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海軍的巡洋艦,艦名是以茨城縣的“筑波山”來命名。在日本海軍中為第2隻艦船使用該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筑波號巡洋艦
- 歸屬:日本
- 艦種:裝甲巡洋艦
- 時間:1905年
- :
- :
- :
- :
概要,建造經緯,略歷,艦長,同型艦,
概要
“筑波”號是“筑波”級巡洋艦的一號艦,同型艦2艘,另一為“生駒”號。
1904年,聯合艦隊在日俄戰爭初期的旅順封鎖戰中損失了“八島”、“初瀨”兩艘戰列艦(誤入俄軍水雷陣),稍後,功勳戰艦“吉野”又被裝甲巡洋艦“春日”撞沉。連續損失重要戰艦的日本海軍,亟需補充戰力。於是,海軍以“艦船補足費”的名義拿到緊急預算,獲準立即補充2艘戰列艦和4艘裝甲巡洋艦。由於戰時無法向國外購買武器,於是,當撥款到位後,海軍立即在吳海軍工廠開工建造2艘裝甲巡洋艦,其建造代號分別為“子號裝甲巡洋艦”(後來的“筑波”)和“醜號裝甲巡洋艦”(後來的“生駒”)。
“筑波”號於1905年1月14日在吳海軍工廠動工,一路緊趕慢趕。四個半月之後,對馬海戰的勝利使日本人火急火燎的造艦工作放慢了腳步,該艦最終在1905年12月26日下水。由於大量被俘俄艦需要修補改造,“筑波”號的舾裝相對緩慢,於1908年3月24日竣工。
儘管擁有戰列艦的巨炮和巡洋艦的適航性,而被日本海軍自詡為世界上第一艘戰列巡洋艦,然而“筑波”級的拼湊痕跡十分明顯,仍舊只能看做是一型“速成”主力艦:相對於世界公認的戰巡始祖“無敵”號,“筑波”仍是三脹式蒸汽機驅動,高速性能不佳;主炮數量不足,無法使用“導向式射擊法”進行統一指揮,與All-Big-Gun理念有本質區別。因此,與其說是戰列巡洋艦,不如說是加強版的裝甲巡洋艦。值得一提的是,“筑波”級是日本大型戰艦中第一艘取消水下沖角設計的戰艦,可見“吉野”命喪友艦沖角一事對日本海軍的巨大震撼。
在聯合艦隊中,“筑波”號的分類於1912年新設巡洋戰艦艦種之前一直是一等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筑波”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因不明事故導致彈藥庫發生爆炸,沉沒於橫須賀港。
在簡氏海軍年鑑中,在艦種類別變更之前被分類為裝甲巡洋艦而在華盛頓裁軍條約中與同型艦“生駒”則被當作為戰艦,成為條約中所限制的對象,故而在華盛頓條約生效次年退役,隨後拆毀。
建造經緯
由於在日俄戰爭初期喪失了戰艦初瀨與八島,因而需以日露戰爭中的臨時軍費建造替代艦。其後本艦在自行設計下、並由吳工廠建造,成為最初國產大艦。艦體・引擎及防禦力為裝甲巡洋艦,而主炮則與戰艦同樣搭載12英寸(305mm)炮。
略歷
1905年 於吳工廠動工,同年下水。
1907年 竣工、並航向歐美米作訪問 。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派遣到西太平洋。參加占領南洋諸島。
1917年 於橫須賀港時火藥庫發生爆炸。大破著底。除籍
艦長
竹內平太郎 大佐:1906年8月10日 - 1907年12月27日
廣瀨勝比古 大佐:1908年9月15日 - 1910年12月1日
築山清智 大佐:1910年12月1日 - 1911年4月12日
山路一善 大佐:1911年4月12日 - 1911年12月1日
橋本又吉郎 大佐:1911年12月1日 - 1912年7月9日
竹下勇 大佐:1912年7月9日 - 9月12日
鈴木貫太郎 大佐:1912年9月12日 - 1913年5月24日
堀內三郎 大佐:1913年5月24日 - 12月1日
加藤寬治 大佐:1913年12月1日 - 1914年5月6日
竹內次郎 大佐:1914年5月6日 - 1915年4月1日
片岡榮太郎 大佐:1915年4月1日 - 12月13日
(兼)關重孝 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1月10日
吉岡范策 大佐:1916年1月10日 - 12月1日
同型艦
生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