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61屆柏林電影節2011年2月10日至20日舉行,伊朗電影《別離》獲得最佳影片、影帝、影后三項大獎。匈牙利電影大師貝拉-塔爾的新作《都靈之馬》獲評審會大獎,德國導演烏利胥-柯雷憑《嗜睡症》獲最佳導演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地點:柏林
  • 時間:2011年2月19日
  • 對象:電影
基本簡介,獲獎名單,參賽影片,開幕影片,主競賽單元,特別展映,評審介紹,

基本簡介

當地時間2011年2月19日晚,第61屆柏林電影節在位於波茨坦廣場的電影宮落下帷幕。伊朗電影《一次別離》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在內的三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評審會大獎則授予匈牙利電影大師貝拉·塔爾的新作《都靈之馬》,德國導演烏利胥·柯雷憑《嗜睡症》獲最佳導演獎。
《別離》無懸念問鼎
伊朗電影《一次別離》講述了兩個普通家庭由於一場衝突而導致困境的故事,關注的是伊朗社會的現實,表現手法嫻熟,感情質樸,態度客觀。導演阿斯哈·法哈蒂曾憑藉《關於伊麗》獲得5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他的新作在柏林電影節公映後立即獲得一邊倒的好評,無論是媒體口碑還是觀眾反饋,都在所有競賽片之中位居前列,這一次獲得金熊獎,可謂是眾望所歸。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次別離》中的全部演員憑藉出色的群戲發揮,分別將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女演員劃入囊中,一部電影獲得如此高的讚譽,在以往的柏林電影節很少看到,足見以伊莎貝拉·羅西里尼為主席的評審會對於這部電影的喜愛。
大師新人平分獎項
獲得評審會大獎的是匈牙利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新作《都靈之馬》,該片通過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匹老馬描述了世界逐步毀滅的過程,影像風格與他之前的作品一脈相承,簡約凝重,內涵豐富。在上台領獎後,個性孤傲的貝拉·塔爾未發一言就匆匆離開。最佳導演獎則授予《嗜睡症》導演烏利胥·柯雷,他在獨家對話新浪時表示,這部電影受到了泰國導演阿彼察邦的影響,故事講述了一位援非歐洲醫生和一位在法國出生的非裔醫學院學生的故事,影像藝術氣息濃厚,富於神秘感。
藝術貢獻獎也頒出雙黃蛋,不過都歸屬一部電影——《榮譽》(El Premio),這部電影是《太浩湖》編劇寶拉·馬克維奇的導演處女作,描繪了阿根廷軍事獨裁統治時期一名小女孩看到的世界,攝影頗具風格化。評審會將兩座藝術貢獻獎盃分別授予該片的攝影師和美術指導,在技術上對這部電影做了全面肯定。此外,最佳編劇獎歸屬《血之救贖》,阿爾弗萊德獎(創新精神獎)頒給了德國電影《除了我們還有誰》。

獲獎名單

獎項獲獎人 / 獲獎作品製片地區
最佳影片金熊獎
阿斯哈·法哈蒂《內達與西敏:一次別離》
伊朗
評審團銀熊獎
匈牙利 / 法國 / 德國 / 瑞士
最佳導演銀熊獎
德國 / 法國/荷蘭
最佳編劇銀熊獎
喬舒亞·馬斯頓、安達米昂·穆拉塔吉《血之救贖
美國/阿爾巴尼亞/丹麥/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阿里-阿薩哈·薩哈巴齊巴巴克·卡里米佩曼·莫阿迪、沙哈布·侯賽《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
伊朗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蕾拉·哈塔米薩瑞·巴亞特《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
伊朗
最佳藝術貢獻獎(攝影)
沃伊切赫·斯塔龍《獎賞
墨西哥/法國/波蘭/德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美術)
芭芭拉·恩里克斯《獎賞
墨西哥/法國/波蘭/德國
最佳電影處女作
-
最佳電影處女作特別榮譽獎
無父之人》、《守衛
-
阿爾弗萊德獎
-
最佳短片金熊獎
-
評審團最佳短片銀熊獎
-
最佳短片特別榮譽獎
《對父親的問題》
-
終身成就獎
阿明·繆勒·斯塔爾
-

參賽影片

開幕影片

電影片名導演製片地區
美國

主競賽單元

電影片名導演製片地區
匈牙利 / 法國 / 德國 / 瑞士
阿曼尼亞》非參賽片
亞塞明·薩穆德里
德國
獎勵
寶拉·馬克維奇
墨西哥 / 法國 / 波蘭 / 德國
《內達和西敏:一次別離》
伊朗
夜的故事》3D動畫
米休·歐斯洛
法國
服務生通道》非參賽片
法國
JC·陳多爾
美國
我最好的敵人》非參賽片
奧地利 / 盧森堡
韓國
《沉睡的疾病》
德國 / 法國 / 荷蘭
美國 / 阿爾巴尼亞
阿根廷 / 德國 / 烏拉圭
《未知》非參賽片
傑姆·科勒特·塞拉
德國 / 英國 / 法國
《無辜的星期六》
亞歷山大·米達茲
俄羅斯 / 德國 / 烏克蘭
薩飛·托曼
土耳其 / 德國 / 荷蘭
英國
口紅
喬納森·薩格爾
以色列 / 英國
皮娜·鮑什》3D舞蹈紀錄片/非參賽片
德國 / 法國
未來
米蘭達·裘萊
德國 / 美國
安德雷斯·維里爾
德國
維多利亞·馬奧尼
美國

特別展映

電影片名導演製片地區
《被遺忘之夢的洞穴》3D紀錄片
沃爾納·赫爾佐格
美國
越位
賈法·帕納西
伊朗

評審介紹

評審會主席:伊莎貝拉·羅西里尼
現年58歲的伊莎貝拉·羅西里尼,是好萊塢超級演技派巨星英格麗·褒曼和義大利著名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的女兒。1986年,她在大衛·林奇執導的詭異劇情片《藍絲絨》中大放異彩,成為她的代表作。之後,她又出演了《我心狂野》、《桃色控訴》、《奧德塞》、《空難遺夢》等片。在2008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她還以導演身份帶來了處女作短片《綠野交鋒》參加展映。柏林電影節組織委員會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認為,伊莎貝拉·羅西里尼是一位有經驗、有才華的電影藝術家,完全有能力擔當影展的評審團主席。
六位評審團成員是:
阿米爾·汗Aamir Khan:印度男演員,主演的《三個傻瓜》去年爆紅一時。
妮娜·霍絲Nina Hoss:德國女演員,2007年憑《耶拉》摘取柏林影后桂冠。
簡·康平Jan Chapman:紐西蘭導演,1993年憑《鋼琴課》摘取坎城金棕櫚大獎。
賈法·帕納西 Jafar Panahi:伊朗導演,2003年憑《深紅的金子》獲坎城評審團獎。
蓋伊·馬丁 Guy Maddin:加拿大怪才導演,代表作《我的溫尼伯湖》。
桑迪·鮑威爾 Sandy Powell美國服裝設計師: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得主,代表作《無間行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