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則。指治療中骨與軟組織並重,治骨的同時要治筋。屬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的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筋骨並重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諸病源候論》
- 概念:指治療中骨與軟組織並重的原則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筋系指肌腱、肌肉、神經、血管、韌帶、骨膜等一切軟組織的統稱,筋肉具有連線關節,支配肢體活動,滋養和修建骨骼的作用。骨為奇恆之府,骨性剛強,能支持形體,又能保衛內臟,是人體之支架,為筋起止之所。 筋骨的關係可以概括為:筋束骨,骨張筋;筋骨相連,骨折筋損。
人體以骨骼為支架與槓桿,關節為支點和樞紐,筋肉為動力進行活動。骨折後,肢體喪失支架的穩定和肌肉動力的平衡,不能保持正常的活動。況且,骨折後常導致周圍軟組織損傷。因此,治療骨折不僅要恢復其正常的解剖關係,而且要重視周圍軟組織的修復,配合積極、恰當的練功活動。
筋骨並重理論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得到體現, 巢元方於“金瘡傷筋斷骨候”中論述:“夫金瘡始傷之時,半傷其筋,榮衛不通,其瘡雖癒合,仍令痹不仁也。”
中醫套用
筋骨並重適用於傷科類疾病。祖國醫學治療機體損傷,一是強調功能活動,二是重視筋骨並重,筋柔才能骨正,骨正才能筋柔。《正骨心法要旨》在外治法、手法總論開卷就指出:“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說明用手法治療骨折不僅要使斷骨復舊,而且骨折後所傷之筋也要復舊。對骨折的損傷類型不僅有“骨斷、骨碎、截斷、斜斷”等之分,也詳細記載傷筋尚有“弛、縱、卷、攣、翻、轉、離、合”等區別,並且提出手法治療筋骨傷的八法,其中摸法,通過觸摸的形式把診法靈活地套用於損傷局部; 摸、接、端、提法為骨折所設;按、摩、推、拿重在治傷筋,或骨未斷折者,或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但臨證尚不局限於此,宜“視其虛實酌而用之”。治骨顧及理筋,將八法有機結合起來。如對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復位時,因為肘部血管緊靠肱骨下端走行,且前方有肱二頭肌膜壓迫,肱骨髁上骨折斷端易刺傷或壓迫血管,血管不能退讓,故手法復位時動作要輕柔,切忌使用暴力,防止加重肘部血管及軟組織損傷,避免Volkmann’s併發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