。”
張裕釗曰:“歐公風趣,以紆餘出之;退之風趣,以兀岸出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