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
歐洲 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
柏林 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
坎城國際電影節 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零點舉行 第62屆
柏林電影節 於台北時間2012年2月19日晚上0點在
柏林 舉行頒獎禮。華語電影《
白鹿原 》作為唯一參賽影片倍受關注。
開幕式影片《再見,我的皇后》 獲獎名單 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獎完全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者 / 獲獎影片 製片地區 最佳影片金熊獎
義大利
評審團銀熊大獎
匈牙利 / 德國 / 法國
最佳導演銀熊獎
德國
最佳編劇銀熊獎
-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加拿大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丹麥 / 捷克 / 德國 / 瑞典
最佳攝影銀熊獎
中國
最佳處女作獎
《Kauwboy》
荷蘭
最佳處女作特別獎
法國 / 瑞士
終身成就獎
美國
阿爾弗雷德獎
葡萄牙
最佳短片金熊獎
《RaFa》 jolo salaviza
葡萄牙
最佳短片銀熊獎
《黃兔子》 suchi wada
日本
最佳短片特別榮譽獎
《Licuri Surf》 Guile Martins
-
兒童評審團特別表彰獎
今泉香織《假裝聽到》
日本
入圍名單 開幕影片 電影片名 導演 製片地區 《再見,王后》
伯努瓦·雅科
法國 / 西班牙
主競賽單元 電影片名 導演 製片地區 德國
保羅·塔維亞尼、維托里奧·塔維亞尼
義大利
布里蘭特·門多薩
安東尼奧·查瓦里亞斯
西班牙
弗雷德里克·維多
法國
漢斯·克里斯蒂安·施密德
德國
比利·鮑勃·桑頓
本斯·弗利高夫
匈牙利/德國/法國
馬蒂亞斯·格拉斯納
斯皮羅斯·斯塔圖洛普洛斯
《來自動物園的明信片》
埃德溫
尼古拉·阿塞爾
烏爾蘇拉·邁爾
瑞士、法國
米格爾·戈梅斯
金·恩古延
加拿大
中國
參展不參賽影片 電影片名 導演 製片地區 德克蘭·唐納倫
英國
史蒂芬·達爾德里
美國
中國
中國
特別展映影片 電影片名 導演 製片地區 美國
菲莉達·勞埃德
英國 / 法國
精彩看點 華語電影再沖金熊獎
很多人都喜歡把
威尼斯 看成華語電影的福地,卻偏偏忽視了二月的柏林。早在80年代初期,《三個和尚》就曾代表內地征戰柏林電影節且獲得獎項,《紅高粱》勇奪金熊更是將第五代導演的崛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華語電影同樣成為一大熱點:主競賽、短片單元、全景單元、“飲食與環境”展映單元……幾乎個個環節都能看到華語電影的身影。再加上前往柏林參加電影海外推廣的華語公司,對華語電影人來說,柏林電影節也成為華語電影展示自己的最好舞台之一。
電影《白鹿原》入圍 除了王全安《白鹿原》入圍主競賽單元爭奪金熊之外,去年12月開始就打得不可開交的兩部華語大片《龍門飛甲》與《金陵十三釵》也雙雙入圍主競賽單元,繼續著兩部影片的恩怨糾葛,不過這兩部電影都是只參展不參賽,如何宣傳推廣、促進海外發行才是兩片的首要任務。隨著兩部影片的柏林之行,屆時張藝謀、徐克、
桂綸鎂 (微博)以及人氣新人
倪妮 (微博)等華語
明星 都有亮相柏林的可能。
伊能靜 (微博)作為柏林電影節“Shooting Stars”單元的中國推廣大使,也將出現在柏林電影節的
紅地毯 上。
鈕承澤 (微博)新作《LOVE》入圍全景單元,由於影片即將於2月14日內地上映,參加柏林電影節也成為最好的宣傳方法。同樣入圍全景單元的還有華語導演
楊凡 ,他將帶來新作《妖街皇后 Redux》,不知道這部電影和1995年版的《妖街皇后》會有多少不同。
台灣 的全明星電影《10+10》同樣會亮相柏林全景單元,本片邀請了
侯孝賢 、
王童 、
陳國富 、
戴立忍 (微博)、
張艾嘉 等台灣老中青數代導演共同合作拍攝短片合集,對於喜歡
台灣電影 的觀眾來說,這也是此次柏林電影節的一大看點。
徐立功 監製、
藍正龍 (微博)、
霍思燕 (微博)等人出演的《飲食男女2》則入圍了“飲食與環境”展映單元,女主角霍思燕還將出席開幕紅毯。紀錄片《我們的故事》則入選全景紀錄片單元,或會成為泰迪熊獎(專為同性戀電影設立的獎項)的有力競逐者。
《龍門飛甲》海報 另外還有兩部短片將參與短片單元獎項爭奪,包括女導演
周燕 的短片《失落之地》以及
孫遜 導演的木刻版畫卡通片《一場革命中還未來得及定義的行為》。
大牌評審混搭年輕導演
