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介紹
紐約影評人協會(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成立於1935年,是美國所有由影評人參與的獎項中歷史最悠久的。其成員早期一直局限在紐約當地的報紙影評人範圍,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1962年報紙業的大罷工,許多紙質專欄的失業撰稿人轉而在雜誌找到了工作;另外由於後來競爭性的美國影評人協會的成立,使得紐約影評人協會也開始吸收那些《
新聞周刊》(Newsweek)、《
花花公子》(Playboy)和《周六評論》(The Saturday Review)的影評人。到了80年代,該協會的成員甚至不僅僅局限在紐約地區了,目前該協會擁有34名會員,
其中包括3名美國西海岸的影評人。和洛杉基影評人協會不同的是,紐約的這個組織並不包括電視台或廣播電台的影評人。
該協會獎的評選程式是這樣的:在第一輪投票中,每位影評人每個獎項只提名一個選擇,如果綜合起來沒有一個提名獲得多數承認,就要進行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中,影評人必須在每一獎項中列出三個選擇,並按傾向性高低依次標以3到1分;在提名獲得多數以上票數的情況下,那些得到最高累計分數的提名就贏了。如果還沒有獲得多數票,這個程式還要繼續下去。
在對最佳影片的選擇口味上,紐約影評協會在1966年之前都是和奧斯卡標準差不多地喜歡歷史傳奇或古裝劇情片;當美國影評人協會成立後,紐約影評人協會感到了競爭的壓力,評審們的口味也和前者一樣,偏向了外國電影。後來洛杉基影評人協會又成立了並關注本土商業電影,紐約影評人協會又開始正視自己關於本土大眾欣賞電影的口味。
一直以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都標榜自身的優越性和純粹性。一方面,該獎吹捧自己的頒獎對象對奧斯卡的指向作用,如自該協會成立以來,43%的最佳電影繼續贏得了奧斯卡的肯定;另一方面,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又強調自己對於奧斯卡的更高級的口味。當年該協會成立的理由之一便是奧斯卡的最佳電影有時候是很有問題的。該協會一直自豪的是,它曾肯定了《公民凱恩》而不是當年的奧斯卡所選擇的《青山翠谷》,它曾肯定了《發條橙》而不是《法國販毒網》,它曾肯定了《好傢夥》而不是《與狼共舞》。此外,更值得該協會驕傲的是,它曾慧眼識珠地肯定了那些至今被奧斯卡冷漠的電影大師:
希區柯克、
伯格曼、
庫布里克、斯科西斯等。有了這些歷史公德,紐約影評人協會獎一向被視為美國最有品味的電影獎。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冰血暴》(Fargo)
最佳男主角:傑弗里·拉什《閃亮的風采》(Shine)
最佳女主角:艾米麗·沃森《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
最佳男配角:哈里·貝拉方特《堪薩斯情仇》(Kansas City)
最佳女配角:科特妮·洛芙《性書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最佳導演:拉斯·馮·提爾《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
最佳新人導演:坎貝爾·斯科特,斯坦利·圖齊《狂宴》(Big Night)
最佳劇本:艾伯特·布魯克斯,莫妮卡·詹森《天才老媽》(Mother)
最佳攝影:羅比·穆勒《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離魂異客》(Dead Man)
最佳紀錄片:《一代拳王(拳王阿里)》(When We Were Kings)
最佳外語片:《鏡子》(The Mirror)
特殊獎項 :《迷魂計》(1958年電影)(Vertigo)
特殊獎項:喬納斯·梅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