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崗瑟爾等(Gonthier et al.,1984)首先在北大西洋東緣現代等深岩丘中識別出按一定垂向順序排列的等深岩相組合。儘管有所猶豫,但他還是使用了層序(Sequence)詞來加以描述,並確定了典型模式(Gonthier et al.,1984)。段太忠等(1990)在研究湘北下奧陶統等深岩、高振中等(1995)在研究鄂爾多斯西緣中奧陶統等深岩時發現崗瑟爾等描述的層序在這些地區非常普遍,這表明在古代岩石記錄中,這類層序也是客觀存在的,並可能具有自身的水力學意義。湘北碳酸鹽等深岩中,完整的等深岩層序由三類等深岩在剖面上對稱排列構成。
序列
可簡要概括為下述序列
灰泥等深岩(5);
粉屑等深岩(4);
砂屑等深岩(3);
粉屑等深岩(2),
灰泥等深岩(1)。
上述各類等深岩的特徵已如前述。該層序各段間的接觸關係,漸變過度、突變和侵蝕接觸均常見。層序厚度變化在10~200 cm之間,以30~80 cm常見。完整層序在露頭上很常見,不完整的層序也很普遍。以缺失(4)段者多見,次為同時缺失(2)、(4)段者。
層序變化
由單一的砂屑等深岩相互疊置而形成的層序,實質上是由若干等深流活動小周期形成的沉積的疊加。每層砂屑等深岩縱向上細-粗-細的粒度變化,同樣是等深流活動弱-強-弱周期性變化的結果,只是由於該時期水動力條件的總體水平強,粉砂級以下的細粒物質不能沉積,或者先前沉積後被下一周期的等深流全部或部分侵蝕,致使各層砂屑等深岩之間相互接觸或僅夾很薄的細粒沉積。由於每一個細-粗-細的層序都代表一個等深流活動周期的弱-強-弱周期,故當等深流活動由弱到強時,就可能侵蝕下伏已形成的等深流沉積,而當等深流活動由強到弱變化時,則不易侵蝕下伏已形成的等深流沉積,所以通常所見到的細-粗-細的層序中正粒序較逆粒序更為發育。而這種複合層序總體上的細-粗-細變化,則是等深流更大一級周期的弱一強一弱變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