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秀村

等秀村

等秀村隸屬瑞麗市弄島鎮,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27公里。轄 等秀、畔弄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927戶,有鄉村人口3765人,其中農業人口3765人,勞動力260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5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等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弄島鎮
  • 電話區號:0692
  • 郵政區碼:678603
  • 面積:6.47平方公里
  • 人口:3477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0.3℃
  • 車牌代碼:雲N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黨建工作,設施建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特色產業,人口衛生,

村情概況

本行政村隸屬瑞麗市弄島鎮,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27公里。轄 等秀、畔弄等11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49 戶,有鄉村人口3477人,其中農業人口3472 人,勞動力 2448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74 人。全村國土面積 6.47 平方公里,海拔 700 米,年平均氣溫20.3 ℃,年降水量1454.2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甘蔗、橡膠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8675 畝,人均耕地1.9 畝,林地874 畝。2006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34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3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 為主。
等秀村委會全貌等秀村委會全貌
全村共有農村黨支部10個,農村黨員98人。以傣族為主要居住民族,傣族有3080人,占總人口的86.6%,漢族有460人,占總人口的12.9%,其他民族有4人,占總人口的0.5%。2006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112元。主要產業為糧食(水稻、玉米)、甘蔗、西瓜,其他經濟作物有麻竹、油菜、橡膠等。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675畝(其中:水田6488 畝,旱地 2187 畝),人均耕地 2.3 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橡膠等農作物;擁有林地 1202 畝,水面面積 153 畝,其中養殖面積 37 畝。

基礎設施

2009年底,全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未通自來水,有 927戶飲用井水,有 9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92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928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664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95戶。
本村委會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委會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委會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5輛,拖拉機 382 輛,機車80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6488 畝,有效灌溉率為74.7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488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7 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6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58 戶;全村未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全村未通路燈。有1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全村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0戶屬於磚混結構住房;有417戶屬於磚木結構住房;有29 戶屬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61戶屬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全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61萬元,占總收入的68.41%;畜牧業收入402萬元,占總收入的16.5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28頭,肉牛652 頭,肉羊78 頭,雞11999隻);漁業收入 52 萬元,占總收入的2.14%;林業收入84萬元,占總收入的3.46%;第二、三產業收入208萬元,占總收入的1.15%;工資性收入21 萬元,占總收入的0.86%。農民人均純收入3493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3人(占勞動力的2.74%),在省內務工39人,到省外務工64人。

黨建工作

等秀村黨總支對創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工作非常重視,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參觀學習了其他鄉鎮農村基層黨建的先進經驗。多次進行專題研究,並就創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工作成立了工作小組,由村委會主任具體抓此項工作的落實。村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充分 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工程建設。大力宣傳、發動、組織民眾關心、支持和參與建設工作。
根據上級的要求,等秀村黨總支文化活動中心由省立項投資興建,沒有在民眾中攤派集資,沒有拖欠工程款,沒有增加民眾的任何負擔。村委會積極配合施工單位進行建設,給施工隊提供了住房,解決了用水用電問題,積極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設施建設

以點帶面,樹立典型。在村兩委的積極努力下,首先選擇黨務工作好、創建意識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村,先行示範,進行文化活動室的規範化建設。先後為5個自然村出謀劃策,通過自籌資金,並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為跌沙、弄賀、等秀、喊等、畔弄五個自然村建蓋了村文化活動室,總投資49.8萬元,其中民眾自籌資金34.8萬元,向上級爭取資金15萬元。總建築面積1520 m,房屋採用磚木和磚混結構。在這些村文化活動室的建設中,首先加強了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包括黨支部職責、組織生活制度等在內的19項制度。其次對這5個村的文化活動室統一規劃、統一設計,製作了內容全面、外觀精美、高檔次的標準化板牌,全力推行“五個三”規範化管理。第三,村上還為文化活動室購置了桌椅,各類圖書和必需的電教設備。我們首先在這5個村樹立標準化文化活動室的典型,然後在全村整體推進,全面開花。目前又有3個自然村的文化活動室正在建設當中,總投資為62萬元,建築面積1200 m,均為框架結構。

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國小 2 所,校舍建築面積 1814 平方米,擁有教師 20 人,在校學生567人,距離鎮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30人,其中小學生567人,中學生263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本村主要以傣族為主,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主要地區之一,存有眾多佛教文化古蹟,文化和民間藝術豐富多彩,舞蹈、音樂、文學藝術各具特色,傣家人熱情好客,主要的民族節日為潑水節、傣歷新年、進凹、出凹等節日,民間的象腳鼓舞和戛央更具有濃厚傳統的傣文化。美麗的亞熱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古老的宗教文化,和平友好的邊境,構成了獨特的傣寨風情。
民風民俗(潑水亭)民風民俗(潑水亭)

發展重點

全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畜飲水困難;2、農村基礎設施落後,休閒、娛樂等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較差;3、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4、農民受文化教育程度少,文化教育滯後,勞動技能差。
本村委會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教育,提高農民的綜合文化素質;2、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勞動技能;3、重點發展糧食、甘蔗、果瓜、大牲畜養殖等產業發展;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加大對大牲畜養殖的技術培訓,引進企業,形成規模化經營體系。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本村委會在鎮政府積極組織下,努力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主要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特色產業

全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市。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8.41%。該村委會目前正在發展大牲畜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產業。

人口衛生

全村現有農戶927戶,鄉村人口3765人,其中男性1878人,女性1901人。其中農業人口3765 人,勞動力 2609人。全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3226人,漢族510人,其他民族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76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3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 3 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