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柱,讀音是bǐ zhù。意思是毛筆頭的中心部分。
基本介紹
- 繁體:筆柱
- 拼音:bǐ zhù
- 釋義:毛筆頭的中心部分
解釋,出處,
解釋
毛筆頭的中心部分。
出處
《齊民要術·筆墨》引 三國 魏 韋誕 《筆方》:“筆法……用衣羊青毛--縮羊青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後合扁,捲令極圓。訖,痛頡之。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承墨’。”
筆柱,讀音是bǐ zhù。意思是毛筆頭的中心部分。
而原子筆的主要結構是上下齒柱,用手按動的為上齒柱,內部可以旋轉的為下齒柱。上下齒柱的嚙合為不完全嚙合,只有齒尖部咬合了一部分,而咬合的兩個齒後面的導向筋,被設計在同一個導向槽裡面滑動,當下齒柱在上齒柱推動下滑出導向...
卷好的筆柱需用細尖刀與食指別除毛鋒間之雜毛。做好筆芯再蓋披毫。同樣將披毫的毫片平臥推疊成方垛,再一層層挑揭,披毫量更少一些,更加要求厚薄一致。披毫卷蓋在筆芯外面,披蓋一圈後要不重疊,不露骨。圓筆頭時,還要時刻...
1、選毛料。2、疊毛。3、去油脂。4、去皮脂和絨毛。5、齊毛鋒。6、配毛料。7、梳整毛片。8、卷制筆柱。9、披筆被毛。10、扎筆根等。乾做,則是指筆頭之外的製作工序,主要有:1、選筆桿。2、安裝筆頭。3、沾合筆頭、桿。
所謂“披柱法”就是在對各種動物細毛的性能進行鑑別的基礎上,結合書畫對毛筆特性的要求,把各種不同性能的動物細毛安排在筆頭中的不同位置,除了繼續選用尖銳剛勁的兔箭毛做筆柱外,還在筆柱外邊覆上一層薄薄的披毛。這種採用“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