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焦漪園

《答焦漪園》是明代詩人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焦漪園
  • 作者:李贄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焚書》
  • 文學體裁:古文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承諭,《李氏藏書》,謹抄錄一通,專人呈覽。年來有書三種,惟此一種系千百年是非,人更八百,簡帙亦繁,計不止二千葉矣。更有一種,專與朋輩往來談佛乘者,名曰《李氏焚書》,大抵多因緣語、忿激語,不比尋常套語。恐覽者或生怪撼,故名曰《焚書》,言其當焚而棄之也。見在者百有餘紙,陸續則不可知,今姑未暇錄上。又一種則因學士等不明題中大旨,乘便寫數句貽之,積久成帙,名曰《李氏說書》,中間亦甚可觀。如得數年未死,將《語》、《孟》逐節發明,亦快人也。惟《藏書》宜閉秘之,而喜其論著稍可,亦欲與知音者一談,是以呈去也。其中人數既多,不盡妥當,則《晉書》、《唐書》、《宋史》之罪,非餘責也。
竊以魏、晉諸人標緻殊甚,一經穢筆,反不標緻。真英雄子,畫作疲軟漢矣;真風流名世者,畫作俗士;真啖名不濟事客,畫作褒衣大冠,以堂堂巍巍自負。豈不真可笑!因知范曄尚為人傑,《後漢》尚有可觀。今不敢謂此書諸傳皆已妥當,但以其是非堪為前人出氣而已,斷斷然不宜使俗士見之。望兄細閱一過,如以為無害,則題數句於前,發出編次本意可矣,不願他人作半句文字於其間也。何也?今世想未有知卓吾子者也。然此亦惟兄斟酌行之。
弟既處遠,勢難遙度,但不至取怒於人,又不至污辱此書,即為愛我。中間差訛甚多帷須細細一番乃可。若論著則不可改易,此吾精神心術所系,法家傳爰之書,未易言也。
本欲與上人偕往,面承指教,聞白下荒甚,恐途次有儆,稍待麥熟,或可買舟來矣。生平慕西湖佳勝,便於舟航,且去白下密邇。又今世俗子與一切假道學,共以異端目我,我謂不如遂為異端,免彼等以虛名加我,何如?夫我既已出家矣,特余此種種耳,又何惜此種種而不以成此名耶!或一會兄而往,或不及會,皆不可知,第早晚有人往白下報曰,“西湖上有一白須老而無發者”,必我也夫!必我也夫!從此未涅槃之日,皆以閱藏為事,不復以儒書為意也。
前書所云鄧和尚者果何似?第一機即是第二機,月泉和尚以婢為夫人也。第一機不是第二機,豁渠和尚以為真有第二月在天上也。此二老宿,果致虛極而守靜篤者乎?何也?蓋惟其知實之為虛,是以虛不極,惟其知動之即靜,是以靜不篤。此是何等境界,而可以推測擬議之哉!故曰“億則屢中”,非不屢中也,而億焉則其害深矣。夫惟聖人不億,不億故不中,不中則幾焉。何時聚首合併,共證斯事。
潘雪松聞已行取, 《三經解》 刻在金華,當必有相遺。遺者多,則分我一二部。我於《南華》已無稿矣,當時特為要刪太繁,故於隆寒病中不四五日塗抹之。《老子解》亦以九日成,蓋為蘇注未愜,故就原本添改數行。《心經提綱》則為友人寫《心經》畢,尚餘一幅,遂續墨而填之,以還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娛,不意遂成木災也!若《藏書》則真實可喜。潘新安何如人乎?既已行取,便當居言路作諍臣矣,不肖何以受知此老也。其信我如是,豈真心以我為可信乎,抑亦從兄口頭,便相隨順信我也?若不待取給他人口頭便能自著眼睛,索我於牝牡驪黃之外,知卓吾子之為世外人也,則當今人才,必不能逃於潘氏藻鑒之外,可以稱具眼矣。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承蒙告知,您要《李氏藏書》,我特地抄了一遍,派人專程送上供您閱覽。近年來著有三種書,惟獨這一種關係到千百年歷史的是非,涉及到八百餘個人物,卷冊也很繁多,算起來不止二千頁了。還有一種是專門和朋友們談論佛教的來往書信文章,題名為《李氏焚書》,裡面大多是談論因緣和憤世嫉俗的話,不比尋常公式化的語言。我擔心有的讀者會對它產生責怪和不滿,所以題名為《焚書》,是說應當燒毀它,拋棄它。現在已經有一百多頁,陸續補充多少就不知道了。目前因為沒有空所以暫時不抄錄給您。又有一種是因為讀書人不明白《四書》等書中各章節的中心大意,乘便寫上幾句送給他們,積多了就成卷冊,題名為《李氏說書》,書裡面也有可看的東西。假如我能夠再多活幾年,將把《論語》、《孟子》逐段逐句地加以闡明,讓它的本意顯露出來,這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只有《藏書》應該封藏起來,而喜歡這中間的批語、按語、評論等還稍可人意,也想和知音的人談一談,所以送給您看。裡面人數很多,不一定都很妥當,那么這是《晉書》《唐書》《宋史》本來就有謬誤、問題的緣故,不能說是我的責任。
我認為魏晉時代的許多人是很有風度,很有才華的,但一經那些所謂史家骯髒的筆記述,反而失去了光彩。歷史上真正的英雄人物,被描寫成軟弱無能的人真正聞名於世的傑出人物,被描寫成庸俗之輩:而那些只知道貪圖名聲成不了大事的人,卻被寬袍大帽打扮起來,自以為是很了不起的大人物,豈不是真可笑嗎?因而知道範曄還算是個傑出的人,他的《後漢書》還值得看。現在不能說《藏書》里各個人物傳記的編寫和評論都已經妥當,只是認為書中的褒貶很能為前人出氣罷了,這書絕對不應當讓庸俗的人看到它。希望您能仔細地看一遍,如果認為沒有危害,那么寫幾句話在書的前面,講出此書編排的本意就可以了,我不願有其他人寫半句話在這書中間。為什麼呢?這一輩子想來不會再有理解我李的人了。然而在書的前面寫幾句話這件事也只能由您考慮著辦理。我既然和您相距很遠,勢必難以推測您的想法,只要您寫的不至於激怒他人,又不至於污辱這本書,就是愛護我了。書裡面差錯之處很多,必須細細地審閱一下才行。至於書中的批語、按語、評論部分則不要改動,因為這是我的思想和情志凝聚而成的,執法官可以把它當作給我定罪的供詞,不是輕易就說出來的話。
本來想和僧人一起到您處,當面得到您的指教,聽說南京遭了饑荒,擔心途中有意外事故,只好過一段等麥子熟了,或許可以租船來了。我一生羨慕西湖的美景,又便於船行,再加上和南京靠近。另外,如今社會上些庸俗的人和一切假道學先生,都把我看作是異端,我認為倒不如就做個異端,免得他們給我加上虛名,您以為怎么樣?我已經出家了,只剩下這些短少的頭髮,又何必可惜這些短少的頭髮而不剃了頭來成就異端之名呢!我也許和您會面以後再去西湖,也許來不及和您會面就去那裡,這都不能預知,只是早晚有一天有人會到南京告訴您說:“西湖上有一個白鬍子禿頭的老人。”那一定就是我了!一定就是我了!從此以後直到死時為止,我只把閱讀佛經作為自己的事,不再把儒家的書掛在心上了。

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溫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