縱覽18部主競賽單元競賽影片,即使資深影迷能認出的導演也未必會超過一半。除了開幕式影片《再見,我的皇后》的導演伯努瓦·雅克之外,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導演僅有義大利導演、已年過八旬的塔維安尼兄弟可被稱為大師。其他皆為剛出道的新人或是正在奮進中的中年導演,從年齡構成上,60後導演已經成為柏林主競賽單元的中堅,而如本尼德克·菲利格夫、NikolajArcel、Edwin等70後導演的成功晉級,更是為柏林帶來了更多的活力與變數。
在缺少大師名導的同時,柏林電影節對待好萊塢電影也表現出獨有的倔強。本屆柏林主競賽單元的參賽影片僅有一部來自美國——
比利·鮑伯·松頓 執導的新片《曼斯費爾德的汽車》,也僅在這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一堆明星的名字:
羅伯特·杜瓦爾 、
凱文·貝肯 、約翰·赫特等。其他競賽影片主要來自歐洲與亞洲,其中德國導演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帶來他的新片《Home For The Weekend》,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入圍柏林主競賽單元。作為柏林電影節體系下培養出的重要導演,他在之前的三次參賽經歷中次次都小有收穫,且兩次獲得費比西影評人獎。同樣四次入圍柏林的還有德國導演克利斯蒂安·佩措爾德,他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德國新導演,他帶來新作《芭芭拉》。而另一位德國導演
馬提亞·甘斯勒 則獻上新片《Gnade》,他2006年的作品《自由意志》就曾入圍柏林電影節,且由於大膽的風格和富於爭議的情節成為那一屆柏林電影節最大的爭論熱點。
亞洲方面,除了全安將攜新作《白鹿原》再次競逐主競賽之外,另外兩部亞洲入圍作品都來自
東南亞 。一部是菲律賓導演
布里蘭特·曼多薩 的新作《獵物》,且邀請法國知名性格女演員
伊莎貝爾·於佩爾 擔綱,一個關於外國人在菲律賓遭恐怖分子綁架的故事,以曼多薩以往作品的風格,此次仍將充滿暴力與寫實批判,或許會成為獎項的有力爭奪者。78年出生的印尼導演Edwin帶來他的新作《來自動物園的明信片》,從劇情簡介上看,這應該是一個充滿著溫暖與感動的故事。東南亞電影頻頻亮相世界舞台,無疑對未來世界電影格局的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相比默默無聞的主競賽單元,本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會成員反而更加引入注目。八位主競賽單元評審不乏大牌導演和知名影星,先是請來英國極有影響力的導演
邁克·李 擔任評審會主席,再加上法國導演的中堅力量
弗朗索瓦·歐容 以及上屆金熊得主阿斯哈·法哈蒂(《納德與西敏,一次別離》),而
夏洛特·甘斯布 與
傑克·吉倫哈爾 兩位知名演員入主評審團則更讓這屆評審會星光無限。或許這已成為柏林的一種策略,當主競賽變得年輕且無人問津時,則由評審們負責閃耀。
今年柏林電影節將終身成就獎授予了62歲的好萊塢女星梅麗爾·斯特里普,用以表彰她這些年在電影表演方面所做的貢獻,與之相對應的還包括數部由她主演的電影隨之參與展映,包括《
廊橋遺夢 》、《克萊默夫婦》、《
蘇菲的選擇 》、《
走出非洲 》以及她的新作《鐵娘子》,這也意味著梅麗爾·斯特里普將亮相柏林,為這略嫌冷清的柏林電影節帶來明星保證。同樣的保證還包括
安吉麗娜·朱莉 ,她的導演處女作《血與蜜之地》獲邀入選展映,就像金球獎提名本片最佳外語片一樣,相比影片質量,安吉麗娜·朱莉所能帶來的明星號召力無疑是柏林更看重的。
為了悼念剛剛去世的希臘電影導演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柏林電影節還會為他的代表作《哭泣的草原》舉行一場特別放映活動。
不斷更新的柏林血液
也許柏林電影節成不了一個備受矚目的秀場,但是對德國本土乃至世界青年電影人的扶持上,柏林電影節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
比如 已成功舉辦了九屆的柏林電影節天才訓練營(BerlinaleTalent Campus),這是一個針對全世界青年電影人的培訓項目,每年都會選出35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電影製作者參與電影節附屬的天才訓練營活動,並邀請大量知名導演以及電影工作者為他們提供指導。今年短片單元入圍導演周燕就曾是天才訓練營的成員之一。本屆共收到來自137個國家4000多人的申請,去年11月還在
東京 舉辦了相關的東京天才訓練營,且邀請
賈樟柯 (微博)等擔任指導。今年是柏林天才訓練營的第十屆,組織方特意邀請了
朱麗葉·比諾什 、沃克爾·施隆多夫、
努里·比格·錫蘭 、布里蘭特·曼多薩、《金陵十三釵》小說作者
嚴歌苓 等眾多知名電影人前往擔任主講嘉賓,這也將成為年輕人們非常難得的經驗。
而在對本土電影人的發掘扶植上,則有與之相對應的“德國電影單元”(Perspektive Deutsches Kino),今年共有13部影片入圍此單元,其中有很多都是新人導演或處女作導演,他們將共同競逐“對話視角”獎。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獎項,因為該獎項的評審並不是專業電影人或學者,而是普通的年輕影迷。今年請到的是德國年輕的導演以及演員簡·亨瑞克·斯塔
