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篙霜霉病

筒篙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病害發生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老葉上產生淡黃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逐漸向中上部蔓延,後期病斑變為黃褐色,病重時多數病斑連成一片,葉片發黃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筒篙霜霉病
  • 外文名: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downy milde
  • 報檢植物茼蒿
  • 別名冠菊霜霉
基本信息,病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途徑,發病因素,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基本信息

報檢植物:茼蒿
報檢類型:病害
檢測認定:筒篙霜霉病
中文名稱:筒篙霜霉病
英文名稱: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downy milde.
病原中文名稱:冠菊霜霉
病原拉丁學名:Peronaspora chrysanthemi coro-narii(Saw.)Lto et Tokun.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寄主:茼蒿等菊科蔬菜、菊科雜草、菊科花卉等
危害部位:葉片
傳播因子:種子、土壤、風雨、流水、昆蟲
防治指標:發病初期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危害地位:茼蒿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病害症狀

該病空氣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產生白色霉層,即病原的孢子梗及孢子囊。

病原特徵

Peronaspora chrysanthemi coro-narii(Saw.)Lto et Tokun.稱冠菊霜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囊梗有5~8次叉狀分枝,大小(420~780) µm×(11~15) µm。孢子囊橢圓形,大小(38~56) µm×(18~28) µm。

傳播途徑

病原以菌絲體在種子內或秋播越冬菊科蔬菜及菊科雜草上潛伏越冬,或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里越冬。以孢子囊借風、雨、昆蟲等傳到葉片上。孢子囊多間接萌發,釋放出遊動孢子,待形成休止孢子後,產生芽管,以氣孔侵入為主。茼蒿發病後,病部產生大量孢子囊進行重複侵染。南方主要在春、秋季露地種植零星發生,棚室以冬、春季發生較重。重發地塊,發病迅速而嚴重。
病害的發生與氣候條件關係密切,尤其是溫濕度。病菌不抗高溫,孢子萌發適宜溫度為6~10℃,侵染適宜溫度為15~17℃。病菌侵染需要85%以上的相對濕度,遊動孢子萌發侵入需要葉面有水膜存在。多發生於春末或秋季,此時若遇晝夜溫差大、結露時間長或霧多、陰雨等氣候條件,則病害發生嚴重。多雨潮濕或有大霧發病重。

發病因素

(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種子帶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
(5)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低溫、高濕、多雨、多霧、重露、日照不足易發病;早春多雨或霉雨來早、氣候溫暖空氣濕度大易發病;秋季多雨、多霧、重露或寒流來早時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播種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3)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4)高畦栽培 ,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6)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殘體。
(7)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8)避免在陰雨天氣進行農事操作;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防治,並清除病葉、病株,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9)高溫乾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
(10)棚室栽培的採用放風排濕,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內濕度,減少葉面結露,可減輕該病害的發生。

化學防治

(1)拌種劑:
播種前可按種子量0.2%~0.3%的35%甲霜靈拌種劑,或按種子量0.3%~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
(2)發病初期噴施:
80%大生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
78%科博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等保護性殺菌劑。
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40%霜疫靈可濕性粉劑150~2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
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36%露剋星懸浮劑600~700倍液
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40%百菌清懸乳劑600倍液
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隔8~9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2)保護地栽培:
15%腐霉利(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667m2250g,熏1夜,隔8~10天1次,連續或與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如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667m2lkg。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