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瓣相似原理

等瓣相似原理適用範圍較廣,它是R.Hoffmann於1981年在他的Nobel獎的演講中首次提出來的,該原理的提出就像是在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有力地促進了交叉學科金屬有機和原子簇化學的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等瓣相似原理
  • 提出時間:1981年
  • 提出者:R.Hoffmann
  • 意義: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概述,發展,

概述

眾所周知,CH3,CH2,CH是構成有機化學物的基本分子碎片,而MLn(M為金屬,L為配體,n為配體數)則是構成金屬簇合物的基本分子碎片.R.Hoffmann及其同事運用推廣的休克分子軌道法(EHMO)獲得得大量有關MLn碎片的分子軌道信息,其中特別注意的是有關它們的前線軌道,即最高占據軌道(HOMO)和最低空軌道(LUMO)的分子軌道信息. R.Hoffmann發現,雖然有機碎片CH3,CH2,CH與無機碎片MLn是迥然不同的兩類碎片,但它們的前線軌道具有相似性.Hoffmann把有相似前線軌道的碎片分別稱為等瓣碎片(isolobal fragment).等瓣相似(isolobal analogy)指的是這些碎片所具有的前線軌道在數目,對稱性,能量,形狀及所含電子數上的相似性.

發展

近年來,等瓣相似原理已廣泛地用於原子簇化學物的設計合成.人們基於無機金屬碎片與有機碎片以及與由它們所衍生的碎片之間的等瓣關係,發現了一系列等瓣試劑和等瓣反應,並利用它們設計合成了多種結構新穎和性質獨特的金屬簇合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