伯格 擔任評審會主席,他將帶領七位來自德國、法國等地的年輕影迷共同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的年齡在20-26歲之間,且大多都是學生,由年輕人為年輕人拍攝的電影評獎,也成為柏林電影節扶植青年電影人的一大特色。
佳片回顧重溫經典
除了對青年電影人的扶持,經典老片的回顧單元也是柏林電影節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的主打項目為“紅色夢工廠”回顧單元(The Red Dream Factory. Mezhrabpom-Film and Prometheus 1921 –1936)。
此次的“紅色夢工廠”回顧單元旨在向
傳奇電影公司 Mezhrabpom-Film致敬,該公司由俄國人Moisei Aleinikov和德國人Willi Münzenberg在1922年建立,期間拍攝大量優秀電影,包括)包括伍瑟沃羅德·普多夫金的《聖彼得堡的末日》等片,為了紀念這個傳奇的電影公司,電影節將組織放映已修復完成的罕見的默片和有聲片40餘部。同時,
蘇聯 知名導演
謝爾蓋·愛森斯坦 的名作《十月》重新修復版也將亮相柏林,並邀請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現場演奏Edmund Meisel的原創音樂。
另一大回顧單元則是“巴伯爾斯堡電影公司,生日快樂!”活動(“HAPPY BIRTHDAY, STUDIO BABELSBERG”)。今年正好是德國知名電影公司巴伯爾斯堡成立100周年,為了對這個特殊的年份表示祝賀,柏林電影節將舉辦系列展映活動。大概遵循每個年代一部代表作的原則,選出10部由巴伯爾斯堡電影公司投資或參與製作的經典影片進行系列放映活動。包括:《最卑賤的人》、《藍天使》、《
吹牛大王歷險記 》、《劊子手就在我們中間》、《Das Kaninchen bin ich》、《Goya》、《Das Haus am Fluss》、《太陽大道》、《鋼琴家》以及《朗讀者》。
相關評論 華語電影:看王全安能否再次擒熊
電影《白鹿原》經過不斷審查和修改之後,終於在1月21日以驚喜電影的身份殺入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此前完成的長達3個多小時的初剪版本,獲得了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
導演王全安是柏林電影節的寵兒。2007年他執導的電影《圖雅的婚事》摘取了
金熊 獎;2010年他導演的《團圓》不僅作為開幕電影放映,而且還斬獲了最佳編劇銀熊獎,打破了柏林電影節“開幕片不擒熊”的慣例。而此次最後驚喜入圍的《白鹿原》,讓人對王全安能否再度擒得“金熊”充滿期待。
此番18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中,只有1部美國導演比利·鮑伯·松頓指導的影片《傑恩·曼斯菲爾德的賽車》是美國血統的俄羅斯、美國合拍片,其餘的參賽片大多來自歐洲,去好萊塢化的結果非常徹底。
另一部北美電影是加拿大的《戰爭女巫》。雖然是一部加拿大電影,但是影片的故事卻發生在
非洲 一個戰亂國家,講述了一個女孩多舛的命運。
亞洲電影:大自然里吹出清新的風
亞洲影片在主競賽單元中占據了三個席位,分別是印尼的《獵物》、《動物園的明信片》以及中國的《白鹿原》。
印尼導演曼多薩的《獵物》,邀請法國知名性格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擔綱,講述了一群恐怖分子劫持了錯誤的人質後,走入叢林。惡劣的自然環境改變了受害者和匪徒位置。以曼多薩以往作品的風格,此次仍將充滿暴力與寫實批判,或許會成為獎項的有力爭奪者。
1978年出生的印尼導演艾迪文帶來他的新作《來自動物園的明信片》。該片聚焦在一個生長在動物園裡的棄嬰,講述他對動物園和動物的鄉愁的故事。從劇情簡介上看,這應該是一個充滿著溫暖與感動的故事。
東南亞電影頻頻亮相世界舞台,無疑對未來世界電影格局的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歐洲電影:沒有大師清一色“新面孔”
剩下的13部電影全是歐洲片,但是這其中並沒有大師、名導的作品,大多數導演都只是拍過一兩部作品的新人。其實柏林如此提攜新人並不是首次,前幾年的柏林電影節上,處女作的比例占到了三成。可以說,柏林用自己的選擇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版本的電影的未來。而這種選擇,對於電影的發展而言是絕對有益的。因為長期在好萊塢大製作影片和前輩導演的“陰影”下,這些年輕導演難有出頭之日。如果電影節再不扶持他們,可能長此以往,也不會再有什麼一鳴驚人的新人新作出現了,而這種結果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